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征文
“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漢代班固的《白虎通。三教》里說家教,其實就是上行下效。《孔子家訓》、《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無不透露出一個智慧之家的文化與傳承,有對規矩的敬畏之心,有對傳承的苦心醞釀,有對家族文化的守望,家教家風為何如此重要?
家教家風,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站立的脊梁。
家教家風之于人,體現在他的日常點滴之中。對老人傲慢,對他人輕狂,對朋友無信,對自己不負責任,很大一部分的責任來自于家教的缺位。記得南京初中女生當街扇了自己父親一耳光,原因是父親沒有辦法滿足她買蘋果的要求。不知道一記耳光扇醒了那位父親沒有?不知道天下多少父親的臉開始感到滾燙?一記耳光,扇碎了很多愛之深的夢寐。反問一句,在責難孩子無“禮”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拷問一下這位父親,在平時的家教中,又傳遞了多少“禮”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冠冕堂皇地責怪孩子的無禮?甚至作為道義之人評價他人的功過?
無疑,良好的家教家風,是一個家庭或者家族的傳家寶。
家教家風之于民族,也體現在重真情、尚大義的氛圍之中,更是這個民族的傳家寶。
對規矩的敬畏,對秩序的維護,對法治的遵守,無不是家教家風的集中體現。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吃人事件的結果尚未塵埃落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對規矩的漠視,才造成了如此悲劇。如果稍稍敬畏一下動物的習性,敬畏一下景區的警告,還會有命傷虎口的悲慘結局嗎?汶川大地震中,十三億人口瞬間凝結為鐵板一塊,八方支援,短短幾年,重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一個民族最傳統的“禮”的蒞臨——仁、義、禮、智、信從未缺席!
主席在2017年中秋團拜會上有一段講話,值得我們銘記于心:
“中華民族歷來重真情、尚大義……也才能鑄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間大愛。我們要讓真情大義像春風一樣吹遍神州大地,吹進千家萬戶,給每一個中華兒女帶來溫暖。”
這是我們民族復興的理由,也是我們民族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