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文化與修養(yǎng)
文化,來源于知識。很難想象沒有知識的人可以稱作“文化人”。因而知識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架上擺再多的書,主人還不是“文化人”,只有等這些書全裝進了主人的腦袋,他才具備了文化人的基本條件。
修養(yǎng),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內涵。其外在表現(xiàn)就是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或者歸納起來,就是文明。雖然修養(yǎng)并是文明的全部,但文明必須具備修養(yǎng)才行。
文化和修養(yǎng)雖然有許多交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支撐,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文化和修養(yǎng)脫節(jié)的事例比比皆是。
兩個“高級知識分子”據(jù)說在公共汽車上因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先是國語,既而是英語,然后是法語,最后是德語。雙方誰都沒有料到,原來以為自己是“文化人”,比對方高人一等,沒想到對方也不是“孬種”,竟也懂多國外語;本想占個上風,結果卻打了個平手,都覺得顏面丟盡。而在旁人看來,這兩個所謂的“文化人”,都不是什么“有修養(yǎng)”的人。
有文化尚且不能視為有修養(yǎng),那么沒有文化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沒有修養(yǎng)呢?非也。家中原來有一老阿太,活到96歲。她大字不識,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可是修養(yǎng)卻超乎常人。她常常教導我們:工作要做好,盡力而為;同事之間關系要好,吃虧是福;生活上要知足,不求最好。她從不與人爭吵,年輕時跟著太公“私奔“出來,受盡誤解和欺負也無怨無悔。她的生活實踐為我們樹立了寬容忍讓、善解人意、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沒有一點文化的人,居然比我們有知識的人境界高得多,讓我們即使在身處逆境時也倍感鼓舞和教育。
沒有文化的人都成了有修養(yǎng)的人,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更應該成為有修養(yǎng)的人。
比如做教師的,如果凡事斤斤計較、不肯吃虧,總要占別人的上風,得理不讓人,他(她)其實是不配做教師的。再比如做領導的,“誰跟我過不去,我就跟誰過不去”,你沒按照我的要求做好工作,我就讓你沒好日子過。這樣的人其實也是不配做領導的。因為在常人心目中,教師是為人師表的表率,領導是高大形象的典范。
有人把人從優(yōu)到劣分成四等:一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三等人沒本事沒脾氣,四等人沒本事有脾氣的。想想也不無道理。有本事卻依然不計較名利得失,這樣的人自然最受人尊敬,而沒本事的人卻還常要吹毛求疵,到哪兒哪兒的人都避之惟恐不及。
這,其實就是文化和修養(yǎng)在一個人身上的具體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