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廈門精神的征文(通用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征文吧,寫征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征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廈門精神的征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廈門精神的征文 1
雷鋒叔叔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了,可雷鋒叔叔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中華大地。廈門,這座現代文明城市,在傳播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方面成就卓著、率先垂范。現在就讓我給你講幾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吧。
讓座位
今天,我去圖書館借書。車來了,我一溜煙上了車,幸好車上還有座位,要不然我的雙腿就要遭殃了。我一屁股坐了下去,舒舒服服地看著外面的風景。到了下一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上了車,車上已經沒有位置了,只能站在車上。有一個小伙子本來在聽音樂,看見了老爺爺,放下手中的mp3,把老爺爺扶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站在一邊。過了幾站,一個中年婦女抱著孩子上來了,這時車內已經暴滿了,中年婦女被擠來擠去,懷里的孩子哇哇叫。一個年輕漂亮的阿姨,急忙從座位上站起,接過孩子,并把中年婦女扶到自己的`位子上。中年婦女感動地說:“謝謝你,好姑娘。”年輕阿姨微笑地說:“應該的,我做的比雷鋒差遠了。”
過馬路
一天我去上學,過馬路時,看見了一個老奶奶,拿著一根拐杖在路上敲來敲去,很顯然她是一個盲人。她向馬路走來,我卻發愁了:老奶奶是盲人,什么都看不見,現在馬路上車水馬龍,要是一不小心,就會被汽車壓到。我正著急,一個大學生走過來,對老奶奶說:“奶奶,您的眼睛不好,我來扶你過馬路吧。”老奶奶說:“謝謝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大學生小心翼翼地把老奶奶扶過馬路,又送了老奶奶一段路,才匆匆離去。
雨中情
今天晚上,我家沒人,便出去吃飯,吃著吃著,忽然下起了暴雨,我不知該干嘛,就坐在飯店等雨停。我正無聊,突然,發現有一位年邁的老人帶著他的孫子在雨中奔跑,可無情的大雨越下越大,把老爺爺和小孩的衣服全都淋濕了。這時,兩個小伙子走了過來,看見了老爺爺他們狼狽的樣子,趕緊走上前去,把傘遞給老爺爺,又把身上的外衣披在老爺爺和小孩身上。很快,兩個小伙子的衣服都濕透了,老爺爺有些不忍心,想把雨傘還給他們,卻遭到了拒絕。我相信,此時此刻,兩個叔叔雖然表面很冷,但心里卻很溫暖,因為他們是活著的“雷鋒”。
朋友,看過以上的事例,你是否已經發現雷鋒叔叔的“影子”?其實,在廈門像這樣的事例何止千千萬萬,令人感動的故事又何止這些。車站、碼頭,“小紅帽”隊伍每時每刻都在為素不相識的人提供幫助;大街小巷,每逢節假日,到處都是軍人、干部、大學生清理垃圾,整潔路面,裝點美麗城市的身影;獻血車前,人們排起一條條長龍,爭先恐后獻熱血。這里面不僅有本地市民,還有外地農民工;派出所里,經常有人把拾到的巨額現金、貴重物品交到警察手上;一場場慈善捐獻會,人潮涌動,人們把愛心捐給需要幫助的人……像這樣令人感動而又自豪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寫不盡!
偉大的雷鋒精神已經使得廈門美麗、文明、浩然正氣貫長虹,偉大的雷鋒精神必將讓廈門更加美麗、文明、跨越發展實現中國夢!
廈門精神的征文 2
廈門精神是什么?在我看來,廈門精神是愛國愛鄉、傾資興學的嘉庚精神,是移山填海、艱苦創業的海堤精神,是不畏炮火、克敵制勝的英雄三島精神,是千百年來,深深扎根在每一個廈門人心中的精神。
在我們美麗的廈門,有一個著名的學村,那就是集美學村,它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興資創建的。隨著大理石碑上蒼勁有力的“誠毅”二字,我仿佛看到了17歲的陳嘉庚漂洋過海,南下打拼創業、還清父債,只為一句“人要以誠為本,中國人取信于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面前!”的誓言。正是秉承這種“誠以待人,以毅做事”的風格,讓陳嘉庚生意興隆、事業發達,成為了東南亞工商巨子,正是這種“誠以待人,以毅做事”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才。嘉庚先生還恪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他是一個實業家,但他“位卑未敢忘憂國”,一生忠貞愛國,矢志于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和振興。晚年的陳嘉庚,還念念不忘國家統一、臺灣回歸。彌留之際,他最后的遺言是臺灣“必須歸中國”,他愛國愛鄉之情之舉感人至深,因此,被毛澤東主席贊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廈門海堤,是中華民族史上跨海修堤的偉大壯舉,也是廈門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廈門人民移山填海,改造自然,造福后代的壯麗凱歌。在當年,一萬多名建設者能夠克服艱難險阻,完成這一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憑的是高度的'愛國熱情和建設祖國的積極性;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流汗、不怕犧牲的拼搏精神。在全國和全省同胞的支援下,英勇勤勞的廈門人民戰山斗海,橫斷海峽,在高崎與集美之間建造了一座能夠使廈門海島和大陸連接起來的跨海長堤。廈門海堤建設者在建堤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艱苦奮斗、勤儉建國、不畏艱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移山填海的豪邁氣概,在當時被人們譽為“海堤精神”。
英雄三島位于廈門市翔安區東南部,由大嶝、小嶝、角嶼三個島嶼組成,土地面積13.2平方公里。英雄三島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唐、宋、元、明時期,大嶝與金門同屬于同安縣。明洪武年間,大嶝遭倭寇侵擾,居民悉數遷徙內地。1472年倭患平息,嶝民回遷。1937年日寇發動侵華戰爭,同年10月26日金門淪 陷,1949年10月15日大嶝全境解放。解放初,大嶝仍屬金門縣。1957年大嶝由南安縣代管。1971年大嶝劃歸同安縣,隸屬晉江地區。同年3月,大嶝隨同安劃歸廈門市。國共對峙年代,大嶝是海上“三八線”。1958年“8.23”海戰后大嶝與金門進入曠日持久的炮戰年代,并因此被譽為“英雄三島”。
正是這三種流傳千古的精神,支撐了廈門,而作為廈門的未來的我們,更應該讓這些精神在我們身上得到傳承,繼續著撐著廈門,支撐著祖國!
廈門精神的征文 3
周末到了,閑來無事,我便來到廈門市圖書館看書。
走進圖書館,我拿起一本《戰爭與和平》,坐下來想靜靜地閱讀,卻看見了身前身后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只見小小志愿者們不停地將桌上雜亂的書籍分門別類地整理到不同的.書架上。我看到他們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卻連喝水、擦汗的時間也不肯浪費。此時的我只能看到志愿者們的背影,沒看清楚志愿者的表情。我恣意地想象著他們此時的表情:是因為忙碌而緊鎖眉頭?還是因為勞累而滿臉不耐煩?等我看清了所有志愿者的臉蛋,我才明白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的臉上無一例外地洋溢著既陽光又有朝氣的微笑!天氣雖涼,但志愿者的笑容卻溫暖著我們大家的心!
我想繼續低頭閱讀,但卻怎么也讀不進去。我思索了一會兒,終于走到了一個告示欄前,認真閱讀“志愿者行動”招募啟事。猶豫片刻,我飛快地跑到了服務臺去報名,領回了寫著“志愿者”三個大字的紅色袖章。
從下個周末開始,我就可以與其他志愿者一起工作,一同踐行廈門精神!
窗外,微風將薄霧吹散了。絲絲冰涼的細雨從天空中飄下,它們將用自己微不足道的身軀,滋潤著大地萬物;片片金黃的落葉從樹枝上飄落,它們在空中打轉,終將落到樹根旁,成為了大樹的肥料。
雨潤萬物,葉落歸根,大自然不也在踐行著廈門精神嗎?
廈門精神的征文 4
我家住在風景如畫的集美學村,我生活在嘉庚精神里。我的曾祖母是集美幼兒園的音樂老師;我的外公是集美小學的'特級語文教師;我的姨媽現在就在集美校委會上班;我呢正在集美小學讀四年級……
老師告訴我們,嘉庚爺爺是一個愛國愛鄉、傾資辦學的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嘉庚爺爺一生辦了好幾所學校,他辦的第一所學校就是我正在就讀的集美小學,接著他又辦了集美中學……我情不自禁地想:“嘉庚爺爺回到故鄉,發現故鄉由于太貧窮,連學校也辦不下去。他為家鄉的孩子們著想,于是就把自己在南洋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拿出來辦學校,并且毫不猶豫。”我深深地體會到,嘉庚爺爺是多么熱愛家鄉!當我聽老師說1921年,嘉庚爺爺又在自己經濟有困難的情況下,賣掉給兒子在新加坡的別墅,來創辦福建第一所大學——廈門大學時,我感動了:這是多么慈愛的爺爺啊!
嘉庚爺爺對故鄉的奉獻很大,對祖國貢獻更大。抗日戰爭時期,嘉庚爺爺為了支援國內抗戰,捐款、捐物不計其數,如飛機27架,坦克27輛。八年抗戰中,捐出了13億余元,為祖國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他!把一生中創造的巨額財富,傾其所有,為故鄉孩子們辦學校,為抗戰捐出巨額的財富。他就是陳嘉庚爺爺。
如今我們生活在溫馨的集美,這里的人、事、物都與陳嘉庚爺爺息息相關。集美生養了被毛主席稱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爺爺,集美也因為陳嘉庚爺爺有了一段傳奇歷史,深厚底蘊。我熱愛集美,熱愛我們敬愛的嘉庚爺爺。
廈門精神的征文 5
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廈門精神究竟是什么?雷鋒精神又是什么?是做作?還是發自內心?——題記
雷鋒精神如一簇璀璨的明珠,照耀著每一個人。雷鋒,雖只活了22個春秋。但,就如詩人臧克家寫道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雷鋒那平凡而又偉大的傳奇事跡令每個人心中萌生出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學習雷鋒。他那崇高的人格精神在每個人的心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當他那清澈的眼神再一次出現在面前,當他那些動人的事跡再一次被頌揚……流淚了。哭雷鋒,哭他的過早離去,哭他“傻子”式的無私,哭他對待同志春天般的溫暖,哭他永不退色的螺絲釘精神。淡去火紅的時代精神,他那樂于助人而又不求回報的精神至今仍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人。
20年前,血氣方剛的陳文章從鄉村來到廈門同安,從事個體經營。漫漫的經商路,他以“誠”出了名,一旦發現變質商品,堅決銷毀。有一年春季,他親手銷毀了一批價值數千元的變質魷魚干和蓮子。有一次,有人到店里兜售殼,陳文章聽后厲聲說道:“這種東西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你這賺的可是黑心錢啊!”那人一看勢頭不妙,拎起裝貨的包趕緊溜了。陳文章的事跡在當地報紙刊出后,立馬成為了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
有人贊揚他的行為,但同時,也有人在詆毀他,不計其數的令人情難以堪的.話傳進他的耳朵,有人說他做作,有人說他刻薄……面對妒忌,面對榮譽,他依舊胸懷坦蕩,“我做這些,并不為給誰看,圖的是一個良心,為的是大眾的安全……”
這番簡簡單單的話語融入了他的人格、廈門精神的體現與對雷鋒精神最好的褒獎。
雷鋒精神傳萬代一本樸實無華的《雷鋒日記》,再現了雷鋒叔叔純潔而美好的心靈,再現了他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一首世代傳唱的《雷鋒之歌》,褒獎了雷鋒叔叔光輝而閃亮的一生;一個雷鋒紀念日的設定,體現了雷鋒叔叔奉獻精神對時代的影響,社會在召喚著這種精神,人民在渴求著這種無私的偉大人格……
在雷鋒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在這段發人深思的問句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雷鋒精神”就是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做好每一件事,點點滴滴匯成一條河,積少成多,踏踏實實做人,真真實實做人。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是從幼兒園起就明白的一個道理,可那是令人不知所以的是:雷鋒精神究竟是什么?
今天的我已經在廈門呆了五六年,心中困惑不已的問題也終于得以解決,慢慢地明白,雷鋒精神就是廈門精神的代表,學習雷鋒并不要做出什么什么驚天偉跡,列如下雨天幫別人遮傘、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贈一點愛心……
愛心能夠抹去陰霾,播撒陽光的種子。
如果說我們的職責是為國家的夢想而奮斗,那雷鋒精神就是無私奉獻,廈門精神便是雷鋒精神。
如果生活中沒用愛,那世間了將被陰霾籠罩,仇恨、憤怒將充斥著人的心靈,黑暗將彌漫在空中人們將只有一個冷漠的靈魂,心被冰封雪藏,這樣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后記
廈門精神的征文 6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剛剛從學校走出的我連忙奔向公交車站。而那,也是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我終于做出那個既簡單,有困難的舉動的下午。
7路剛被取消不久,原本兩路公交車的人流一下子匯集到一輛132路的公交車上。車上比肩接踵,人滿為患。我好不容易才在擁擠的人潮中找到一席之地——那個小小的紅色的“愛心專座”。可是,屁股還沒做熱,兩站不到,從前門就走上一位拄著拐杖的顫顫巍巍的老奶奶。她見到車上座位都滿了,便向車廂后面走來。突然,一個急剎車,老奶奶差點沒抓穩,腳下差點滑倒,呼——差一點,真險啊,我都替她捏了一把汗。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主動為老、弱、病、殘、孕、幼等需要幫助的乘客讓座……”司機師傅也許是看到了那位在人群中搖搖晃晃的老奶奶,才故意按下了那個按鈕。讓座嗎,那是必須的,于是,我準備招呼老奶奶來坐我的位置。可是嘴巴已經開了一半了,我的聲音就像被卡在了聲帶上,怎么也發不出來。我突然莫名其妙地噎住了,嗓子眼好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壓著,想說話卻說不出。那時,我第一次發覺原來那些報紙上報道的,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的`人們心中其實存在著一股常人所缺乏的勇氣。而我,選擇了等待,并給自己找了個借口——人太多了,就算喊了,老奶奶也不一定聽得見。
仿佛等了一個世紀。直到人潮已經散去了許多,可車上仍然座無虛席。老奶奶——仍然抓著那根桿子,可就像秋天樹上的落葉,好像隨時都要落下來似的。我有點沉不住氣了,我站了起來,走向老奶奶。我向老奶奶點了點頭,又向座位擺了擺頭,希望老奶奶能夠理解我的意思。然而,她并沒有看到。我又一次點了點頭——她還是沒有反應。此時,車廂后面的一位阿姨,以為前面有個空位,向前挪動著。眼看著座位就要被占了,我終于忍不住了,說出了那句自己說不出的話,盡管有點結巴。
“老...老奶奶,那個位置,給...給您坐。”得到的是一口濃重的北方口音,“小朋友,你不坐啊?”我搖了搖頭。“那,那謝謝你啊!”我擠出一個微笑,朝老奶奶點了點頭。并且看著她,看著他坐在了那個曾經被猶豫和躊躇所占據的位置。
那一刻,我釋然了。夕陽透過車窗照在我的臉上,我那堵塞,憋屈的心情一下被一股強大的,快樂的精神“疏通”了——那是我第一次在公交車上給他人讓座啊!
廈門精神的征文 7
在美麗廈門的大街小巷,總是有許多的志愿者。志愿者——代表著給予和奉獻。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廈門精神。我就是一名志愿者!
凌晨五點半,天還未亮。五通燈塔公園卻是異常熱鬧。2015年廈門國際馬拉松“只留美麗,不留垃圾”的“綠跑家庭”志愿者聚集在一起。在比賽當天,綠跑志愿者家庭將撿拾賽道垃圾,確保馬拉松選手路過之后的賽道基本無垃圾遺留,實現“只留美麗,不留垃圾”的目標。一眼望去,我們這些志愿者統一裝備,明黃的T恤,綠色物資包,潔白的帽子,個個精神抖擻。
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為大地萬物披上紅裝。志愿者們整裝待發,浩浩蕩蕩地開啟一段環保志愿之旅。我戴上綠色手套,仔仔細細地里外消毒,跟隨方陣緩緩走過賽道主席臺。臺上主持人的聲音隨風飄揚:“綠跑隊員們的主旨是‘只留美麗,不留垃圾’!”話音剛落,掌聲就不約而同地響起,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打造美麗賽道的決心!
起初,我總是不怎么敢去撿那些不雅的垃圾,垃圾袋空空如也。但后來我受到其他志愿者的鼓舞,為他們不怕臟不怕累、無私奉獻的精神打動。于是咬咬牙,直接伸出戴著綠色手套的`雙手,彎腰去撿,就算再臟我也不會獨留那些垃圾殘存于此,影響賽道整潔。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志愿者們都沒有叫苦叫累,而是愈發努力細致地撿拾垃圾。我們所過之處,垃圾無處遁形、乖乖就范。
汗水一滴一滴地從額頭流下,浸濕了我的衣領。可看到那越來越干凈的馬拉松賽道,我心里感到滿滿的喜悅。
漸漸地,五公里的賽道被我們撿拾清理干凈。回眸望去,黑色的柏油路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道路筆直寬闊、干凈整潔,令人油然而生美妙的成就感。我想,這就是廈門精神吧——把自己的精神與力量奉獻給他人,走出自我,為社會奉獻價值。因為奉獻,我收獲了最大的幸福與快樂!
這次的志愿活動,不僅僅是簡單的一次公益活動,更培養了我們文明、環保的素質。我們齊力帶走了賽道上垃圾,留下了永恒的美麗。
文明美麗的廈門,靠我們共同締造;光芒四射的廈門精神,靠我們踐行!我是廈門精神的踐行者!美麗廈門,有你有我!
廈門精神的征文 8
“您好,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我走在醫院里,一句話突然蹦進我的耳朵里,好熟悉的話語!我的思緒被拉回了那個難忘的下午……
“您好,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那是寒假的一天,我和一個要好的同學來到廈門中醫院,在爸爸所在的科室當起了咨詢臺的志愿者。正在我們無所事事的時候,一位老大爺走上前來,我們急忙拋出那句已經反復練習過的話……
“哎呀,這醫生,怎么都不通知清楚喲!”老大爺皺著眉。聽了這話,我們兩人面面相覷,“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嗎?”我們小心翼翼的問。“這醫生,都沒有通知……我都吃飯了……家又那么遠……”。
我們兩人這才聽明白——這位老大爺需要做的檢查要求空腹,但他沒有認真閱讀預約單,再加上護工沒有通知到位,導致了老大爺好不容易來一次醫院卻無法檢查的事情發生
沒辦法,我們只好不停地勸他回家,明天再來,但是他十分執拗,不停地在走廊走來走去,嘴上還不停地碎碎念:“這醫生……哎呀……怎么這樣呢?”我們見他這樣,便告訴他:“爺爺,您這種情況我們也很抱歉,但是如果您一定要今天檢查的話,會對檢查結果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您還是明天再來吧!”
經過我們兩人的耐心勸說,這位老大爺終于答應先回家,明天再來了。
有了第一次的“實戰演練”,我們后面的工作越來越順利。不知不覺,很快就到了下班時間。
走出醫院的.大門,我無意間看到了一塊宣傳牌——“弘揚廈門精神!”廈門精神,是愛國愛民的嘉庚精神,是自強不息的海堤精神,是勇于獻身的英雄三島精神,是先人后己的鼓浪嶼好八連精神,是拼搏創新的馬塘精神,是舍己為人的蓋軍銜精神……廈門精神,同時也是包含默默奉獻,熱心付出的精神。而我,今天做到了!
再次走在醫院的走廊上,我期待再聽到那句熟悉的話語——“您好,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
廈門精神的征文 9
解放初,廈門島與大陸交通全靠高集海運,為避免空襲,各類船只夜間來往,大批物資車輛都要擺渡,危險費時。加上福建前線對臺斗爭形勢緊張,為鞏固廈門海防的安全需要,“如何增強廈門島海陸聯運的出路戰略決策”被提上地方與中央政府的重要議程。
1950年秋,梁靈光市長與陳嘉庚先生交談時,兩人同感高崎與集美之間完全有必要且有可能修筑一條海堤。同年底,葉飛陪陳毅視察廈門,梁靈光送陳毅離開廈門時,晚上過渡高集海峽,現場匯報打算在此建海堤的設想,陳老總馬上表態支持,并隨后進京向毛主席匯報修建廈門海堤計劃。1952年底,毛主席對陳毅說,“廈門海堤一定要修。好,簡單一點,錢交給你,由你陳毅負責。”
1953年,中央批準修建廈門海堤方案,共撥款1323萬元,成為當年全國第一號建設工程,由福建省包干,廈門市具體負責修建,技術上采納了蘇聯專家沙士可夫的設計與施工建議。福建省立即成立了以梁靈光為主任的高集海堤工程建設委員會。隨后又設立了高集海堤工程指揮部,張維茲為主任,指揮部下設4個工區和1個造船廠,調集廈漳泉三地的員工共計一萬多人。1953年6月17日,廈門建設史上開天辟地的偉大工程廈門高集海堤正式開工。歷經兩年又三個月的艱辛鏖戰,終于1953年9月建成通車,全長2212米,主體工程由花崗巖干砌而成,牢固耐用,從此橫隔廈門孤島的天塹變坦途。緊接著,廣大軍民馬不停蹄,兢兢業業,于1956年12月又建成杏林至集美海堤,火車駛進島內,開創廈門交通發展史新紀元。
廈門海堤的建成創造了世界海堤建設史的奇跡。在建設過程中,誕生了許多重大創造發明,如水下爆夯與條石插砌護坡列入國際首創,還有石料單拋法等重要技術革新,高集海堤也是閩南石文化的偉大創舉。廣大海堤建設者風餐露宿,上山下海,不畏艱險,乘風破浪,共犧牲100多名員工,用鮮血和生命換來建設碩果。整個工程項目累計節余工程款400多萬元,用作創辦8家廈門現代工廠,為爾后廈門市經濟社會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0年秋,朱德委員長在視察高集海堤時,贊嘆之余揮筆題寫“移山填海”四個大字,并立碑為志。廈門海堤建設不但是個工程奇跡,而且鑄成一種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團結奉獻與自強不息的“海堤精神”。正是這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引領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制造出“海堤牌”茶葉、香煙及系列產品,馳名海內外。海堤就是一座社會大學,為廈門各條戰線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的“海堤牌”干部、技工,不斷涌現出傳承海堤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在隨后廈門建設尤其是經濟特區創建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歷經60年的崢嶸歲月,今天高集海堤與集杏海堤正在開口改造,打通東西海域促進水循環成為新時期的大勢所趨。廈門又開國內先河,大規模的“海域清淤整治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還原碧海藍天指日可待。最近,凝聚無數老海堤建設者智慧結晶的廈門海堤建設紀念館已落成,這座酷似一本展開書的平屋式簡樸建筑,必將成為全市又一傳統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基地,與經濟特區金鑰匙、海堤紀念碑組成鷺島地標式景觀,大大豐富海堤精神的時代內涵,不斷激勵代代廈門人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團結奉獻與自強不息,去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廈門精神的征文 10
“誠以為國,毅以處事”,這是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為廈門集美學校親手制定的校訓。“誠毅二字心中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直至集美學校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陳嘉庚精神和誠毅兩字校訓同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后人。
來自新加坡李氏基金會的吳定基談起嘉庚先生表情肅然:陳嘉庚先生的活動大大影響了海外華僑。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世界各地,都有許多華僑因為仰慕陳嘉庚老先生而回到中國、回到廈門,考察他在廈門的活動。吳定基認為,正是陳嘉庚老先生的一生深遠影響著無數華僑,讓他們可以追隨他的腳步,進一步發展他的事業。
陳嘉庚一生幾乎傾家蕩產、把賺來的所有錢用以發展教育,六十九年里,老人把汗水鋪灑在倡辦和資助一百一十八所學校的道路上。新加坡李氏基金會也深受其“誠毅”兩字影響,成立五十余年來,李氏基金會不遺余力幫助中國大陸發展教育和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數十年來得到李氏基金贊助的學校不計其數,僅其在集美大學的捐款已超過一千五百萬元。
泰國中華總商會常務副董丁文志“每次想起校祖嘉庚先生都忍不住眼淚往下流”。這位就讀于集美學校初中八十組、高中四十二組的老校友仍記得當年在集美學校學習時每天早上見到陳嘉庚先生的情景:先生已有七八十高齡,但仍每天往來校園監督學校建設。集美學校的建設圖紙就裝在先生的腦袋里,他拿拐杖在哪的`地上點點,工頭就按照他的規劃在哪建設學校。
陳嘉庚先生富可敵國,卻過著嚴以律己的生活。正如丁文志所說,許多集美學校校友正是在就學期間,深深感受到嘉庚先生愛國愛鄉、傾資辦學、為國育才的奉獻精神;簡樸勤素、為民節用的克己美德;明辨是非、愛憎分明的做人立場。“誠毅”兩字校訓因此得以傳揚。
海外知名集美學校校友李尚大對記者稱,嘉庚精神是無價寶。菲律賓華商聯總會永遠名譽理事長陳永栽則表示,在嘉庚先生愛國愛鄉、傾資助學感召下,熱心公益,捐資助學,回饋社會的善舉已在海內外華僑華人中蔚然成風。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對陳嘉庚的敬愛和懷念彌固彌堅。“誠毅”兩字亦將在一代代中國人中發揚光大。
【廈門精神的征文】相關文章:
長征精神征文06-06
嘉庚精神征文范文02-13
長征精神征文1500字03-07
學習勞模精神征文(精選8篇)08-06
弘揚五四精神征文3000字01-17
嘉庚精神征文(精選6篇)04-10
關于弘揚抗戰精神征文(精選11篇)06-10
雷鋒精神永在征文(精選24篇)02-29
精選工匠精神征文范文1500字22篇05-18
中學生弘揚長征精神征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