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樹的作文精華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樹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樹的作文 篇1
我們學校的大榕樹很大,像一把巨型的大傘,覆蓋了學校的`大天井。它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像一名解放軍叔叔在站崗一樣。
榕樹真大呀,我們6個小朋友手拉手,才把它抱住。榕樹真高啊,都已經長到6樓了,像一個巨人,手伸到了白云上,和藍天連在了一起。
它的樹葉很小,我想:可能因為樹的葉子長的很擠,所以大家就相互讓一讓長小點吧!
當太陽炎熱的時候,榕樹為我們當涼傘;當春雨綿綿的時候,榕樹為我們擋雨;當刮風的時候,榕樹為我們擋風。
榕樹呀,我們學校的大榕樹,我們全校小朋友都很喜歡你!
描寫樹的作文 篇2
今天上午,李老師帶領我們去參觀了美麗的植物園,大家親眼看到了秋天的樹葉,那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秋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進植物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片片紅葉,好像一團烈火在燃燒,走近一瞧,原來是槭樹的葉子,我撿起了一片葉子看了一下,紅紅的葉子邊上還有鋸齒,摸上去還挺扎手呢!
我繼續向前走去,忽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嗅了嗅,跟隨著這種香味我走了過去,哦!原來是桂花樹,雖然葉子不怎么起眼,但是我卻被那美麗的桂花吸引了,我湊過去聞了聞,嗯,真香!
咦?那又是什么樹呢?走到跟前瞧了瞧,是琵琶樹呀!哇!葉子可真大,把手掌放上去量了量,是我手掌的兩倍。葉子背面還有一層絨毛,摸上去很舒服,聽老師說,琵琶葉熬成湯后可以治咳嗽,作用可大呢!還有中間那高大的`柳樹,葉子又細又長,枝條長長的,風一吹,柳姑娘的辮子隨風擺著。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銀杏樹,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小蒲扇,一陣微風吹來,銀杏樹葉紛紛飄落下來,像一只只黃蝴蝶在翩翩起舞。
我愛這些美麗的樹葉,我愛這些色彩!我更愛秋天!
描寫樹的作文 篇3
秋天到了,許多樹葉興奮的穿上新衣服,隨著溫柔的風兒歡快地翩翩起舞。
桂花葉全身青翠欲滴。一條條葉脈猶如一條條舞動的絲帶般令人眼花繚亂。桂花葉遠看像一把小蒲扇那樣精美,近看卻像翡翠般好看。桂花樹上,似墜了一塊塊碧綠的’翡翠’呢!瞧,桂花葉里面,躲著一些個害羞的小姑娘呢!她們身著黃色禮服,在里面歌唱著。桂花葉很豐滿,用手一摸,又滑又厚。有時邊緣上會有一些小刺,桂花葉也似乎高傲的說:‘’看看,我有小刺護體,只要誰敢破壞花草樹木,到我這兒,就全都失靈咯,嘻嘻!‘’桂花葉可真是不同凡響,遠遠的就能夠聞到它的香味了。如果你再仔細地聞一聞,就會聞到一絲沁人心脾的香味呢!
楓葉全身火紅火紅的,每一小片葉子都有一根筆直的.葉脈。楓葉遠看像一只小手掌;近看卻像人精心裁剪的精美圖案呢!
秋天的樹葉,把秋天打扮得依然那么美麗!
描寫樹的作文 篇4
光陰似箭,轉眼間又到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我們也該返回校園上學了,校園里的十二棵嫵媚的柳樹也該長出新的嫩芽,開始泛出淡淡的綠色。
這是鄭老師這學期第一次帶我們下樓看柳樹,報名那天,柳樹還沒有冒出多少新芽,看著那樣子一點春的氣息都沒有,可是今天與報名那天大不一樣,綠色的“辮 子”已布滿了樹梢,活像一個愛漂亮的小姑娘,一陣風吹過,柳樹的枝輕輕地隨風飄蕩,仿佛小姑娘的辮子輕輕地隨風飄蕩,仿佛小姑娘的辮子輕拂過她那細膩的臉 頰。
過了一個星期,我們又來到了操場商柳樹。我發現了一個不同點,上個禮拜剛好下了一場雨,嫩芽就像被雨水洗禮過一樣,變成了綠色的,而且它就好像是棉花一樣,吸飽了雨水,膨脹了許多,足足長大了一圈。
時間就是這樣飛快的往前跑轉眼間,又過了一個禮拜,我們還是準時地來到了操場觀察柳樹。這回,這個愛美的“小姑娘”又戴了不少綠油油、小小的“發卡”,不 過,一大部分的“發卡”比前兩次的大了許多,一大部分的“發卡”都跟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像一個綠色的.花骨朵,還有一小部分已經張開“花瓣”開放了。
校園里的柳樹已經陪伴我們多年了,它就是這樣的生機勃勃,就是這樣的爛漫,就是這樣的千變萬化,我喜歡我們學校這可愛的柳樹。
描寫樹的作文 篇5
一位農民種了兩棵一樣的樹,第一棵樹準備使勁長,爭取馬上就發出芽來,第二棵樹準備慢慢長,準備結出又香又甜的果子。
一年后,第一棵樹就結出了果子,第二棵樹才剛發芽,先開始,農民還非常佩服他,可后來,才知道第一棵樹的`果實又酸又苦,還常常被小孩子用石頭打,很不受人們的歡迎。幾年過后,第二棵樹也結出了果實,它的果實又甜又香,很受人們的歡迎。
后來,人們開始厭倦第一棵樹,農民只好把第一棵樹砍了,做成了柴……
【描寫樹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樹的作文(經典)12-10
[精選]描寫樹的作文11-07
描寫樹作文11-05
描寫樹的作文11-04
描寫樹作文(經典)03-16
(經典)描寫樹的作文09-16
描寫樹的作文【精選】09-09
(精選)描寫樹的作文11-14
描寫樹的作文11-04
描寫樹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