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張、象征、擬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里,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在中國,寓言注定是一種弱于并低于歷史的寫作,因為它是與先秦哲學家的佚事寓言寫作相聯系的。其源頭是非儒家的道家"異端"。然而寓言式閱讀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見閱讀模式。在這模式中,讀者意識到故事的小說性質,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實的歷史。這些小說真正具有意義是在其說教和哲學的層面上。它們可以為讀者帶來一堂道德課。關于奇異夢境、螞蟻、狐貍或龍的故事都不會被認為是真實的,盡管它們也許都貌似使用了一些歷史修辭的技法。一旦不屬于歷史真實范疇,那它們就只能屬于寓言的范疇了。比如《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可以被讀成一個道家的寓言,它們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無意義的,從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同理,《毛穎傳》也可以被讀成儒家的寓言,講的是臣子與國君的關系問題。它批評國君在對待這個年邁而忠誠的臣子時表現出的無德。對一個富于攻擊性的儒者來說,道家與佛家的寓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寓言這一術語在傳統中國批評中并未得到廣泛的接受。"
如果一個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讀成歷史,也不能讀成寓言,它就是無意義的、微不足道的、怪異的、誤入歧途和顛覆性的。這就是許多小說敘事的命運,因為它們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碼中得到理解。這樣,我們觸及了"幻想"這一問題,它意味著對文本和閱讀過程的一種不確定態度。
展開更多
2
如何寫寓言
1、通過理解寓言含義、熟讀寓言作品來做好寫作準備
什么是寓言?《現代漢語詞典》上是這樣解釋"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成語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拔苗助長》、《亡羊補牢》等,這些喜聞樂見的成語故事很簡短,隱含著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2、怎樣才能寫好一則寓言
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成功之處在于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國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漢語中的矛盾一詞就直接由這則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沒有一個安身的地方。可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動起來,讓它們來到你的故事中,演講出一個富含某種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鮮活潑,才能吸引人,讓讀者在笑聲中有所獲益。
其次,一個簡單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蘊含一個怎樣的道理,既要聯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決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并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著讀者的閱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東施效顰》就很有代表性,它的寓意并未直接體現在文字中,但是讀過的讀者大都體會到東施效顰、欲蓋彌彰的效果。而我們寫寓言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講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愛幼、熱愛勞動、不說謊話的道理,也可通過寓言給大家講一些生活常識,教會大家遵守交通法則,正確使用水、電等。
小朋友們由于缺少生活經歷不容易寫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