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施效顰的典故
寓言故事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
【東施效顰的典故】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言談微笑,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稍用淡妝,身著衣服樸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她實在太美了,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著她。
鄉下有一個丑女人,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式,卻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么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可用扭捏作態一詞形容。結果,富人看見丑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窮人看見丑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子和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來走去的丑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東施效顰的啟示:
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尋找適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馬革裹尸的典故】
東漢初的名將馬援,英雄善戰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后來,他又率兵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
公元41年被 劉秀封為伏波將軍。 過了三年,馬援從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話。 不料馬援聽了,皺著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什么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對我說夸獎的話呢?” 孟翼聽了很窘,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好。
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說道:“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于功,我怎么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為什么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馬援見他還是不說話,便繼續說下去道:“如今,匈奴和烏桓還 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戰,提出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
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不用棺材斂尸,而只用馬 的皮革裹著尸體回來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盂冀聽了,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不禁真誠他說道: “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馬援不說空話,在洛陽僅呆了一個多月,匈奴和烏桓又發起侵 襲,他主動請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戰。
六十二歲那年,“馬援又主動請求出征武陵。原來,那時武陵的少 數民族首領發動叛亂,光武帝派兵去征討,結果全軍覆沒,急需再有 人率軍前往。
光武帝考慮馬援年紀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馬援見沒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說: “我還能披甲騎馬,請皇上讓我帶兵去吧。” 說罷,當場向光武帝表演了騎術。光武帝風他精神矍爍,矯健的動作不減當年,便批準了他的請求。
第二年,馬援因長期辛勞,患了重病,在軍中死去,從而實現了他“馬革裹尸”的誓言。
馬革裹尸的啟示:
“馬革裹尸”體現的一種人生價值取向,是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
【嘔心瀝血的典故】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