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關于讀后感的寫作方法
讀后感就是當人們讀到一則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而產生一些感觸、聯想和體會,把這些感受行之于文。讀后感寫作訓練是把范文講讀和寫作訓練兩個環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綜合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面就從讀后感的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讀是基礎。讀后感包括“讀和感”兩個部分。“讀”是“感”的基礎,“感”因“讀”而觸發,沒有“讀”也就無所謂“感”,所以讀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讀原作,準確全面地把握原作寫作意圖和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原作恰當的引述。為下面的“感”醞釀情感,使“感”有堅定的基礎,這樣不但有助于立論的確立,而且本身就是為立論服務的一個有力的論據。離開了對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讀后感就成了空中樓閣,而缺乏高度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寫作時往往陷入對原文冗長的復述而喧賓奪主,對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則是學生寫讀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這里的感,既不是離開原文的空發議論,也不是對原作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觀念的啟迪下產生的新的觀念,是心靈的閃光,是認識的飛躍。一般地說,讀后感的“感”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通過對原文思想的進一步闡發,來表現作者認識的深化。例如第四冊課本中的練習,對何其芳《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這首詩寫讀后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闡發。另一種情況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生發出來的新的觀點。例如《多好的草地也會有瘦馬》一文反映的是實際生活中哲理性的現象。從本文體現的普遍原理出發,可以獲得關于人才問題的新的認識。即優越的條件能為人們創造更多的成才機會,良好的環境也必將對一個人的成才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如果不努力,對良好的環境不加以利用,客觀條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不論是對原作思想內容的進一步闡釋,還是在原作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觀念,都必須體現作者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穎別致,切忌蜻蜓點水,不深不透,這樣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實處。
再次,聯系實際是關鍵。讀后感既要從原文出發,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就事論事,而要聯系自己、他人、社會的實際,有的放矢,展開聯想,深入挖掘,寫出“感受”的普遍意義來。因為讀后感的生命在于“聯系實際,有感而發”。所謂聯系實際,一般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聯系現實生活中與材料有內在聯系的人和事,以此來作比較、對照。二是要結合自身生活經歷中一些有代表意義并所供材料聯系緊密的生動事例。通過豐富的聯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證明論點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論論據,既可充實文章內容,也可深化中心論點,加強文章的說服力。所以從本質上講,讀后感的寫作過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題為指導,分析研究實際問題后,將獲得的新的觀念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思維過程。
為了進一步說明讀后感的特征,將讀后感與一般議論文加以比較。讀后感是議論文的一種。和一般議論文一樣,它們都是表達作者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的。它們都是作者以已往的知識積累為前提,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對于客觀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對于一般議論文來說,作者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的知識前提,在作者大腦中是渾然一體的,缺乏專一性和單指性,而讀后感的作者在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離不開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但知識和生活材料之間似乎還缺少一個契機,還沒有形成一個凝聚點,原作則對于作者起了一種啟迪作用,是作者認識深化的動因,由于這種啟迪,才使作者以往的知識聚集在一個焦點上,使某一客觀對象的本質為作者所把握,從而產生新的飛躍。
那么,讀后感的結構應是怎樣的呢?它可用“引——議——聯——結”四個字加以概括。
“引”就是用敘述的方法轉引材料:或引觀點。或引有關內容。但“引”不是照抄。而應該用概括的語言把所需材料簡明扼要地引述出來。
“議”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觀念為基點生發開去發表議論。在敘述結束時,用一兩句話點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確,觀點鮮明,為統率下文所展開的豐富聯想。
“聯”就是在原文基礎上,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來談,或者把有內在聯系的人和事作比較,使發表的感想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感。
“結”就是對全文的題旨有所歸納或總結,或強調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態度等。
除“結”之外,其余部分的次序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動。
讀后感寫作其實并不難,只要堅持經常練筆,積極思考,認真積累寫作材料;關心生活,觀察生活;同時學一些寫作理論,掌的一些程式,肯定會使自己的文章異彩紛呈。
【讀后感的寫作方法】相關文章:
寫作方法08-13
的寫作方法01-26
記敘文結尾的寫作方法寫作方法03-25
反思的寫作方法10-05
寫景的寫作方法06-07
常用的寫作方法03-18
申訴的寫作方法06-18
初中寫作方法06-19
文章的寫作方法10-13
寫作方法:標題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