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議論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考議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考議論文1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是什么?/本文講述了什么道理?
【答題思路】從以下兩方面把握:
(1)位置:論點常在這些位置
①題目點明②開頭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結尾總結④文章中間(注意承上啟下的句子)
(2)一般是判斷句,有判斷詞,或能轉換為判斷句。
(3)觀點鮮明,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具有很強的傾向性。
2、題目是論點還是論題?
如果是論點,回答格式是:是論點,因為它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斷句,表明了作者對……問題的觀點看法。
如果是論題,回答格式是:是論題,因為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或雖是個句子,但是個疑問句,)僅僅提出了本文要議論的問題或話題……,沒有表明作者的態度觀點。
3、開頭有什么作用?
答題格式:常見的有:⑴名言開頭,而且論點就在名言后邊,答題格式是:①道理論證,引出并證明了……的論點。如果名言比較幽默,還要寫上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⑵事例開頭,而且論點就在事例之后,答題格式是:①事例論證,引出并證明了……的論點,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⑶比喻開頭,而且論點就在其后,答題格式是:①比喻論證,引出并證明論點,生動形象,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⑷直接提出論點,答題格式是:開門見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論點。此種情況較少。
⑸雖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開頭,但后面跟的是論題,答題格式是;①引出論題,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還有一種開頭不太多見。先提出一種片面甚至錯誤的觀點,舉出一些貌似能證明的事例或名言,與中心論點截然相反。答題格式是:提出錯誤片面觀點,舉出片面事例或名言,為本文樹立批駁的靶子,從而引出本文論點。
4、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答題思路:事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
5、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論證的回答格式是:具體有力地證明了……的論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⑵比喻論證的回答格式是:生動形象地證明了……的論點,通俗易懂,容易讓人接受。
⑶對比論證的回答格式是:將……和……作對比(或從正反雙面進行對比),突出證明了……的論點,給人深刻鮮明的印象。
⑷道理論證(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語諺語、公式定理的道理論證),回答格式是:通過引用名言警句/俗語諺語/公式定理,證明……的論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
注意:“……的論點”,如果是從全文問論證方法的作用,要寫中心論點;如果是從某一段或幾段問,要寫分論點,分論點往往在論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論據?有什么作用?
答題思路:事實論據、道理論據兩種。作用都是證明了***的論點。
中考議論文2
1.明確文章的論點
概括論點應注意:概括出來的論點要簡潔利落;要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清論點和結論;有修辭手法的句子不能作為論點;必須是完整而鮮明的肯定性論斷的句子。
2.分析論據及其作用
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一般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中考常見題型為:區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概括事實論據、分析論據的作用、根據論點,補寫論據。
3.辨析論證方法及作用
判斷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
注意:議論文中舉例論證與說明文中的舉例子常常容易混為一談。關鍵是要分清文體,熟練掌握不同文體的專用術語。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要和論點聯系起來,先從內容上考慮,再從論證角度考慮。“有力論證論點”一句必不可少。表述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寫好處,如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強的說服力
4.理清論證的結構
這一類題牽涉到確定詞語、句子、甚至段落在文中的次序,一般來講,這些詞語、句子或段落與上下文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如通讀整篇文章,常常會出現了“首先”、“其次”、“再次”這之類的關鍵詞語,清晰的表現出這三段是層進關系。
5.品味議論文的語言
議論文的語言往往具有準確性、概括性、鮮明性、生動性等特點。一般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關鍵詞語的選擇和運用;重要語句含義的理解;從內容、結構兩方面去分析某語句的作用。
6.開放型試題
議論文閱讀中,開放性試題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題型多樣。有的要求聯系實際對文章內容進行延伸;有的由閱讀材料引申出與之相關的內容,要求進行自主創作;還有的要求考生對所提供的材料進行獨立思考,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等等。
議論類文章的解題并不難,只要你細細讀文章,認真審題目,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論點以及每一部分的分論點,理清文章的論證過程和結構層次,扎實地掌握知識點,那么,你在議論文閱讀中不僅可以得高分,而且可以得滿分。
中考議論文3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
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
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
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并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準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后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愿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并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答題思路是: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后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關鍵要說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
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因為事實勝于雄辯,所以舉出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是引用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證明論點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使用得當,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分析引證法的作用,應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為了證明什么,再把握引證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比喻論證: 就是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可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和道理進行鮮明對比,從而證明論點的方法。分析對比論證方法作用,兩個方面XX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答題思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
: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①、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準確,嚴密:②、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其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③、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下面從不同角度解釋一下:
A、語言準確表現為:① 概念使用準確,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為: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為:表述明確,不模棱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為: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致,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的議論文都有體現,就不再舉例說明了。
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么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表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順序,強調其先后順序或層次性。
⑥、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考點 :
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較為常見。基本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聯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
⑦、開放性、拓展題考點
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后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于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⑧、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
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
中考議論文4
時代是一棵樹,過去是汲取營養的根,現在是地表上那一片豐茂與碩果累累。
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在有魚吃的年代還捉老鼠;在小康社會的今天還撿飯桌上的一粒米;在糧食充裕的時候還舍不得倒掉一碗餿了的菜。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含淚。
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在花甲的年紀都不懂得休憩;在烈日的炙烤下不懂得乘蔭納涼;在兒女已長大的年紀還釋不開心懷。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傻笑。
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穿著老土的衣服顯樸素;在城里的餐桌上依然吃得一粒不剩;在買菜時拿著皺巴巴的錢討2毛錢的價。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執著著。
當有一天,我們捉襟見肘了,他一聲不吭地拿出那些曾被我們鄙視的節儉替我們解了圍。
他們傻笑著,我們哭了。
我們憶起了那些我們忘卻的艱辛,那些在田野中撫著枯死的幼苗嘆息的時光。我們也終于懂得了父輩們放心不下的原因。他們都曾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只是用自己的辛酸曉諭我們那不能忘卻的艱辛。
他們用辛勞鑄就了我們勤勞民族的智慧,用智慧澆灌了一方碩果累累的沃土。在崛起的東方大地上,我們是太陽,讓這智慧之花常開不敗的太陽。用心筑起巢的父輩在用心教會我們成長。我們需要繼承與發揚那一輪光輝。滄海桑田,無法預知的事情,父輩是用勤勞贏取了幸福。時光流轉,幸福連綿,父輩是用甘甜苦澀延續了幸福。錦江春色,幸福蔓延,父輩在用儉樸喚起那忘卻的艱辛。
樸實的父輩平實的話只告訴我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一個民族,忘記了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忘記了艱辛,就意味著衰落。
在有魚吃的年代,我們不忘我們曾是一群捕鼠的人。
在繁茂的樹蔭里,我們會成為汲取營養的根。
中考議論文5
1、找論點
論點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它的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一般情況下,通過以下方法可以找到論點:
① 原文查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
② 提煉原文中的分論點,進行綜合
③ 摘錄原文中能表現中心的相關語句,進行概括
注意:找到中心論點之后,別忘了回原文找論據,檢驗中心論點是否恰當。
2、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20xx年中考《贏了比賽不要輸了童年》第三題“本文第四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給分依據:論證方法1分+作用2分
①舉例論證
【答題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法,舉了……(概括事例)證明了……,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道理論證
【答題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法,引用了……的言論,有力地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深入更有說服力。
③比喻論證
【答題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④對比論證
【答題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3、詞語作用
題目形式一般為“XX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或者“XX詞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給分依據:表態1分+含義1分+作用1分
【答題格式】表態(能否去掉)+詞語基本義+在句子中語境義(或指代內容)+起到的作用
4、拓展應用類題型
題目形式一般為“請結合本文內容,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談談我們應該……(談談你的感悟或啟發)?”。
給分依據:結合本文1分 +聯系生活實際1分+ 感悟或啟發1分,分值一般3分左右
【答題格式】文中說到(主題或觀點),其實,在我的生活中上,也有(生活事例),我覺得(啟示或看法)。
高難度題型
1、請圍繞文章論點(或給XX段),補充一個論據
答題要點:看清楚是補充道理論據還是事實論據,如無要求,則選擇自己認為簡單的類型來補充。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名人/事件等)。
2、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論證結構)
要熟悉論文的常見結構,從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理清順序。
【答題格式】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后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
中考議論文6
流年在悄然中走過,回憶在歲月中斑駁。踏過凡塵,讓友誼在時光中輾轉成歌。
——題記
Chapter1
最后一圈了。和同學相約組建的隊伍早已支離破碎,只剩筋疲力盡的我還在用信念與尊嚴在跑道上品拼搏。微風吹過的瞬間,是你不知何時出現在我身旁:“沒力氣啦?還有五十米,我們一起沖!可別讓我失望啊!”流光一霎間,我的腳下突然滿是堅毅,點燃的激情伴隨著青春的熱血,驅動著我跟隨著你的腳步向終點飛馳。你笑嘻嘻地說:“好樣的!下次繼續!”我也笑了,和著明媚的燦陽,將這情誼在璀璨中綻放。
Chapter2
暮藹蒼蒼,我迷失在浮華褪去后的滄桑。一敗涂地的成績單像個泛著暗光的神龕罩在我頭頂,淋漓盡致地向一切展現我的頹唐。細雨微涼,雨水和淚水模糊了眼眶。是你,在此時安慰我,陪伴在我身旁;你自動當起那個我可以傾訴的對象。末了,你抬頭看我,眼神里的鼓勵與堅定散著令我屏息的光芒。“一次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敢面對它。別灰心別頹廢,我不希望看你這樣。我相信你,相信這次的失敗是為了下次更加的輝煌!”我重重點頭,心里開始復燃起希望。兩個身影并肩折開細雨,沒有了苦澀與凄涼。
Chapter3
忘帶飯費的絕望瞬間將我打入萬劫不復之地,后悔莫及卻又無可奈何的我在這人聲鼎沸的教室竟抓不住一根救命的稻草。面無表情自嘆自作自受之時,冰涼的指尖突然觸到一陣有力的溫暖——你不由分說地將大大小小的鈔票塞進我手心,臉上的微笑融化掉蒼白無力的絕望,散發著熾熱的光芒,似一針強心劑,讓我不再在原地焦躁彷徨。交完錢后我轉身,和你相視一笑;所有的感激都化作此時無聲勝有聲,親熱的一個拍肩,無雙的情誼不言而喻。日光傾城,照亮一紙笙歌飛揚。
難過時,總是你給我力量;喜悅時,總是你同我分享。高山流水的向往,若你絕弦,我定如子期用一生守望。年少輕狂,有你一起歡笑一起悲傷,這份永不磨滅的友誼,將永遠印記在我的心上。得你攜手并進,畫一世坦蕩寬廣。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中考議論文7
一、道理論據:
1、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林鴻
2、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隊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華羅庚
3、人類用認識的活動去了解事物,實踐的活動改變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創造宇宙。——克羅齊
二、事實論據:
1、做科研的有心人。竺可楨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可他上下班從不坐配備的小汽車,而是堅持步行一段再乘公共汽車。這樣既鍛煉了身體,更主要的是可堅持觀察物候變化,為科研收集第一手資料。他每天都這樣觀察、記錄,把天氣變化、風力級別、氣溫升降等都記載下來,一生寫了40多本這樣的日記。臨終前一天,他還記了這天的氣象情況。
2、從木匠到畫家。齊白石出身于貧苦農家,12歲就為生計所迫而學木匠謀生。但他自小就酷愛繪畫,七八歲時就開始練習,天天抽空臨摹或寫生。為了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他時常在野外悉心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形態和習性,晚上躺下被窩里還在用手指畫草稿,經過數十年這樣刻苦的實踐磨練,他終于成為一代宗師。1957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中國人民杰出的藝術家”的榮譽稱號。
3、實踐出真知。五代末,著名建筑工匠喻皓曾用8年時間,在開封設計建造了開寶寺塔。此塔8角13層,高36丈,是我國建筑史上的杰作。開封地處中原地帶,多西北風,他設計時特地讓塔身略向西北傾斜,預計在風力的作用下,100年后塔身可以筆直,后來的事實證明了喻皓的預見。
中考議論文8
朋友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沒有朋友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浮萍;生活中沒有朋友就像咖啡沒有糖和牛奶相伴;生活中沒有朋友就像待放的花蕾缺少陽光雨露的呵護。人生在世,你可以沒有愛情,但你絕對不可以沒有友情;假如你只有愛情沒有朋友,那么你得不到他人的祝福,卻可以得到他人異樣的目光,為此你只能孤影傷神;假如你沒有愛情只有朋友,那么即使說你這一生不完整,卻可以得到他人深切的關懷,為此你可以向世人宣告,今世你沒有白走這一遭。
或許每一個人都有朋友,但誰是誰的誰?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一筆財富,用財富買到的卻不是朋友,是同情或貪婪。朋友是當你遇到困境時,主動拉你一把的`人;朋友是當你時面對挫折時,主動鼓勵你的人;朋友是當你遇到失意時,主動安慰你的人;朋友是當你面對抉擇時,主動替你分析的人。當別人在關心你飛的高不高時,只有少數人在關心你飛的累不累,這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會在你有難的時侯走開,也不會在你痛苦時侯離去。人無完人,在選擇朋友時,我們都不需要太挑剔,我們在選擇別人是同時也正被別人挑選,對待朋友我們不能一味的索取,也不能一味的付出;時間能證明一切,這樣的友情 開始時看似完美無缺,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時便會頃刻崩潰,變得毫無價值。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理解,心靈都渴望得到碰觸,渴望有一個紅顏知己。知己能為你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知己能為你在迷途中找到理想的目標;知己能讓你在航行中到達人生的彼岸;知己為了你,他/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魯迅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可見,對于知己我們不能強求,一個也很滿足。紅顏,在你哭泣的時候為你擦干淚水,在你高興的時候,第一個與你分享快樂,你傷心的時候,第一個與你分擔憂傷,你遇到困難時最快伸出援助之手……
紅顏是用愛的呼吸,心的交流,是互相的認可、支持、理解……相識之緣請珍惜
中考議論文9
歷來真正做學問有成就的學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訣,你即便問他,他實在也說不出。明代的學者吳夢祥自己定了一份學規,上面寫道:
古人讀書, 皆須專心致志,不出門戶。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
看來這個學規中,除了“不出門戶”的關門讀書的態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見解。事實的確是這樣。不管你學習和研究什么東西,只要專心致志,痛下工夫,堅持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最怕的是不能堅持學習和研究,抓一陣子又放松了,這就是“或作或輟,一暴十寒”的狀態,必須注意克服。吳夢祥的這個學規對我們今天仍然有一些用處。
這種學規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別是朱熹等理學家總喜歡搞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學規,而是一些經驗之談。如陳善的《捫虱新話》一書寫道: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
用現在的眼光讀這一段文字,也許覺得他的見解很平常。然而,我們要知道,陳善是南宋淳熙年間,即公元12世紀后半期的人。在那個時候他就能夠提出這樣鮮明的主張,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他主張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就是說要知入知出;要體會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實質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說要體會古人用心處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這樣,他還反對為讀書而讀書的傾向。他主張讀書要求實際運用,并且要用得靈活,即所謂“透脫”。你看他的這些主張,難道不是一種反教條主義的主張嗎?他的這個主張,過去很少有人注意,因為他的聲名遠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據自己讀書的經驗而提出了這種主張,我想這還是值得推薦的。
宋儒理學的代表人物中,如陸九淵的讀書經驗也有可取之處o《陸象山語錄》有一則寫道:”如今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接著,他又舉出下面的一首詩: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①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這就是所謂“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本來說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于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許看完上下文之后,對于難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釋。這個意思對于我們現在的青年讀者似乎特別有用。
注:①[涵泳]:深入體會。 (節選自《不要秘訣的秘訣》)
12.文中作者肯定的讀書態度和方法是什么?(最好用文中語言作答)(2分)
答:
13.下面是關于本文行文特點和基本結構的分析,請選出不正確的一項。(2分) ( )
A.作者在引述古代學者關于讀書學規和方法的經驗之談后,接著對其作闡釋和評述,并且融入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B.引述陸九淵的詩句后,作者只對其中一句作了評述,是因為其他詩句與讀書方法和態度無關。
C.引述——評述——再引述——再評述,如此循環,是本文行文的主要特點之一。
D.本文雖然有三段引述三段評述,結構看似松散,其實是緊湊的,因為有一條讀書方法和態度的主線相牽連。
14.作者在引用陸九淵的詩句后,只對其中的“未曉不妨權放過”作了闡釋,而不像前面兩段在引用后作全面闡述,這是為什么?(2分)
15.結合你的學習體驗,談談文中倡導的讀書態度和方法在我們學習中的作用。(3分)
答.
參考答案:12.專心致志;知出知人;不求甚解
評分標準:2分。缺少一點扣1,分。
參考答案:13,B
評分標準:2分
參考答案:14.這段話著重論述讀書要不求甚解所以只對“未曉不妨權放過”作了闡釋和評述。
評分標準:3分。只要言之有理則可得高分。
參考答案:15.略
評分標準:3分。側重讀書心得的真實可信和語言的通順表達。
為大家推薦的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練習題的內容,還滿意嗎?相信大家都會仔細閱讀,加油哦!
中考議論文10
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過的荊棘刺痛,有粗礪的山巖的拌腳,但這一切均無損于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蕩忠誠。
人們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遙遠,害怕山中的荊棘和山巖。弱者在山的前面俯首臣服,不敢上前;強者不畏艱難險阻,涉水翻山。在翻越了大山之后,他發現:原來成功在山后。
山險固然可怕,山路固然難走。但人們同時也應想到:登山道路周圍的景色是何等之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極目遠望的無限風光,有鳥兒婉轉的歌唱聲,有泉水叮咚的悅耳聲——居里夫人在實驗室中,在提煉鐳的艱苦過程中,她并不感到痛苦,而是覺得樂在其中,她樂此不疲,在不斷的攀登之后,終于第一個提煉出鐳元素,為科學的發展,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為此她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山。為什么不把山看作是磨練自己的工具呢?一路登山,一路欣賞美景,一路磨練自己。待翻越了大山,成功也就在你的前面了。
生活學習中的困難是一座座的山,要想取得成功,你就必須不怕坎坷曲折,不懼山高路遠,努力拼搏,戰勝困難。也許你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感覺,也許你會感到精疲力盡,也許你心中會升起后退的念頭,但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應該認識到成功就在困難的后面,只要你鼓起風帆,堅持到底,終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成功,永遠在山的后面,牽引著人一生不息的腳步,風霜雪雨,一路踉嗆趕去。只有走過一生泥濘的道路,才能摘到芬芳艷麗的成功之花。
中考議論文11
一、道理論據:
1、應當熱愛科學,因為人類沒有什么力量比科學更強大,更所向無敵了。——高爾基
2、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愛因斯坦
3、人類的整個發展直接取決于科學的發展,誰阻礙了科學的發展,誰就阻礙了人類的發展。——費殺特
二、事實論據:
1、一條線值1萬美元。20世紀初,美國福特公司的一臺電視出了故障,可怎么也找不到毛病在哪兒。只好請來了當時僑居美國的德國著名機電專家斯坦門茨。他仔細檢查以后,用粉筆在電機外殼的某外劃一道線,對公司經理說:“打開電機,把做記號的線匝減少16匝。”人們照辦后,毛病果然解決了。經理問他酬金,斯坦門茨索價一萬美元,不少人議論紛紛,斯坦門茨開列清單:畫一條線值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值9999美元。福特公司不但照價付酬,還重金聘用了斯坦門茨。
2、科學家的價值美國一位將軍是這樣評價著名的德國原子物理學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這樣的科學家,足以比得上德國十個師的軍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赫胥黎對他的發現的評價是:“足以抵償德國50億法朗的戰爭賠償,”當時普魯士向法國索取如此巨額的戰爭賠償,目的是打擊法國的經濟地位,使期一蹶不振,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法國一年內就付清了賠款,因為巴斯德的研究成果給法國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
中考議論文12
(1)引言
恒心
德國詩人席勒說:“只有恒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一個人在確定了奮斗目標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終如一地為實現目標而奮斗,目標就可以達到,世上無數的成功者就是明證。
(2)事實論據
愛迪生的恒心
愛見面禮生被世人譽為“發明大王”,他一生為人類提供了約二千項大小發明。他成功的秘廖就是“勤奮”加“恒心”。為了尋找燈泡內的耐熱材料,他先后試用了大約六千種纖維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絲。第一盞竹絲燈雖然亮了1200個小時。但他繼續不斷探索,持之以恒,不斷改進,最后發展到鎢絲燈,前后花了20年時間。
他為了把容易腐蝕的硫酸電池改造成鎳鐵感蓄電池,他從1900年開始堅持不懈地進行試驗,花了10年時間,進行了近五萬次的試驗才獲成功。
福樓拜對莫泊桑的教誨
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19世紀作家莫泊桑,到30歲時,作的作品卻一篇沒有發表。他開始喪失信心,不再練習寫作,想改行經商。他姐姐批評他缺乏恒心,并建議他去拜訪比他年長29歲的福樓拜。
福樓拜當時是享譽文壇的大作家,他和藹地接待了來訪的莫泊桑,把莫泊桑讓進書齋,指著自己的作品說:當初我也跟你一樣灰心過,動搖過,但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回家后,莫泊桑繼續埋頭練習,勤作不輟,不久就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羊脂球》,比此便一發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寫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6部長篇小說,3部游記以及許多關于文學和時政的評論文章。
(3)理論論據
萬事從來貴有恒。
謝覺哉
堅持不懈地前進,才能保持榮譽;罷手不干,便會像一套久擱生銹的鎧甲,過時的式樣,會成為世人揶揄的資料。
[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在壞事上的固執在好事上則是持之以恒。
[英]布朗T《一個醫生的宗教信仰》
不斷去收獲,不斷去追求,永遠學習苦干和等待。
[美]朗費羅《生命頌》
人生有所貴,所貴有始終。
盧仝《感古四首》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古可鏤。
《荀子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不要坐著徒自悲傷,就因為魚兒沒有讓你釣上;給你的釣鉤裝上魚餌,繼續努力,不要沮喪。
[美]斯坦頓《繼續努力》
偉人們到達高峰不是靠突飛而來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酣睡的認晚不辭辛苦地堅持攀登的。
[美]朗費羅《圣奧古斯丁的梯子》
人生以精神貫注而立,大事以一線到底而成。
黃興《復劉承烈書》
尊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禮記中庸》
只要持之以恒,知識豐富了,終能發現其奧秘。
楊振寧
事業常成于堅忍,毀于急躁。
[波斯]薩迪
做學問,做研究工作,必須持之以恒,不怕失敗。摔倒了,爬起來想一想,再前進。
華羅庚
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
朱熹
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
[法]拉封丹
為學讀書,須是耐煩。
朱熹
一個如果做事沒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到成功的。
[英]牛頓
耐心和恒心總會得到報酬的。
[美]愛因斯坦
只要有恒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只有博學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往往藏在事物的深底。
[德]席勒
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法]巴斯德
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當心為兄弟弟,以希望為哨兵。
[美]愛迪生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靈感。
[法]羅丹
中考議論文13
寒月如紗,伴著天邊寥落的冷星;詩詞似筆,畫著騷人傲然的風骨。呷一口清茶,執一卷詩詞,追尋那古典的美,聆聽那空靈的音。
——題記
落花殤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黛玉是驕傲的,即使為那個“似癡而狂”的花花公子償還了一生的眼淚,她亦是驕傲的。同時,她也是脆弱的,對著一地落花和那潺潺流水的沁芳閘,吟出了“冷月葬花魂”的詩句,花魂是誰這是黛玉自比。她似乎早已預見到自己的結局,如同那遍地落花,絕美卻慘淡凋零。瀟湘妃子的結局,美到凄涼。
美在紅樓,我讀懂了其中的辛酸。
橡樹情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一首《致橡樹》風靡了上世紀80年代的詩壇。舒婷,一個女詩人,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著愛情的真諦。我時常在想,一直在思索,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她一定是位頗有小資情調的女性,喜歡化著精致優雅的淡妝,穿著碎花連衣裙,喝著苦咖啡,愛聽輕快的布魯斯小調。她不愿做那攀附橡樹的凌霄花,紅紅的木棉花像火炬一樣燃燒著熱情。
美在橡樹,我讀懂了其中的堅強。
雨巷愁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初讀這首詩,便被作者細膩的筆觸所驚訝。戴望舒,不知他可尋到了那位丁香似的姑娘像夢一樣,太息般的眼光。
蒙蒙細雨編織著,密密地編織著,不知何處生了濕煙白茫茫,白茫茫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而正是那寂寥的雨巷造成這美麗的遇見,遇見,遇見
佛語云:“萬事皆隨緣。”遇見,理應是最美麗的緣分了吧!戴望舒撐著油紙傘,遇見他那美麗的女郎,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
美在雨巷,我讀懂了其中的憂愁。
夜半了,夜深了,我合上詩卷,低頭,輕嗅著那醉人的墨香,茶香已漸漸朦朧,淡了
美就在其中,我見識了作者的經歷。
美就在其中,我領悟了騷人的心境。
美就在其中,記載在唯美的詩卷中
中考議論文14
給予
“一路走來,你將給予別人什么?”面對今年中考語文作文題目里的詢問,我也和考場里的學生一起陷入思考。回顧走過的日子,我漸漸清晰了我的答案。
太陽的位置可變,但溫暖人的心卻始終沒有變過。大地是寬厚的,只要你愿意付出,就會有沉甸甸的收獲。詩人有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些早就告訴了我:人生不已,給予不已,奉獻不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含辛茹苦,把我撫養成人,培養成才。如今兩鬢斑白,年老多病,是該我挑起家庭重擔的時候了。主動為他們延醫問藥,噓寒問暖。盡量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力所能及地讓他們樂享天年。給予父母的東西,就是一顆孝順之心,給他們送去保障、安慰與快樂。
“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自從踏上講臺,陶行知的這句話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面對單純稚氣的孩子,面對一雙雙孜孜以求的眼神,你能不付出百倍的努力嗎?不然,我拿什么來回報他們對我的信任呢?與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那是我的滿足。給予學生的東西,就是一顆責任之心,盡自己所能,給他們送去知識、力量和成功的喜悅。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魯迅教育我如何對待人民、對待自己的國家的正確態度。是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迎來新中國的春天,是億萬人民戰天斗地、辛苦付出,才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落后局面,是偉大的中國給予中華民族騰飛的希望,走上了今天繁榮富強的道路,在世界舞臺上驕傲地挺起來我們的胸膛。國家給了我們安寧、富強和幸福,我能給予國家什么呢?唯有一顆報效之心,一顆奮斗之心,盡我所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路走來,又將一路走去,不問收獲,但求耕耘。在這條路上,讓我們記住“我能給予什么”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是催促我們不斷奮進的號角!
我給予,我奉獻,我驕傲!
中考議論文15
古人有言: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
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聞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畫對此作了解釋:仙,“人”在“山”旁則為仙,看來,古時造字便點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為一體,這本來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征,偏又練就一身道行,滲透了禪意,方以道入土,歸隱于山。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莫不對此動了凡心。其中,陶淵明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當他一篇《桃花源記》出世,那顆厭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歸隱,是閑適,是寧靜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場失意,懷才不遇,桃花源這么一個避難所就要永遠與他絕緣,并遠離世俗而絕跡于他未來純樸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許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隱于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意氣風發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游歷,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于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鐘鼓饌玉不足畏,但愿長醉不復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穢,每一次醉后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灑脫!他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更不被朝廷重用。于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于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一個仙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事內外變化多端,觀念出入繁雜無比。我們不一定都要像陶潛一樣“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樣“入”,而是要萬物歸乎一心。俗話說得好,“心凈自然涼”,只要內心真誠、純凈,又何去理會污穢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隱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