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明的作文:文明的韌性900字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文明的作文:文明的韌性900字作文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濫觴于黃河的中華文明起初并不奪目。當與它冥冥中遙相呼應的古代文明相繼湮滅,空中花園已為絕跡,它卻在九州大地上安靜流淌,孕育生命。大河文明中,唯它深諳水的精魂,憑著那股子韌性,浩蕩而行五千年。
中華文明柔軟其表,堅韌其里。它少了一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悲壯,少了一份絕對純粹,卻多了一份包容與融合,從此,便擁有了不喧嘩而自有聲的從容。萬物皆可為我所用,而萬物也皆為我。狂風、大雪,也可化作清風、甘霖,成為文明獨特的一部分。但無論再怎么改變,它就像每條河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匯入大海那樣,讓多元在統一的構建里生長,讓多元凝聚成統一的力量。
古代文人,是中華文明的韌性曠遠的投影,在他們生活的時代里。他們總能在儒的理想受挫時尋找另一片精神凈土。或是從南懷瑾先生所說的藥店一樣的道家,百貨店一樣的.佛家中找尋,或是流連在隱士的東皋。陶淵明官場沉浮三十年,卻終能抽身而去保全己志,循身山野,另辟蹊徑,而不被官場的黑暗與腐敗同化。正如王勃言曰:“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古代文人沒有窮途,只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此心安處是吾鄉”。通向實現生命個體價值的路在混亂的年代常是條死胡同,文人卻用心的堅韌,開荒山,斬荊棘,轉向一條鮮有人問津的小道,而到達終點。這轉變的本質,卻是心靈的柔軟,一種知道現實與舊有理想不符后最深刻的包容。
中華文明,又有多少次像是走到了路的盡頭?自道家、佛教興起,儒學備受沖擊。但它沒有就此沒落,反而在魏三教合流、唐儒學振興、宋新儒學改革后,歷久彌新。它以水的姿態,容納了道佛,便不再有隔膜和對立,盡頭也成岔口。
五胡亂華,中華文明危在旦夕。政權淪落,文明卻悄悄乘著草原兒女的馬蹄在無形的文化疆域里開疆拓邊。直到北魏孝文帝極力推行漢化改革,有些人才后知后覺得發現,中華文明不但沒有湮滅,反而在蟄伏中積攢力量。中華文明憑韌性,折而不斷,勝之不武。
中華文明的韌性正是水的特質。“抽刀斷水水更流”,它是無形的堅韌;“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它是無形的柔軟。文明之水,亦如江河之水,始終哺育著這個民族。"
【關于文明的作文:文明的韌性900字作文】相關文章:
文明的韌性高考優秀作文06-07
關于文明的作文《文明的戰爭》09-05
關于城市文明的作文12-25
關于文明祭祀的作文12-24
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作文12-02
關于不該丟失的文明作文12-25
關于文明的作文 (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