【精選】寫山西的作文三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寫山西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寫山西的作文 篇1
今天是來到山西省太原市的第三天,大家都想去街上,品嘗一下當地的特色小吃。
早就聽說山西是面食之鄉,刀削面尤其有名。一路上,導游都在說,山西的刀削面和北京的炸醬面、山東的伊府面、武漢的熱干面、四川的擔擔面是中國五大面食。我平時最喜歡吃面條了,而且特別愛吃刀削面,這次說什么也得嘗嘗正宗的山西刀削面,到底味道怎么樣。在面館,我看著老板用一塊薄片將面團一片片地削出來,滾到沸騰的鐵鍋里面,等到浮上來后,老板用勺子盛開,灑上一把牛肉、香菜,再加點山西老醋,味道誘人呀。我情不自禁地吃了一大碗,再看大家都贊不絕口。美食帶給了我們好心情,這里的刀削面風味獨特,我吃得滿頭大汗,覺得好像所有的煩惱都散發出去了。不信,下次你去的時候不妨也來嘗嘗這里的面條。
我們在街上逛了一會,接下來去品嘗石頭餅。石頭餅也是山西的名小吃,燒的方法離不開石頭,利用石頭傳熱慢,散熱也慢的特點,把面團攤成面皮,蓋在加熱好的石頭上面,然后把另外的一些石頭也蓋上去,慢慢地石頭餅就加熱成熟了。石頭餅歷史很悠久,除了這個名字外,它還有其它的兩個名字:石予饃、石傲餅。相傳唐代叫作石傲餅,后來才叫石頭餅的。
我再給大家介紹平遙牛肉,這也是山西特色小吃,而且比刀削面還要有名。在平遙古城,不管是工作日,還是雙休日,牛肉店門前人都多得不得了。平遙古城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大家都會帶點牛肉回去的。我品嘗了一下,口味有點重,但還是很好吃,看來平遙古城這條路線還是選對了。我們在購買牛肉的時候,我一邊在看說明書,原來這里的牛肉在制作前都要用大劑量的鹽進行腌制,難怪比我們仙居牛肉品味要重呢。
今天品嘗了許多山西特色美食,特別帶勁。同學們以后有機會的話,可一定要去品嘗我跟你說的這些小吃哦!
山西小吃
山西是面食之鄉,面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為有名,可謂“面食之王”。它有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于消化等特點,與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武漢的熱干面、四川的擔擔面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過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稱“面食王中王”。大同刀削面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嘗之后,都贊不絕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鄉之后,都要先趕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來解日夜思念之情。關于刀削面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并規定10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韃靼保管。
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里。回家后,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后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刀削面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棱。”要說吃了刀削面是飽了口福,那么觀看刀削面則飽了眼福。
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到了大同,除了要看美景,還要記得來碗刀削面哦!
山西特色小吃
山西特色有很多,例如,過年吃餃子,還有各種面:刀削面、饸饹面、拉面、手搟面……還有很多。
在這里面我最推薦的是刀削面,削出的刀削面,一片連一片,好像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道道弧形白線,面片落進湯鍋,湯滾面翻,又好像銀魚戲水,煞是好看。有一首詩這樣描寫:“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一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雪白的面條配上不同的湯汁和肉粒,別有一番風味。人稱山西人是“醋老西兒”,所以調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鮮紅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
聽說,刀削面還有一個故事:據傳當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為防止漢人造反,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器具全部沒收,每十戶人家只能用一把廚刀輪流做飯。有位老漢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別人搶先拿走了。老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塊薄鐵皮,想到就用這個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就削了起來,薄薄的面片就這樣削好了,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品嘗刀削面也是一種學問。我總是先舔舔香濃醇厚的醬汁,感受它鮮美的味道,然后夾起倆三根面條和一塊五花肉,放進嘴里慢慢咀嚼,品味那外滑內筋亂而不黏的刀削面和鮮嫩口渴的五花肉,任那濃郁的氣息在嘴里回蕩,接著再將湯一掃而光,吃到滿嘴是油才意猶未盡地離開。
刀削面不愧為山西面食之首,怪不得在世界享有盛譽。如果大家有時間,可以來這里平嘗平嘗。
山西大同小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泱泱華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在飲食文化上也各有特色。
我從小生活在大同,對大同的地方小吃非常熟悉。北京人常說我們大同人“住的是金鑾殿,吃的是窩窩頭”。但在我們大同,“窩窩頭”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黃糕、涼粉兒、莜面芋芋、刀削面等數不勝數,每一種都饞得讓人流口水。就說刀削面吧!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一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雪白的面條配上不同的湯汁和肉粒,別有一番風味。人稱山西人是“醋老西兒”,所以調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鮮紅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
說起刀削面還有一段典故:據傳當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為防止漢人造反,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器具全部沒收,每十戶人家只能用一把廚刀輪流做飯。有位老漢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別人搶先拿走了。老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塊薄鐵皮,就用這個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就削了起來,薄薄的面片飛入鍋中后不住地翻滾,很快就煮熟了。
最好吃的要數涼粉兒了,果凍般晶瑩剔透的粉塊兒,被一刀刀地切成薄薄的.粉條,配上翠綠的鮮黃瓜絲與柔嫩的鹵煮豆腐干,看著就讓人眼讒。先別急著流口水,對咱‘醋老西兒’,醋與辣椒的搭配可謂天作之合,幾滴醋,一小勺辣椒加上大顆飽滿的蓮花豆與濃烈的蔥湯、蒜汁,一碗鮮涼潤口的涼粉兒就算完成啦!白、黃、灰、綠、紅的搭配,使你還來不及欣賞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來。在嘴里咬上幾口,涼粉兒的柔滑與蓮花豆、黃瓜清脆的聲音在嘴里組成了一支有趣的“涼粉兒”交響曲,稍不留心,淘氣的涼粉兒便會流進你嗓子。
如果你到大同來,一定記得要來品嘗這里的小吃。不僅飽眼福,還能飽口福!
寫山西的作文 篇2
我生在一個并不富饒的城市,這里沒有北京的繁榮富強,也沒有上海的繁華似錦;更沒有深圳的燈紅酒綠,但是它卻靠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指引著我前進,在這的每一天我都時時感受著美.
我的家鄉是太原,知道太原的人一定會知道這里是煤的海洋,在我家的附近就有一個煤廠,這里成天成夜都有運煤車川流不息的走著,每天站在窗臺上望著一輛
輛車急速駛去我都會有一種自豪感,自豪自己是一個山西人,也許在眾人眼中太原是一個落后的城市,環境惡劣,人均生產總值低下,但是太原卻在用自己的勤勞與
智慧改變著自己.
在過去的五年里,山西的確發生著翻天覆的變化,這是有目共睹的.汾河水庫的改造成功,使山西太原變的更加美麗.記得多年前的汾河還是一條烏黑的臭水
河,時時散發著難聞的氣味,讓人煩躁不安,可是如今它卻成了太原亮麗的風景線,當夜幕將臨是,萬家燈火點亮了,此時的汾河也亮了,把整個太原點照的燈火通
明,讓人感受到光明的美麗.
寫山西的作文 篇3
五老峰位于永濟市東南20公里的中條山上,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有四座山峰仙態神姿,隱現于云煙蒼茫之中,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靈峰”,游人需攀鏈而上。
峰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宮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筑遺址。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視,或如椽筆聳天,或若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其間寺廟觀宮分布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瑪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涌而不溢。這里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說明古代五峰山早為游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從眾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榮紀事,又有許多民間傳說軼聞,宋代楊業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廟會,南北商賈官吏云集人數多達數萬。現存明萬歷年木刻《條山玉柱晴峰圖》、民國初年印制的《新繪山西虞鄉縣西南五老峰勝景全圖》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直到日軍人侵前,從山下的虞鄉西關到山上的玉柱峰頂,沿途開設的茶館、飯律就達四十多處。山口的寺廟、梨園社戲輪番獻藝,余音繚繞,民間娛樂活動及迎神賽會盡情抒懷,熱鬧非常。
之后,出于多種原因,五老峰便逐漸衰落而鮮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