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通用1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比如:中國結、武術、毛筆、硯臺、宣紙、墨汁、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臉譜、京劇、空竹、油條、油茶……
我喜歡空竹,因為悠悠球是空竹的后代。我也喜歡指南針,因為它能為我們指引方向,并且還容易帶。我也喜歡油條,因為油條外焦里嫩,雖然有點油膩,還有脂肪,但是味道很好。我也喜歡油茶,因為油茶是由很多花生芝麻等很香的東西合制而成,又香營養(yǎng)又豐富,并且還可以泡油條。兩樣一起吃,那味道簡直美多了,簡直就是天下絕味!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國的印刷術,因為,20世紀的人真強!竟然能把一個字變成幾個、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甚至幾萬個,簡直太神奇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太多太多了,多得我?guī)滋鞄滓拐f也說不完!個個都是中國發(fā)明的,就連外國字也是拼音組合起來的。還是中國好,我還是不要想到要加入外國國籍的念頭了。雖然,中國有些地方還趕不上外國,但是,也許再等幾年,等我們都長大了,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和我們的聰明才智來打敗外國人。等到那時,我相信,中國的科技一定會更發(fā)達,中國在各方面一定是最好的!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2
我喜歡看書,但是我從沒了解過書是怎么印成的。于是。我抱著這個問題,來到了杭州博物館一探究竟。
走進博物館,沿著扶梯走上四樓,在那里我了解到了印刷的發(fā)展。中國古代,在印刷術發(fā)明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但題,一個個字的抄寫實在麻煩的很,一部書如果要制成一百部,就朷抄上一百次。如果遇到卷帙浩繁的著作,就得要抄寫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抄寫時還會有抄錯抄漏的可能,這樣對于文化的傳播會帶來不應有的損失。這為印刷術的發(fā)明提出了客觀要求。印刻和石刻的長期使用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經(jīng)驗性的啟示。印章是用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寫文字的方法,不過一般印章字很少。石刻是印章的擴大。秦國的十個石鼓是現(xiàn)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石刻。后來,有人把整本書刻在石頭上,作為古代讀書人的讀本。公元四世紀左右的晉代,發(fā)明了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用事先浸濕的堅韌薄紙鋪在石碑上,輕輕拍打,使紙透入石碑縫隙處。待紙干后,刷墨于紙上,然后把紙揭下。就成為黑墨白字的拓本了。這是一種從陰文正寫取得正寫文字的復制方法。正是在這些條件下,雕版印刷發(fā)明了。我看完簡介后,決定親手實踐一下,我把墨刷到模版上,用紙蓋上去輕輕的刷,然后拿起來。咦?怎么糊了?沒關系,再來一次。我再重復了一遍,這次我更加控制好力度,終于成功了!我拿起它,愛不釋手。
這次活動很有趣,即豐富了我的知識,以讓我體會到了親手實踐的快樂,真希望這一天還沒過完。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3
提到傳統(tǒng)文化,我就會想到包餃子,裹粽子,賽龍舟,看京戲,吃月餅。但我最喜歡裹粽子,因為它會讓我回憶起和家人團聚的時光。
每逢暑假,我和媽媽、姐姐就會坐火車來到魚米之鄉(xiāng)——江蘇,去往我心心念念的奶奶家。我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走在熟悉的街道,到處都能聽到、看到賣粽子的人在高聲呼喊:“賣粽子了,賣粽子了,五元兩個,又便宜又好吃。”不管他們喊的有多激情,我還是覺得,爺爺奶奶包得粽子才是最好吃的粽子。
剛走到拐角處,我就看到奶奶拿著熱乎乎的粽子在門口等候著我們的到來,我和姐姐飛奔著撲向奶奶,迫不及待地想要擁抱她,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快進屋里,粽子已經(jīng)涼了,我們一起來包吧!”奶奶邊說邊拉著我們進了屋。只看奶奶慢慢地把昨天剛摘的粽葉放在接好的溫水里,手一次、兩次、三次地……打著粽葉,奶奶邊打邊笑瞇瞇地說:“在盆里拿出三四片粽葉。”爺爺把糯米、花生、肉和大棗放在四個盆里,奶奶順手一握一個圓乎乎的粽子就形成了。我驚呼到:“爺爺奶奶,你們兩個配合的真是天衣無縫!”奶奶耐心地看著我:“先在盆里拿出三四片的粽葉,再捋成一條直線,把它們折成立體三角形,想吃什么,自己向里面盛一點自己想吃的東西就好了!蔽液闷娴乜聪驄寢、姐姐,這下可把我急壞了,她們都做出來一個個精致的粽子了。而我卻把立體做成了扁形,她們哈哈大笑。雖然我做的不好,但家人都不停地鼓勵我,讓我原本低落的心情一下子變得高興起來。這有趣的裹粽子可真是讓我的心情一波三折啊!
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可真是不少呢!我還是最喜歡裹粽子,因為它能使我感受到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我愛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更愛和家人一起享受這些美好的時刻。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4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大街小巷“大紅燈籠高高掛”,元宵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這天,我和爸媽拿出相片簿,一齊回憶著鬧元宵的情景。
下午3點,一聲禮炮響起,“民俗歡鬧賀新春”廣場活動拉開序幕。臺上那些具有閩南民間特色的舞蹈節(jié)目牢牢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另一側,一場木偶表演也讓許多男女老少拍手叫好呢。一位老爺爺說:“元宵氣氛真是好,那些節(jié)目讓我回憶起童年,好久沒看到這么好看的木偶戲了!”
不遠處,燈謎引人入勝;圍棋、跳繩、投羽毛球入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玩得樂翻了天……這樣的演出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好戲在后頭,現(xiàn)場鑼鼓聲、鼓掌聲、雨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舞龍、高蹺小丑等具有典型民間特色的傳統(tǒng)舞蹈,精彩得讓人目不暇接。觀眾圍得里一層外一層,小孩子坐在爸爸肩上,個子不夠的脖子伸得老長看表演……
6時30分,天黑了,公園里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鬧元宵真叫人難忘。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5
在眾多傳統(tǒng)文化中,我最喜歡景泰藍。因為它很高貴,是從宮里傳來的。最好的景泰藍是明代景泰藍,因為那時的景泰藍雖不如清代的精細,花紋樣式多,但釉底較厚,鍍金線條飽滿,更加生動。所以明代的景泰藍最好。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制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jù)所畫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后用不同色彩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后再經(jīng)反復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制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堪稱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大集成者,這種銅的琺瑯器創(chuàng)始于明代景泰年間,因初創(chuàng)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
有一次,我在中央二套的《鑒寶》欄目中,看見了一個深藍色的明代景泰藍,上面花紋不多,但畫的栩栩如生,像真的有花和樹長在上面似的。鍍金線條都鼓了出來,非常漂亮。我便喜歡上了景泰藍。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聰明,造出了景泰藍這種既漂亮又不失高貴的工藝品。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6
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我國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tǒng)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認識了幾位藝術家,比如,書法家潘杰和畫家蔣耀輝。我很崇拜他們,他們還送我一些毛筆、宣紙,蔣耀輝伯伯還精心給我刻了一枚篆章。
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我的爸爸媽媽都喜歡書法。我家的書房里擺放著一個硯臺和許多毛筆,只要有空,爸爸媽媽都會練習一會兒。爸爸最喜歡臨寫“柳體”。媽媽最喜歡臨寫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媽媽告訴我這是天下第一行書,與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清明上河圖》一起被稱為“書畫雙絕”。
著名書法家丁夢周爺爺還專門為我爸爸媽媽題寫了一首《白梅》。有時爸爸媽媽還教我寫,要我從楷書寫起。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爸爸媽媽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他們就為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后,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7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jié)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jié)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屋檐上的水滴隨著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著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粽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著我,在端午節(jié)時嘴中念著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灶臺,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蔥頭的“蔥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著掀開另一鍋有拌著許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為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為害怕太油,所以我?guī)椭棠桃黄鹋N覀兪紫惹逑呆杖~,“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粽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粽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著小曲,包著粽。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粽葉,用大拇指夾著,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后,再拿一片粽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里,準備下鍋。一只布滿皺紋的手和一只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粽香,環(huán)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著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guī)б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鳖D時,屋子里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制作著中國的傳統(tǒng)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嘗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為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8
風清月白下的賞桂思親,意趣不再;河浪拍岸中的悼古思今,涵蘊漸遠;爆竹聲聲里的團圓重逢,歡樂已淡…… 現(xiàn)代人,中秋時分又有幾人觀月懷遠,怕只有窩居在鋼筋水泥的框架中,獨啃風味更濃,情味已淡的月餅罷?春節(jié)佳際又有幾人攜手足攬妻兒共享天倫之樂,怕只有跑前忙后打點忙碌的生活罷?面對此景此情,我不禁困惑:傳統(tǒng),我們要傳承的究竟是什么?
我們的文化陣地萎縮了,引人遐思的明月再也吸引不住現(xiàn)代人的眼光,人們冷冷地把它丟在一旁,任由它在冷冷的夜晚,獨放冷冷的青輝。太冷了!冷的豈止明月,還有現(xiàn)代人的一顆心,還有現(xiàn)代文明那顆蒙塵的靈魂。傳統(tǒng)不復,一塊小小的月餅自以為具備了所有,其實也只是一具空殼而已。沒有了文化內(nèi)涵,一切的載體都將失去意義!
我們的傳統(tǒng)需要我們一代代的人來傳承來弘揚。我們傳承的是什么?是那塊自古吃到今的月餅嗎?是那捆自古扎到今的粽子嗎?是那鍋自古包到今的餃子嗎?顯然不是?墒,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人自以為對著明月吃上幾口月餅便是一個詩情畫意的中秋;又有多少人自以為一碗水餃下肚便有為人滿譽的團團圓圓?我們要傳承的是文化的內(nèi)涵,而不是它的載體。
倘若我們能在中秋的明月之下,漫談古今,不論是神話中的嫦娥奔月,還是現(xiàn)實中的探月之程,融古今為一體,以明月為紐帶,把古人的哲思與今人的智慧溝通,那便是對文明的傳承。抑或是隨吟幾首詩詞,感受古時的明月帶給人的情思,探索古人對明月獨特的情感,那也是對文明的傳承。
文明的傳承不應該被困頓在實物的基礎上,不應該被束縛在載體的限制中,我們應把握傳統(tǒng)的內(nèi)涵,讓精神的血脈在歷史的延續(xù)中流淌,并不斷地注入新生,給它力量讓它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給它活力讓它可以不遭受干涸的威脅。
傳統(tǒng)是文明的結晶,需要不斷地傳承。別讓傳統(tǒng)的鮮花干枯在缺乏活力的土地里。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9
傳統(tǒng)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
有,我好奇的問:“媽媽,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什么?”媽媽笑瞇瞇地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多著呢!走,我?guī)闳デ魄啤!蔽衣犃耍瑑裳鄯殴,興致勃勃的跟著媽媽走了。
我跟著媽媽來到集市上,只見那里人山人海,我奇怪的問:“媽媽,我們?yōu)槭裁匆獊磉@里呢?“媽媽沒有說話,只是拉著我往前走,終于,她在一個小攤前停住了腳步。媽媽指著一本書法書說:“這個就是。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隨后,媽媽又指了指遠處的戲臺,說:“戲曲也是傳統(tǒng)文化噢!”
接著,媽媽又帶我看了許多東西,使我懂得了許多。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西斜,晚霞染紅了天空,媽媽微笑著說:“其實,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多著呢,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畫和彩塑,以及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是呢!”
我和媽媽回到家,看見爸爸坐在沙發(fā)上,我立刻跑過去,對爸爸說:“爸爸,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真多呀!”爸爸意味深長地說“是啊,其實傳統(tǒng)文化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觀察,定會發(fā)現(xiàn)。”我聽了,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tǒng)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jié)賽龍舟,元宵節(jié)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贊。剪紙的內(nèi)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等貼在門上,窗戶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只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爬到燈臺上去頭油吃。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處張望,害怕人們發(fā)現(xiàn)呢。等它把燈油裝到葫蘆里的時候,葫蘆卻有個窟窿。燈油一滴一滴地流到地上去了。小老鼠急得直跺腳,連忙跳下燈臺趴在地上用舌頭去舔,那貪婪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剪紙藝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夸贊。十二生肖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
太精美了,它體現(xiàn)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結晶。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tǒng)的資料:有對聯(lián)、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jié),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jié)”,農(nóng)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又有“老人節(jié)”,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
“元宵節(jié)”也讓我難忘。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jié)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里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了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端午節(jié)、清明、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等。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jié)日,并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tǒng)文化。
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地道中國人,一生只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養(yǎng)我的母親,一個是可親可敬的祖國母親。
我的祖國母親,從古至今“養(yǎng)”成了許多“習慣”。這些習慣說的俗一點,就是她的傳統(tǒng)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歷時悠久,其中“祁紅”算是出名的了。鄧小平爺爺曾為它夸贊:“你們祁紅世界有名。”的話,可見祁門紅茶的名、醇、香和地道。飲祁門紅茶的人骨骼強壯,紅茶中的多酚類(綠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壞骨細胞物質的活力,可見“祁紅”是名不虛傳呀。
食品文化更是繁多,就拿各位最熟悉的粽子說吧。粽子是因為屈原的故事而流傳的。那你們知道粽子為什么要用艾葉包嗎?告訴你們吧,因為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彼月,現(xiàn)在同學們都只能看到媽媽們準備艾葉和肉、米包粽子了。
不同的國家,服裝也不同。中國的服裝文化最早就有清淡平易、寬抱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的特點。
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許多許多,我寫一天也寫不完。不過,只要我們心中知道它,遵守這種傳統(tǒng),那我們就是一名優(yōu)秀的中國人!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0
日已西沉,似水墨般泛紅的晚霞暈染在天邊,暮光淺淺映在女子的臉龐,孤身一人靜默于樓閣闌干,玉手中的繡花針在絲布間游走穿行!耙斜殛@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樹,望斷歸來路”她繡著,望著,不覺間,淚已沾裳,腸已斷。她不曾停過,唯恐再見之時,繡還未成,將萬般情思、千般愁緒和那數(shù)載芳華繡于那絹絲布,繡進那田心間。
刺繡,就這樣帶著無數(shù)深閨女子的情與戀,不覺間已然走過了數(shù)千年。
總會醉心于刺繡之美,數(shù)以千計的絲線在繡布間交織,似有命運的安排,或曲折盤繞,或細密縱橫,每條絲線都的出現(xiàn)相遇都恰到好處,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當所有絲線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軌跡”,那繡作便有了生氣靈性。不同絲線的“相遇糾葛”,呈現(xiàn)出的是不同紋路質地的視覺盛宴,使單單絲線表現(xiàn)出世間萬物百態(tài)。它可似水墨般清逸淡雅,亦可如油畫般鮮亮明麗;既有水彩之潤變通透,亦有素描的立體可感。分明清晰不輸于高清相片,卻在深淺不一的視覺觸感上更勝一籌。
“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驚嘆于繡娘們那雙靈巧纖手,如何將冷冷絲線繡出活物之靈動。染線劈絲,繃布綁架,構圖勾稿,穿針引線……看似簡單的技藝卻不知需要她們多少時日的習練!袄K鋸木斷,水滴石穿”老繡娘閉眼劈絲,最細的僅有發(fā)絲的十分之一。可又有幾人會知曉,這是幾十年與絲線的朝夕相處,方才有了閉目不視卻心靈互通的“默契”。很多繡娘當她初次與針線相遇便不愿離開,她們將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交給了刺繡。以針作筆,以線為墨,以布成紙,彩線似有情,隨銀針交錯纏繞,絲絲縷縷的脈絡間好像在替每位繡娘訴說著什么。
古代女子閑時刺繡,身已靜,心亦靜,唯有心中愁緒難解,便只好穿針引線,繡與一絹絲布,將心事娓娓道出!懊廊送麛嗲锼耗撼,一針一線遙寄如絲愛戀”愿化風隨君,奈何閨深人寂,只將布繡“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念君千里,贈君萬情。
如今的繡娘何來古時深閨的相思愁怨?使她們依舊堅守在布架前刺布繡花又是什么?“每年都會給家里的兒女孫子繡衣裳。現(xiàn)在都是用機器了,誰還會穿這個?”大山里的一位白發(fā)老人,手撫件件繡花衣,深陷的眼睛泛著微微黯淡的淚光。“熱愛刺繡,想把這份傳統(tǒng)文化繼續(xù)傳承下去。這需要每位繡娘能沉得下心,守得住貧!币晃婚_辦繡工坊的繡娘,手持針牽線,無償教人刺繡,卻依嘆愿者甚少。人們似乎不曾注意到每件繡品間的一針一線都飽含各樣深情,有單純的熱愛,亦有滿溢的心意,更有傳承的堅守……機器下的刺繡雖形似卻不神似,雖極致平整精細,卻總少了份人的溫情。這份情,若用寥寥幾字去表達,恐無法承載。只在繡娘們用手用心去繡時,其中千萬種復雜的思緒情意,便全然流露出來,纏于每縷絲線上,寄在每針繡跡間。
閉眼,靜心,輕輕撫摸,可曾感受到針線間穿越千年的閨怨和永存溫熱的深情?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1
扇傳于世,在千載的時光里,凝聚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因素,記憶了傳統(tǒng)文化的變遷,承載了諸多的文化信息。晉《古今注》記載,扇發(fā)于殷,以烏羽制成作儀工之美。隨時光的變遷,扇衍生了更多用途,文人墨客,以扇子為載客,在扇面上題詩作畫,贈送親朋好友以寄一份祝福,青年男女在扇面上寫抒情詩送給心上人,托一份喜歡,佛教僧人在扇面上抄寫經(jīng)文,凝一份信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扇不在大,有品則名。這是扇的共性——傳載文化,溯源開始!取蚺c‘’善‘’諧音,而寓意善良,善行。及來時,折扇由朝鮮傳入神州,便有蘇東坡所提‘’高麗百折扇,展之廣尺余‘’的妙語,形容了折扇開之則用,張合自如的特點。也借此表達逍遙自在的?人生態(tài)度......
有人說:一面千扇,各有各的韻味,‘’蘇州檀香扇的扇魂是忠貞,端正,‘’扇其香存‘’,馨香四溢,好似個性豐富的女漢子;火畫扇的扇魂清純,典雅,淡而不素,如清雅的少女;綾絹扇的扇魂是溫柔,溫文爾雅,似富有才情的淑女......那么桃花扇的扇魂呢?
我認為桃花扇的扇魂是忠誠,點血成花,落紅成霖,似豪放灑脫的女將。
同其他扇相比,桃花扇更具有歷史的味道。一是桃花扇而來的作品,清代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為學者研究戲劇文化,歷史提供資料。二是桃花扇的由來:史料記載,在秦國,有一個頗負盛名的歌妓,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的才子,命運的官扇一搖便搖出了一段愛情,搖出了一身安寧。明代才子侯方成邂逅一歌妓李香君,兩人花前月下相會,墜入愛河,和所有的美好一般,才子也贈扇給佳人作為定情信物,然雷電劈下,袁大成陷害才子,強行將才女許配他人,佳人怎肯順從,含淚投河,選擇和心上人在天堂相會,只在世間留下那包含血淚的扇物,后才子的友人為了紀念兩人忠貞不渝的愛情,在扇面上繪下一樹桃花,借此一畫為名,桃花扇一名誕生。
扇面桃花開,一朵名忠情
余光中在接受采訪時曾說:‘’男女之間的愛情,國家和國難都讓我感動,‘’忠情是桃花扇所承載的一點,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秦淮結遇到最后的忠貞愛情,秦淮河水靜靜流淌,是大山才子佳人流下的一串晶瑩的淚花。故事已近成為了過去,但桃花扇仍然敘述著佳人才女之間的愛情。借傳統(tǒng)的手工藝來表達歷史和美妙的故事,無疑是根文化的又一載體。
《桃花扇》中記到‘’青樓名花恨偏長,感時憂國欲斷腸‘’,老余也說:‘’六朝的興亡,南朝的衰亡,在文學的劇本上看起來是特別的親切,但也夾雜著悲哀!蚁胗H切大概就是從古至今所傳承的愛國情,而悲痛大概就是為國犧牲吧。忠于國家是中華民族所傳承的文化意識,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難看出所傳達的忠于國家和民族的關系。所以忠國也是一種文化。一個愛國的人,是一個把國大愛,然后小愛個人的君子,忠于國家是一個人成長的地基。
扇面桃花開,那滿扇的桃花怒放著。愛情,國家,仁愛,忠貞統(tǒng)統(tǒng)都在其中,都化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都成為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2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就像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中醫(yī)藥文化則如同這片土地上生長著的草木。土地肥沃,營養(yǎng)豐富,草木自然而然就會枝繁葉茂茁壯成長,如果土地貧瘠,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談到中草藥,我想大多數(shù)人首先聯(lián)想到的應該是一碗黑不溜秋,散發(fā)著一股股難以名狀的古怪草藥味,喝下去時可以讓舌頭難受好一陣子的不明液體,難怪有些嘗試過中藥的人會戲謔:“說看看人家西藥片子,外面都裹著一層糖衣呢,就是炮彈也愿意吃啊,中藥呢,一個比一個苦”。
西藥真有那么好?中藥就那么不堪?可在我對中藥的認知里,中醫(yī)藥學彰顯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yǎng)生理念,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是從古至今勤勞的中華民族兒女不斷實踐的經(jīng)驗,更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民族文明寶庫的金鑰匙。
在我僅有的對中藥的記憶里,它了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珍貴的記憶。
去年冬天很冷,我有幸成為了肺炎主力軍的一員猛將。在與肺炎艱苦抗衡的七天里,每天通過我脆弱的血管輸入幾大袋冰涼的液體,那幾天我甚至能清楚的感受到藥片在胃里翻滾,最后我拜倒在了中藥的門下。只見老中醫(yī)熟練的伸出他左手食指與中指放在我右手脈搏上,簡單詢問過后就開始說我的病情,仿佛他進入了我的身體各個器官探了個究竟。又命助手抓藥。那一刻,我突然領悟到:原來中醫(yī)藥文化如此博大精深。
有感于中華傳統(tǒng)醫(yī)學文化,也讓我有感于自己的人生,希望我能如那一味味中藥在經(jīng)歷風吹雨打熬過風花雪月之后仍舊保持著自己的初心,成為真正的自己。
我還清晰的記得老中醫(yī)說起每一味中藥時,嘴角那一抹抑制不住的微笑,也清楚地記得他告訴我,其實每一味中藥都不是獨自存在的個體,它們有機結合起來才會更好地發(fā)揮治病的作用。這又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中國,從戰(zhàn)亂頻發(fā)的舊中國到如今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中國,我們幾代人像一味味中藥一樣團結在一起,努力奮進,我們療治了貧弱的舊中國,建設了富強美好的新中國。無論中藥還是國家建設,團結讓我們力量更大。
中醫(yī)藥文化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努力著,進步著,它的本真感動著我,它的團結鼓舞著我。在國家不遺余力的推動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文化發(fā)展的今天,回想去年的光景,一碗散發(fā)著濃濃藥香的中藥似乎正在漾起笑臉,它仿佛在輕輕呢喃:“生病還是該吃中藥的,苦一苦自己,才會好好愛自己!倍覅s想說,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繼承之,發(fā)揚之,為推動中華傳統(tǒng)醫(yī)學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鋪就一條灑滿陽光的寬闊道路吧!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3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距今七萬至十萬年前,就有中國結了。
中國結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從唐代開始,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尤為一提的是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的標志也是中國結。它用奧運五環(huán)的顏色組成五角星,相互環(huán)扣,象征著世界五大洲的團結,“結”字之所以在這得到了升華。如果大家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市場上賣的中國結樣式很多,但結式基本上都是盤長結!敖Y”字象征力量、和諧、充滿溫暖的人際關系,給人以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中國結無論從起源和發(fā)展來看都是與手工密切相關的,由于中國人年復一年的創(chuàng)造,不斷地改善編法,“結”字才發(fā)展成為這天這異彩繽紛的樣式,中國結才具有它真正的好處。
中國結優(yōu)美的造型,豐富的色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產(chǎn)。
在我的家鄉(xiāng)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要舞龍燈。每到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大家興高采烈,熱鬧極了!
夜幕降臨,在鑼鼓聲中,一條“巨龍”出現(xiàn)了,它穿著一件黃澄澄、亮閃閃的“龍袍”,神氣地仰著頭。我們伸出手指,數(shù)著“巨龍”的節(jié)數(shù):“1、2、3、4……”一共45節(jié)。“好長!”我們驚嘆道!熬摭垺睘楹稳绱俗院?必須是因為它身后有許多可愛的“龍孩子”。你瞧,一條條“小龍”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動活動筋骨:轉轉圈、打打滾……
“龍孩子”最拿手的要數(shù)“搶龍珠”了。沙沙作響的龍珠飛到上方,“龍孩子”撲了上去;龍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龍孩子”也飛快俯下身去;龍珠又玩“躲貓貓”,滾到“龍孩子”的身后,“龍孩子”轉身緊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搶到,可都被龍珠躲開,但“龍孩子”總不肯放下,依然奮勇向前……
舞龍燈煥發(fā)著龍的精神,激發(fā)著人們向上、進取。我喜歡舞龍燈!
我國是世界禮貌古國之一,傳統(tǒng)文化數(shù)不勝數(shù)、豐富多彩,有窗花、泥人、賽龍舟……但我還是喜歡鬧花燈。
據(jù)傳,鬧花燈的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來到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美麗極了。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走馬燈、花卉燈等,真是熱鬧非凡。當然以品種繁多、制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的要數(shù)太古的燈,它有紙燈、紗燈、羊角燈、繡球燈、緞繡燈。在花燈之夜,還能夠看到懸于街頭的植物燈、禽獸燈、商標燈、字謎燈等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我國的花燈是不是很搞笑呀?
星期二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爸爸帶我到奶奶家去吃元宵,正巧碰上了當?shù)氐摹疤垷簟薄?/p>
龍燈的身體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它的頭個性大,有三個尖尖的角,上面還有用布做的花,漂亮極了!“龍”頭里擺放著五、六根蠟燭。燭光映照著“龍”身上的鱗片,閃閃發(fā)光,煞是好看!褒垺弊炖镉幸活w很大的夜明珠,還不時地發(fā)著光呢!
當“龍”來到奶奶門口時,只見它張開“嘴巴”,“龍珠”飛了出來,正觸在我的額頭上,我向后退了幾步。爺爺從家中拿來二包香煙拋向“龍嘴”,“龍”吃到了香煙,搖搖尾巴走遠了。
。∵@天過得真搞笑!
我最喜歡看秧歌了。
先在屋里聽到熱熱鬧鬧的鑼鼓聲,從遠而近,我便飛奔出門。擠在人群中間向遠處觀望,只見一隊花花綠綠的人馬沿著街道緩緩而來,最先看清的是敲鑼打鼓的。然后就扭秧歌的了。他們打扮成京戲中小姐書生的模樣。只是穿得更加新鮮艷麗。臉上還畫了濃濃的妝,腳上踩著半人高的高蹺,有的手中拿著彩色的扇子。有的腰上系一根長長的紅綢帶,雙手各拎一角。踏著節(jié)奏揮舞開兩只胳膊,投入而神氣的扭動。那股神常常會把一些孩子吸引進隊伍里去。
扭秧歌的隊伍中有時還會有唐僧師徒,老漢推車、小媳婦騎驢等搞笑的造型。他們在一樣的節(jié)奏下,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顯得更逼真,更搞笑,也更吸引人。
扭秧歌的隊伍很快就扭過去了。我常常會跟出去很遠很遠,追著看。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歷史相當久遠。
中國結所蘊涵的情致和智慧正是中華古老禮貌的一個體現(xiàn)。它有著復雜曼妙的曲線,它有著飄逸雅致的韻味;它出自于太初年代人類生活的基本工具,同時,它也是數(shù)學奧秘游戲的呈現(xiàn)。你可別小瞧中國結,它千變?nèi)f化,寓意多多!比如方勝結代表平安,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余……我明白,傳統(tǒng)文化不怕年代的推敲。中國結,也許以前并不起眼,但此刻,人們看中了它這種東方神韻,把做成發(fā)夾、耳墜、手鐲等等,讓它成為一種典雅飾品。
我看著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結,仿佛看到了中國結的古色古香,千變?nèi)f化,它讓我神往,讓我遐想……中國結,它代表了中華民族遠古的神秘和東方人的靈秀。我愛中國結!
腰鼓是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它在陜北最為流行,屬于打擊樂的一種。腰鼓兩端略細,中間稍粗,兩面蒙皮,是掛在身上敲的。
腰鼓在民間十分流行。人們跳著腰鼓舞,變換隊形。扭秧歌的時候,每次都要跳腰鼓舞,腰鼓舞最初流行在陜西,之后在全國發(fā)展流行。此刻,腰鼓舞已經(jīng)在許多大城市的村民中跳腰鼓舞。主要是用來娛樂,同時也是一種業(yè)余生活。陜北有腰鼓十分有名,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一些主要流行地區(qū),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鼓手。因為人太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動作大致相同。但在一些不一樣地區(qū),構成了風格不一樣的習俗。
腰鼓一代接一代的流傳下去,成為了我們流行的打擊樂器,每年的元宵節(jié),我最喜歡看的節(jié)目就是那些爺爺奶奶打擊腰鼓的節(jié)目。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大街小巷“大紅燈籠高高掛”,元宵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這天,我和爸媽拿出相片簿,一齊回憶著鬧元宵的情景。
下午3點,一聲禮炮響起,“民俗歡鬧賀新春”廣場活動拉開序幕。臺上那些具有閩南民間特色的舞蹈節(jié)目牢牢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另一側,一場木偶表演也讓許多男女老少拍手叫好呢。一位老爺爺說:“元宵氣氛真是好,那些節(jié)目讓我回憶起童年,好久沒看到這么好看的木偶戲了!”
不遠處,燈謎引人入勝;圍棋、跳繩、投羽毛球入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玩得樂翻了天……這樣的演出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好戲在后頭,現(xiàn)場鑼鼓聲、鼓掌聲、雨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舞龍、高蹺小丑等具有典型民間特色的傳統(tǒng)舞蹈,精彩得讓人目不暇接。觀眾圍得里一層外一層,小孩子坐在爸爸肩上,個子不夠的`脖子伸得老長看表演……
6時30分,天黑了,公園里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鬧元宵真叫人難忘。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4
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jié)只是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節(jié)似乎只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春節(jié)似乎只是一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已蕩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注曾經(jīng)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黃酒;中秋時節(jié)有有誰去關注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jié)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xiàn)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征的"壓歲錢"卻被有濃厚金錢味"紅包"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它們現(xiàn)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tǒng)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tǒng)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
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jié)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chǎn)時,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jié),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怎么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chǎn)?我們于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tǒng)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搶走,我們正在失去的時候,我們還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夠呢!
面對這愈來愈多的傳統(tǒng)文化消失的現(xiàn)象,我們想到了保護,正如最近才頒發(fā)的新的節(jié)假日條例,將清明,端午貨物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列入其中,以后,在這些節(jié)日里就會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護能起到效果,而不是傳統(tǒng)節(jié)日變成了純粹的假期。
在我看來,保護不是挽救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辦法,而更在于發(fā)展。在于人們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只有發(fā)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發(fā)展了才能長久不衰。但是發(fā)展是合理的發(fā)展,如果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發(fā)展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想著只能加速他的滅亡!傳統(tǒng)文化不會因為個人的保護和發(fā)展而繁榮,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會的力量,眾人的保護和發(fā)展才能給傳統(tǒng)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么希望傳統(tǒng)文化不會再哭泣,而是在于現(xiàn)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進!
真的希望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能再一次聆聽屈原的心聲,感受精神的力量,傳承美好古老的又在發(fā)展的習俗!真的希望中秋時分,家人團聚,天下共賞一輪圓月,體味濃濃的親情!真的希望過年的時候,鑼鼓敲起來,人們動起來真正感受除舊迎新的喜悅……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5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了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筑,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如女媧補天……
下面我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tǒng)重陽節(jié),又名重九節(jié)、登高節(jié)、菊花節(jié)、茱萸節(jié)。我國古代把九定為陽數(shù),農(nóng)歷九月九日,月日并陽,兩陽相重,兩九相疊,故名“重陽”,又名“重九”。
每到這一天,人們出游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qū)仍保存著這種風俗。政府還把重陽節(jié)定為“敬老節(jié)”,向老年人表達敬意之情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等。
我們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剪紙。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歡。禮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剪紙的內(nèi)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弊。“喜”字等,表示慶賀。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出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子在玩!
怎么樣,我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傳統(tǒng)文化!
要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可勝不勝數(shù),比如:中國書法,中國結,皮影,武術,剪紙……傳統(tǒng)文化中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
據(jù)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之夜它才爬上岸吐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次,“年”來到村子看到,家家戶戶貼大紅紙,屋內(nèi)燈火通明,孩子在院子開心地燃放鞭炮,從這一瞬間“年”再也不敢來了。從此,每到過年,街上彩旗飄揚,門前掛滿了大紅燈籠,家家戶戶購買年貨,小朋友穿上新衣服,可熱鬧啦!到了晚上禮花滿天,家人聚到一起吃餃子看晚會,精彩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永遠繼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光輝燦爛。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6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jié)。從進入臘月,市場上到處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貨,為節(jié)日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進入年貨市場,占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聯(lián),春聯(lián)有各種各樣的,有的上面寫著大大的“!弊趾汀罢胸斶M寶”;有的寫著“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等等一些歡樂祥和的話語!每家都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春聯(lián)買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貼上去!
走過賣春聯(lián)的,就進入了賣煙花爆竹的地方,那里有“花中花”“坦克車”這些全部是孩子們玩的。還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開屏”“大XX”“絢麗多彩”“吉祥富貴”等等。鞭炮的數(shù)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00的還有10000的,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貨,家家必備。
我愛春節(jié),我愛春聯(lián),我還愛鞭炮!
一天,我在看一張報紙,上面有篇叫《年的故事》,我就開始細致的看了起來。
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經(jīng)常禍害人類,玉帝看見它這樣子,將它打入天牢里。過了一段時間,玉帝看見它這么苦苦哀求,就規(guī)定讓它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下凡一次,但是它還是惡習不改,繼續(xù)禍害人類。這次正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人們都去山上去躲避年,但是有一位老婆婆不怕,有一個人叫她趕快走,她就是不聽勸告,那個人只好走了。到了正月初一,年去禍害人類,但走到老婆婆這一戶時,老婆婆已經(jīng)貼好春聯(lián)了,年有點害怕,這時候,老婆婆扔出一個鞭炮,年被嚇的落荒而逃,原來,年怕火光、紅色的東西和巨響,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老婆婆,就每次到了正月初一,人們就掛燈籠,放鞭炮,貼對聯(lián)了。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長了知識,又讓我們和祖國的緣分更近一點!
生活中有許多傳統(tǒng)文化,比如:端午節(jié)賽龍舟,春節(jié)吃餃子……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春節(jié)倒貼福字的來歷。
從前,有一個大官,他命令大家在過年的時候貼福字。在一次過年,那位大官想了解了解百姓過得怎么樣。大官走在大街上,他發(fā)現(xiàn)了一位人家把福字倒著貼,于是,那位大官叫士兵把他們?nèi)易ミM了府里。大官審問其中一人,道:“你怎么把福字倒貼了?”那人顫抖著說:“大人,把福字倒貼,讀起來就是福到,所以小人就自作主張將福字倒貼了……”大人聽了,感覺很有道理,不但沒有罰他們一家,還獎勵了他們。
我們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真是奇妙!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7
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是因為可以上好吃的粽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后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于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說起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那可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那春節(jié)了。
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是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jié),如何慶祝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有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了。我為了能吃上這美味的餃子,我就自己做了起來。
想吃餃子當然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粉放在盤里,接著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了起來,向下掉面渣,我又加了點水之后,面全部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不合適,光和面就這么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么時候!我又加了一點干面粉,面總算弄好了,我拿起餃子皮在媽媽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來一個又一個餃子,之后我突然覺得包餃子也不是那么困難,終于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旁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兒在歡快的玩耍。餃子煮熟了!嘴里吃著香噴噴的餃子,心里說不出的開心。我覺得離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進了一步。
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8
舞獅是中國民俗傳統(tǒng)。每逢喜慶節(jié)日,人們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興。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nóng)為本,配合節(jié)氣變更與農(nóng)事生活,各種節(jié)日活迎神喜典也應運而生。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于立門墩、房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于是人們便創(chuàng)作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fā)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我的家鄉(xiāng)浙江在喜慶日子里就會有舞獅的表演。我看見過舞獅的隊伍。獅頭又大又圓,眼睛炯炯有神,看起來很威武。臉上涂著金色的顏料,嘴巴一張一合,舞獅的人能從嘴里看到外面的情況。獅子動起來樣子很活潑。真有趣!
我希望人們能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發(fā)揚光大。
【有關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通用18篇)】相關文章: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500字(通用15篇)03-25
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五年級作文(通用10篇)12-18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推薦08-07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通用10篇)12-18
有關傳統(tǒng)文化初三作文素材04-22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高三作文03-29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素材大全08-02
五年級作文: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