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適的簡介
高適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適的簡介,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適的簡介 1
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
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后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高適的簡介 2
高適(702?─765),唐代著名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藍(今河北滄縣)人。幼年家貧。二十歲后曾到長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薊門,漫游燕趙。后客居梁、宋等地,過著「求丐自給」的流浪、漁樵、耕作生活。自稱「一生徒羨魚(期望作官),四十猶聚螢(刻苦攻讀)」。天寶三年(744)秋,與李白、杜甫相會,共同飲酒賦詩,以抒襟抱。天寶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張九皋的推薦,舉「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就棄職而去,客游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薦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安史之亂」爆發后,他協助哥舒翰守潼關以抵抗叛軍。后受唐玄宗賞識,連升侍御史、諫議大夫。肅宗至德二年(757),因圍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肅宗嘉許,官職累進,歷任淮南節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節度使,大都督府長史等職。代宗時官居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舊唐書》稱:「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代表。有《高常待集》。
高適的簡介 3
高適(約700-765),字達夫,渤海蓨(河北景縣)人,世居洛陽。他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高適既是杰出的詩人,又是戰功卓著的將領。
高適家境貧寒。雖然出身官宦世家,父親曾任韶州長吏,但到了高適的時候,家道已經敗落,靠躬耕田壟過活。高適早年“性拓達,不拘小節”,二十歲時,他赴京求官,自以為唾手可得,寫詩說“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可現實偏不如他意。他失意而歸,長期客居梁宋(河南商丘一帶),“以求丐取給”,靠友人資助過活。
他愛交游,有游俠之風,以建功立業自期。他游歷長安,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開元二十一年,高適北上漫游燕趙一帶的時候,發生北方少數民族侵犯唐朝邊境的戰事。這時他做有《信安王幕府詩》,期望入幕從戎,把建功立業的期望投放在戰場上。但是他又一次抱恨而歸。這期間,他以自己親身經歷,寫出了《塞上》,《薊門五首》等邊塞詩作。
開元二十三年,高適再次入長安應試,仍然落第。繼續客居梁宋。
天寶三載(744)至五載,他與李白,杜甫結交,曾兩度相聚,同游梁宋,齊魯。他們一齊飲酒出游,懷古賦詩。與李、杜二人的交識,推動了高適詩歌的創作。
從開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高適浪游無成。但這段時期,他常接觸社會底層,應而對現實有比較深刻的明白,寫出超多的邊塞詩和反應民間疾苦,評擊朝廷權貴驕奢淫逸的作品。每寫成一篇,常被傳誦,因此詩名漸著。他在不少詩作中也流露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和痛苦。這段時期是他詩歌創作的鼎盛期。
天寶八載,經張九皋推薦,已到知天命之年的高適才授封丘尉,開始自己的官宦生涯。但是官職如此卑微,使他感到難以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后辭官到長安,曾與杜甫等舊游重會。不久,年過五旬的高適最后迎來了機會。他理解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之聘,前往其幕中擔任掌管書記。自入哥舒翰幕府起,高適仕途逐漸顯達。
天寶十四載冬,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命哥舒翰平亂,高適也被提拔為左拾遺,轉監察御史,輔佐哥舒翰鎮守潼關。由于楊國忠弄權,貽誤戰機,以致哥舒翰戰敗,潼關,長安相繼失守,玄宗出走。高適與小道追趕玄宗,面陳潼關失守的經過和原因。玄宗嘉其忠義,授侍御史,不久升為諫議大夫。
《舊唐書?高適傳》說他“尚節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隨后參加平定永王之亂,安史之亂,轉戰南北,功勛卓越,名震朝野。高適在朝為官,史書稱其“負氣敢言,權幸憚之”其后為官起起伏伏,頗有政績,因功封渤海縣侯,與永泰元年(765),因病去世。
能夠說,高適不僅僅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還是一位頗有膽識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入哥舒翰幕為界,高適的詩歌創作大致能夠分為前后兩期。其主要成就集中在前期。后期他仕途得意,所寫詩歌雖有佳句,但總體較前期遜色。在他的一些詩作中,也流露出熱衷功名,片面為唐王朝歌功頌德的庸俗思想,這毋庸諱言。
高適長期漂泊,從軍多年后又馳騁沙場,對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有著切身感受。他所寫詩歌,常結合壯麗的邊塞風光,抒發抗敵御辱的愛國思想,以及反映征人思鄉,少婦懷遠和士卒沙場奮戰等。其詩慷慨豪放,悲壯蒼涼,給人以用心奮進的感受。《全唐詩》收其詩作二百四十余首,其中尤以《燕歌行》,《塞下曲》等被廣為傳唱。詩作“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等豪言,表現詩人以身許國的開闊胸襟,昂揚樂觀的愛國主義熱情,反應了時代的強音。同時,這種格調也構成了他邊塞詩的主旋律。
高適與岑參都有參加過軍旅生活的經歷,又都以歌行體見長,因而他們的詩具有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奮斗精神的共性。但兩人的創作風格又迥然不一樣。岑參的邊塞詩以雄奇瑰麗為主要特色,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高適的詩同樣筆力雄厚,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但相比之下,他的詩風現實主義多于浪漫主義。在描述邊塞的戰斗生活時,側重表現戰斗的激烈,艱苦和對士卒的同情。例如在《燕歌行》中,他就將沙漠的荒涼環境,激烈的戰斗氣氛,士卒的復雜心態等思想資料融為一體,構成了雄厚豪健,悲涼渾樸的藝術風格。
高適的詩作題材廣泛,資料豐富。他早期的詩歌很多表達感慨懷才不遇,仕途失意的主題。如《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等,抒發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實有所不滿。《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或抒發友情與別情,或向往隱居生活,情意真摯,頗有感染力。但這類詩作中往往也摻雜著企羨功名富貴或消極出世的思想。
高適還寫了一些反應民間疾苦的詩歌。這類詩歌,主要也是前期創作的,對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
高適詩作成就最高的還是邊塞詩,代表作有《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也主要作于前期。他這些優秀的邊塞詩資料豐富,思想深刻,形象生動,充滿樂觀情緒和愛國主義精神,贊美邊防戰士的斗志,歌頌他們以身許國的豪情,同時也表現出詩人“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負。他的邊塞詩還有一些描述普通士兵生活和揭露將領驕奢淫逸之狀,具有用心好處。
高適的簡介 4
高適出生于唐代,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高氏的一生可謂是半生困頓終封侯。不過這在歷史人物當中也算是慣例了。大多數能在歷史上有所作為的人,往往出身貧寒,壯志難酬,生活疾苦,通過自己堅韌不拔的努力而有所作為,這也是當時大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
雖然大多數的歷史人物生于民間,都需要進行一番挫折才能實現大志。但高適的經歷反而有所不同。高適出生的家庭背景可以說不是一般人能及的,與其他英雄人物有所不同。他為渤海高氏的后代于北齊高氏皇族有親戚關系。出生的家庭背景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但是好景不長,就在他父親這一代已經衰落了,而且他的父親也早逝了。對于小小的高適來說,生活是非常困難的。也就是這樣艱辛的背景之下,才造就了高適堅韌不拔的性格,成就了高適的大業。
似乎每一個英雄歷史人物背后都有著艱難的早年生活,說到高適的早年他小小年紀就流離在梁宋兩地,一度以乞討為生。但不是沒有好處因為他早年混跡于市井底層飽嘗人間冷暖所以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性格,這為他日后混跡官場打下了良好的性格基礎。但是要想進入官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進入官場就要考取資格證,要通過科舉考試來取得高,是非常珍惜這個出人頭地的機會,畢竟可以理解他本身是望族之后更有飛黃騰達的渴望和重振祖業的使命感,所以它對這個難得的機會,更加珍惜。
高適要想重振祖業,入朝為官就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在開元十一年,高適懷著其求取功名的熱枕之心,來到長安應考。當時的高是十分年少才二十歲,可謂是年少輕狂。他認為自己對于這個考試,志在必得。但是考試的結果卻難以令人滿意,高適落榜了。這也讓高適十分受到打擊。不過這也不難理解,因為當時唐朝雖然是科取天下,但是科舉卻是人脈的天下,高適沒有什么人脈,所以就失去了科舉的利益。
科舉的落榜讓高是十分著急。與高適同時代的王昌齡是寒門出身,但也入朝為官。李白也寫了很多被后人贊揚的名詩。如《將進酒》,《蜀道難》等等,李白的這些名詩也令李白名聲鵲起, 進宮做了御用文人。但是高適卻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同樣過著平民的生活。但是也就是高適堅韌不拔的性格以及他沒有浮躁的內心,使他仍舊仍然奮斗,每天堅持讀書,厚積薄發。但是這一努力就努力了十幾年,可謂是消耗了大量的光陰。高適雖然出身貧寒,但是他身邊也有許多朋友,朋友來拜訪他時,當時的高適竟然連酒錢都拿不起。可謂是生活十分艱難。于是他在《別董大》二首寫到丈夫貧賤應為組,今日相逢無酒錢。來表達他對生活的困頓之情,以及他不甘墮落渴望實現自己理想的抱負。也就是這個久前的事情,激發了她的羞恥心。他不相信自己一生注定無所成。
也就是高適對自己內心的堅定,以及對建功立業的渴望使他一路堅持。所以說他是幸運的,它可謂生逢其時,當時大唐帝國國力強盛,四處征伐,所以有一些建立邊功的機會。幾年的邊塞生活沒讓他的事業起飛,不過他的失意卻突飛猛進,寫出了一些名詩令人難忘。在邊境無所作為,他回到中原地區與李白,杜甫三人一見如故,便結交為好友。也就在這個時候,高適才達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45歲的高是抓住了一次自主招生考試的機會,考取了人生的第一場功名,于是他被分配到河南當縣委。高適的性格特別獨特,他不愿意每天坐著迎合長官的事情,也不愿意壓榨貧苦百姓,所以他棄官而去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白薯,他就是這么想的。可以看出高士是一個非常有善心的人,愿意為百姓負責。但是高速的性格可以說是有勇無謀。他竟然敢投靠到永王名下。結果永王兵敗,他被迫入獄。竟然還為了朋友與皇上發生正面沖突,因此可以看出高適的仕途可謂是非常艱難的。古代有很多的詩人,一生壯志難酬,仕途很難得益,但是高士卻是幸運的,歷經磨難終成大器。在他50多歲的時候達到了人生的逆襲。高是雖然大器晚成,但是在于對于那樣的背景來說,他是幸運的。所以就有了那一句話,盛唐之時詩人接字稱王侯將相,而能在板蕩之際成就者為有一個高適。
高適的簡介 5
高適(700?765),漢族。盛唐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并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并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與、結交。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
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
安史之亂后,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高適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高適的簡介】相關文章:
高適名言08-10
高適激勵朋友的名言12-27
高適和他的送別詩名人故事09-17
文學家名人故事:旗亭畫壁的故事高適09-18
議論文:“適”者生存08-27
凡事,適可而行后適可而止02-03
簡愛簡介01-22
孔子簡介01-31
劉備簡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