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文(精選)
【范例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給我很大的啟發,我覺得這句話和“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意思相近,都是說,人要在逆境中磨練才能成才。對于生活的強者來說,逆境比順境好。“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是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的。
多難興才,曾一度被認為規律。文章中就有很多例子,如屈原被放逐而做《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曹雪芹全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而洗雪國恥,韓信遭胯下之辱而統帥百萬雄兵……他們都是在逆境中搏斗而取得成功的桂冠。
愛迪生小時侯一邊賣報,一邊做化學實驗,因不慎在火車上引起了火災,被車長打聾了一只耳朵,但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家。印度詩人泰戈爾早年喪父,靠兄長養大,由于他勤奮好學,從而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他們哪個不慎與命運搏斗的強者?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磨蝕人的心靈;艱苦的環境,坎坷的經歷,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當然,具有優越的條件是好事,但不能坐等吃穿,應更加努力學習。
困難如彈簧,你弱它就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讓困難拜倒在自己腳下。做一名勇敢地駕駛生命之舟的船長,與驚濤駭浪展開搏斗,逆境是阻擋弱者的大山,是磨練強者的熔爐,更是砥礪鋒芒的磨刀石,我們應該磨出自己的真才實學。
【范例2】
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險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里,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越的環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樂,盡享舒適,常常一事無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時沉溺酒色,自我毀滅。這與青蛙臨難時的奮起一躍和溫水中的臥以待斃是何其相似。
“生于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冊。那時,勾踐屈服求和,卑身事吳,臥薪嘗膽,又經“十年生聚,十年數訓”,終于轉弱為強,起兵滅掉吳國,成為一代霸主,勾踐為何能得以復國?這是亡國之辱的憂患使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這說明,當困難重重、欲退無路時,人們常常能顯出非凡的毅力,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拼死殺出重圍,開拓出一條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們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樂”。這方面的例子莫過于闖王了。1644年春,闖王攻入北京,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農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咤風云的氣魄喪失殆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當清兵入關,明朝武裝卷土重來時,起義軍卻一敗不可收拾。
這令我想起歐陽修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險情環生時人們能睜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果一敗涂地。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文】相關文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文11-30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高三議論文09-09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文10篇12-19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文9篇12-1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文(通用21篇)08-23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文(通用22篇)06-23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高中議論文(通用31篇)05-1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思考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