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漸行漸遠的書信時光作文
前段時間得些空閑,我整理了一下書架。書架的最高處放著一個盒子,我拿下來擦去一層灰塵,打開一看,里面安安靜靜地躺著厚厚的一撂書信,信封上是些陳舊的字跡。是呀,這些信都是二十年前的物件,頗有些時光的痕跡了。
我開始寫信大概是高中畢業以后。小學與初中時,一方面年齡稍小,還不知道用信來交流;再者同學們大多比鄰而居,實在不用提筆寫信。可是高中畢業后,情形就不同了。
高中的三年,同學們大多住校,日日在一起奮力學習,結下了深深的友情。到了畢業前夕,離別的氣氛已經彌漫整個班級,同學們紛紛互留地址,為著以后還能寫信維系情誼。畢業后,果然一轟而散,有考上大學的,在外出打工的,有回家務農的,也有在家待業的。
同學中,有幾個是關系極好的,三年中日夜相守、無話不談,忽一分開,心里全是掛念,只能提起筆訴說心底的這份沉甸甸的思念。
為了寫信,我專門買來彩色的信箋紙,粉色的,淺黃的,上面印著唯美的花朵,最好還印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寄托著美好期許的句子。提筆時,凝神沉思,詢問同學的`生活近況,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結尾總免不了相約見面。
把信塞進信封,糊上郵票,反復翻轉看過幾遍,才小心翼翼地把信投到綠色的大郵筒里。信剛投遞出去,就時時盼著回信了。又在心里揣度信中是否遺漏什么,想像著朋友收到信后的喜悅,以及燈下伏案揮筆疾書回信的樣子,不禁暗暗發笑。等好不容易收到回信,歡喜跳躍,急切地打開一讀為快,那激動興奮的心情至今難忘。
除了與同學朋友寫信,寫家書也是必不可少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電話還是稀罕物,跟父母的聯系就只好依靠紙筆。我的大學離家鄉不遠,可父母也總是寫信來,詢問我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則一一稟報。兒行千里母擔憂,不必千里,我行不過幾百里,母親已經叨念不已。記得大一那年,已經寫幾封信的母親猶覺得放心不下,開學兩個多月后,特地搭車趕到學校,把學校食堂、我的宿舍“巡視”了一遍,生怕我受一點委屈。
臨走時,母親還從貼身的衣袋里,拿出十多張十元票,塞進我手里:“收好,食堂的飯菜要是不合口,就去買點東西吃,別餓著自己。”母親稀疏、花白的短發,在初冬的寒風中,凌亂地飛舞,那個畫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
車子起動時,母親從車窗探出頭來,叮囑我:“好好學習呀!”可惜,我只記住了別餓著自己,卻忽略了要好好學習的叮嚀,虛擲了青春,荒蕪了歲月,至今一事無成,慚愧不己。
大學畢業后,同學們忙著工作、戀愛,書信往來漸漸變少。而我到離家更遠的地方工作,寫給父母的家書卻越來越少,及至后來有了電話、手機,書信便徹底消失不見。如今,可選擇的通訊方法更多了,足不出戶,便可與天南海北的朋友暢聊一番,心緒不寧地期盼來信的那種心情,已久久沒有體會過了。與父母的聯系也更便捷,通過視頻講話,父母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寫信的歲月在時代的變革中悄然遠逝,只有這存留的信件,可以在閑暇時細細翻看,似乎還可找回那過往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