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作文寫作的修辭方法
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小編收集了語文作文寫作的修辭方法,歡迎閱讀。
什么叫修辭呢?
所謂修辭,就是對言論的修飾,我們的說話及行文所用的語言表達了我們思想,修辭,就是對這種語言的包裝,目的是讓我們的語言更生動,所表達的效果更好。
簡單的理解“修辭”我們以如下語言做表述——修辭,狹義上就指語文字修辭;廣義上包括文章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全過程,同時也包含語文字修辭。
詩詞乃文之精粹,其對語言的修飾要求、對詩文的謀篇布局的要求、以及對遣詞造句的藝術要求,都是最高的。所用,“修辭”對與往往們創作以及欣賞詩詞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嚴重點說,沒有修辭,就沒有詩的存在。因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加以修煉。
修辭的概念不多做闡述了,我們今天就近體詩對修辭的要求及方法,做一大致介紹,拋磚引玉,主要和大家相互切磋,共同學習。
我先對一些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格”)做一簡單介紹,已知修辭手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比喻{其中又分為:
1明喻、2喑喻、 3借喻、4博喻(復喻)、5倒喻(逆喻)、6反喻、 7互喻(回喻)、8較喻(強喻)、9譬喻、 10飾喻、 11引喻};
白描,比擬(比體),
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
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頂針、聯珠),
對比,對仗(對偶、隊仗、排偶),
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并提、合敘、合說);
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
摹繪{又分為:1摹形,2摹聲,3摹色},列錦,連及,夸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聯珠),諧音,歇后,象征,鑲嵌,析字,
委婉{又分為:1迂回語、2謙敬語、3避諱語],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
看著眼花繚亂吧?呵呵太多的。
其實,我們日常行文常用的只有這幾個:
比喻、比擬、借代、拈連、夸張、雙關、映襯、移就、對偶、排比、錯綜、仿詞。
還嫌多嗎?那么,我們就只關注如下這幾個吧,這些與近體詩關系比較密切:
1,比喻、2,映襯、3,示現、4,聯綿、5,轉品、6,雙關、7借代
其實,在近體詩中,關于音韻、對偶以及用典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造句方面,我們常用到的是關于“倒裝、設問、呼應”(有關造句常識,我們另行開課講座)。我們這里僅對上面幾個與近體詩寫作關系比較大的進行分析,其余的關聯不多的,在此忽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找資料深入研究。
(一)比喻——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簡單的說,就是用已知的材料去說明未知的事物。比喻有個前條件,那就是比喻者與被比喻者必須有共同點,但其本質又是不同的。這樣形成的比較才是比較好的。
舉例如下: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把交情的濃淡,與酒水相比較,很形象。重在濃淡的意味上,而交情和酒水,又是不同性質的事物。
2,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
飛花之輕盈,比如夢境之虛幻。絲雨之連綿,比如愁緒之不斷。比喻之句,可見一斑。還有些例子大家自己參詳:
3,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
4,年來愁與春潮滿,不信湖名尚莫愁。(王漁洋)
5,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6,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篇)
關于比喻的運用,我們在寫作也要有創新。你的比喻是別人沒有過的,既形象生動,又新意有趣,那就是佳的。如果前人用過的,你卻一再的使用,味同嚼醋,終屬無趣。比方說,有個人把漂亮的女人形容成花,花一樣的女人。很新穎,再來一個人,還是說女人象花,大家就覺得他的話沒意思了,不予理睬。那第三個人再去說這女人象花,我們只好去給他一頓老拳了,太沒新意了,太可惡了。
(二)映襯——用相反的兩種事物互相引用,做出強烈的對比,目的是加深讀者的印象,這叫映襯。
舉例如下:
1,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吳偉業)
“白骨”和“紅妝”對比夠鮮明吧?一紅一白,反差強烈,在色彩上,在蘊意上,也是截然相反的。同樣在這句,“灰土”和“汗青”也形成了映襯的關系。在這句里還應注意到,上下句的關系是映襯的,而上句“白骨”和“灰土”卻是協調的,下句“紅妝”和“汗青”也是協調的。我們寫詩時,切切要注意意象的協調關系。同時,“白骨”和“紅妝”本也是一類事物,有其共同點,那就是人,只是相反的兩個形象。
2,記取僧樓聽雪夜,萬山如墨一燈紅。
同上一例一樣,我們注意到這句,也是在顏色上做一比較---黑(夜)和紅。曾有詩評如是說:“末句以數字及顏色作對襯,意境之美,令人神往”。我們可以多做借鑒哦。
3,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里,不是上下句的映襯了,而是一句之中的反差對比。“一”和“萬”在數量上的巨大反差,功成和枯骨的反差。強烈的反差,當使人印象深刻。
4,百里驪山一炬焦,劫灰何處認前朝。詩書焚后今猶在,到底阿房不耐燒。
這里用什么來映襯的呢?我們會注意到“詩書”很易燃燒,但傳經千古而猶在。而“阿房宮”很堅固吧?卻灰飛煙滅了無蹤跡。這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也闡述了一種道理,仁義和*,哪個更堅固!
5,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
“千年”和“一日”對比明顯,“速”和“長”又起到的是這種對比的深化作用。
(三)示現——就是帶領讀者走進你想象的那種空間。
這種將過去或者未來或者無法親自到現場看到的事物,用繪畫一般的構圖手法,用文字的描述,來呈現在讀者面前,這種手法,甚至可以穿越時空,走進夢境,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就是所謂的“示現”。象杜牧的《阿房宮賦》,莊子的《逍遙游》、《齊物論》等,都是通過這一手法所完成的。甚至我們看到的《西游記》也是這樣性質的哦。這種手法,在文學與藝術之創作上,占有極重要之地位。善于使用,當成就精彩神來之筆。詩貴想象,那就把你的想象展現出來,示現哦!示現,是詩詞創作的重要手段。
先看李白的一首詩: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見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憑想象,把過去的事情寫出來,這叫“追述”的示現。李白寫啥呢?寫西施呢,比他可早N多年了。他看不到,但他可以享受想象的快樂。那就追述一番吧。
看完老李再看小李的一首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和上一首想法,不去追述過去的時光,而是想象未來的情景。這叫“預言”的示
我們再看一下王維的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偏插茱萸少一人。
很遠的地方我們也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啊,把遠處的給想象過來,這叫“懸想”的示現。前面兩個是時間尺度上的想象拉伸,這個卻是在空間尺度上的拉伸。我們的想象力,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就是這樣。
(四)聯綿——連綿詞就是雙聲疊韻的詞。
什么是雙聲?就是兩字的聲母相同之的稱呼。什么是疊韻?就是兩字的韻母(母音)相同的意思。詩的特色,在于蘊含音韻之美。而雙聲疊韻之詞,讀來瑯瑯上口。近體詩特別追求音韻之美,那么在對仗的句子中,上句如果用了疊韻,下句就一定也要用疊韻。
大致有如下三種方法:
1,雙聲與雙聲相對
例一: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刁斗,琵琶
例二: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漓道路中。---寥落,流漓
例三: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泛泛,飛飛
2,疊韻與疊韻相對:
例: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東坡)---瀲滟,空蒙。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杜甫)----悵望,蕭條。
崔巍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杜甫)---崔巍,窈窕
3,雙聲與疊韻互對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王維) ---蒼茫,寥落。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杜甫:宿府) ---荏苒,蕭條。
蹉跎歲月心仍切,迢遞江山夢未通;(羅隱:贈友) ---蹉跎,迢遞。
淅瀝籬下景,凄清階上琴;(長孫佐輔:別故友)---淅瀝,凄清。
關于連綿,主要是體現在聲韻上。音韻的調配,以及對句子的句式變化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閑時可以多琢磨一下,如何讓音韻更協調,更具有美感,這是需要用心的。
(五)轉品——所謂轉品,簡單點說,就是有效的利用漢字的特點:
同字不同義。同一個字,由于放在不同之位置,而轉變為不同之詞性與字義,這就是所謂的“隨文生義”是也。我們通常所說的“詞無定類,依句辨品”,就是這個意思。比如“花”字,它的本義為名詞,是花朵。但花錢之“花”,就把它轉為動詞了;而“花衣服”的“花”,則把它又轉為形容詞了。
這種現象,在修辭學上叫做——“轉品”。轉換個角度去品位,別然生趣。漢字如此的妙處,詩詞創作當然不會輕易把它放過,所以要大加利用!過去的文人,沒有什么文法的說道,也沒有什么所謂的九品詞的說法。他們論什么?只論虛與實。虛字虛用,實字實用,虛字實用,實字虛用。
也就是字分虛實,卻要靈活運用。比喻的來說,這有點象中國古代的太極文化,一陰一陽,陽就是實字,陰就是虛字,陰陽互換,互生互動,就可以變化出紛繁多姿的五彩世界來。虛字和實字的互動活用,也可以變化出精妙絕倫的神來之筆。
在《說苑貴德篇》中,有句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之句,我們看這“風”字和“雨”字,兩個連用,卻不同義。前面的風和雨,是實字,是名詞,而后一個風字和雨字,卻是“養”的意思,當做詞講,屬于虛字。由實化虛,可見一斑。這類字的運用,不勝枚舉。我們自己可以多去品味。
轉品的種類大致有如下幾種,做一簡單介紹:
1,名詞轉為動詞
比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風、雨,前面解釋過。
2,名詞轉為形容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這個“女”字,在這里做形容詞用。
3,名詞轉為副詞
比如:狼吞、虎咽、鳳舞、鸞翔、風起、云涌、席卷、囊括、鳶飛、魚躍等。名詞置于狀詞之前,也做副詞用,如:雪白、火紅、金黃、漆黑等等。
4,動詞轉為名詞
比如“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其中“譽、毀”本是動詞,此處轉化為名詞。
5,動詞轉為副詞
例:“哀公十六年,生拘石乞而問白公之死焉”(《左傳》中句)。這里,“生拘”是活捉的意思,“生”字形容動詞“拘”,由動詞轉為副詞。
6,狀詞轉為名詞
例“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紅”字本為形容詞,此處代表“花”,就轉為名詞了。
7,狀詞轉為動詞
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這里的“紅”,由形容詞轉為動詞了。
拓展閱讀
寫作常見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胡子坐在墻角里吸旱煙。(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后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夸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夸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后一事物"下火"夸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夸張方式為超前夸張)
(5)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
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9)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頂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
例如:
①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
白云堪臥君早歸。
(李白《白云歌》)
②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魯迅《祝福》)
引 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為了突出主題,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同時也能展示作者的讀書功底與閱歷,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 用
寫文章時,有意引用現成語 (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論據確鑿充分,增犟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 引
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風吹動浪千層,有時一粒浮湯面,野渡無人舟自橫。 ( 沈石田《薄粥詩》)
【語文作文寫作的修辭方法】相關文章:
寫作方法中的修辭方法10-13
寫作方法中的修辭方法03-27
寫作中常運用修辭方法04-20
寫作中常運用修辭方法03-17
(精品)寫作中常運用修辭方法07-20
初中生須知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方法的區別02-15
小學語文寫作方法07-30
語文寫作方法概括02-25
語文寫作方法大全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