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哲理小故事
哲理是關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關于人生問題的哲學理論,它是人生觀的理論形式。它的功能是讓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哲理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開燈的故事
有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里。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只能順著墻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里的燈。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為何還要開燈呢?”。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開燈后,上下樓的人都會看得清楚些,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鄰居這才恍然大悟。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英國的一句諺語,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在生活中,我們都應這樣。
2、馬戲團的故事
一座城市來了一個馬戲團。六個小男孩穿戴得干干凈凈,手牽手排隊在父母身后,等候買票。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即將上演的節目,好象是自己就要騎著大象在舞臺上表演似的。終于,輪到他們了,售票員問要多少張票,父親低聲道:“請給我六個小孩和兩個大人的票”。母親心顫了一下,她扭過頭把臉垂得很低。售票員重復了一遍價格。父親的眼里透著痛楚,他實在不忍心告訴他身旁的興致勃勃的孩子們,我們的錢不夠。一位排隊買票的男子目睹了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進自己的口袋,將一張50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然后拍拍那個父親的肩膀,指著地上說:“先生,你掉錢了。”父親回過頭,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熱,彎下腰撿起地上的鈔票。然后,緊緊地握住男士的手。
3、戰爭年代的故事
戰爭年代,一支部隊奉命去攻奪敵人的高地。槍林彈雨中,一位連長無意間瞥見一枚手榴彈落在一位小戰士身邊。他不顧一切地沖過去,把小戰士壓在身下。轟隆一聲巨響,連長抬頭再看時,驚出一身冷汗。就在他起身后的片刻工夫,一顆炮彈落在了他剛剛匍匐過的位置上,把那里炸出了一個大坑。而那顆手榴彈,敵人在將它仍出來時,不知什么原因,竟沒有擰開蓋子。
-----善心只在一念間,而善心所結下的善果,芬芳馥郁,令人垂誕欲滴。誰說前人栽樹只有后人乘涼?一顆種子落地,播種人總能在秋天的陽光里品嘗到果實的甜美滋味。
4、王羲之助人賣扇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天下聞名,但是他輕易不肯給人寫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見了一位貧苦的老婆婆,提著一籃竹扇在集市旁叫賣,卻沒有什么人去買。他看到后心里深感同情,于是就幫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題上字。人們知道后紛紛圍攏來搶著購買,一籃子竹扇很快被搶購一空。等著買米下鍋的老婆婆非常高興,十分感謝樂于助人的大書法家。
拓展:
唾面自干
有一位青年脾氣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歡與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有一天無意中游蕩到大德寺,碰巧聽到一休禪師正在說法,聽完后發愿痛改前非,就對禪師說:“師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口角,免得人見人厭,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會忍耐的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禪師說:“噯!何必呢,就讓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為什么要這樣忍受?”
“這沒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當作蚊蟲之類停在臉上,不值得與它打架或者罵它,雖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說。
“如果對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頭打過來時,那怎么?”
“一樣呀!不要太在意!這只不過一拳而已。”
青年聽了,認為一休說的太沒道理,終于忍耐不住,忽然舉起拳頭,向一休禪師的頭打去,并問:“和尚!現在怎么樣?”禪師非常關切地說:“我的頭硬得像石頭,沒什么感覺,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啞然,無話可說。
“窮人”
一個人若是喜歡貪、占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或物品,常被別人諷為愛小。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性格和品德,而且與人的貧富、地位關聯不大。
因為愛小,竟然能使得富人變“窮”了。我就曾經聽說過一件此類的事情。
話說進入本世紀后,中國大地上幾乎所有的城鎮都刮起了瘋狂的房地產開發風暴。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最終富了兩大塊:一是地方政府,吃了最肥的肉;二是城中村改造涉及到的村民。至于開發商,就單位收益而言,頂多排行老三。
單說城中村改造,但凡一個坐落在城市版圖之內的村落,一經改造,一戶村民分得兩、三套住宅算是少的,多的能分五、六套。
這些村民們太幸福了,他們房子多得住不過來,就租出去一套、兩套的,每月(或季)收房租,可比當年的老地主富有多了。
不過,一夜暴富了的村民卻有的變得更“窮”了——他們不是“窮”在物質上,而是“窮”在心里。
現在,城市里日常生活大多都是燒天然氣(或煤氣),價格挺貴的,怎么辦才能省錢呢?于是,那些暴富的“窮人”中有智者,“窮”則思變,竟然想出了離奇的“省錢”辦法。
先是有一家最聰明的人,住進新居后,經過反復思考,想出了一個極好的辦法:讓燃氣表不走字——簡單,把氣表給摘了就行。這種先進、有效、而且簡單的經驗傳播很快,一時間鄰里之間紛紛效仿。
說起來,也怪燃氣公司麻痹大意,由于燃氣表是插卡式的,輸進表內的氣量用完了,就會自動停氣。燃氣公司太信賴先進的儀表了,沒有想到竟有聰明人會抄近道兒,所以,他們在短時間內愣是沒有發現這種聚眾“揩油”的行為。過了好長時間,直到燃氣公司的工作人員入戶安檢時,這種“揩油”行為方才暴露。
偷用燃氣是違法的,于是,燃氣公司將這一眾用戶告上了法庭。按照法院的裁決,這些用戶都賠償了燃氣公司一筆費用(包括燃氣費和罰款),是賠、是賺他們也算不清,因為沒有表,就沒有計量數據,燃氣費是燃氣公司根據各用戶的人口多少以及摘表的.時間跨距估算的,是個大概數,罰款則是按燃氣費的一定比例給出的。
經此事件之后,燃氣公司學乖了:他們每個月入戶“安檢”一次,名義上是安檢,其實更主要的是看用戶有沒有偷氣的行為!
那些“窮人”雖然交了燃氣費和罰款,但是心里卻并不平衡,暗想:“那些貪官污吏撈了那么多都沒事兒,俺們就偷了點兒氣,就給告上法庭。”其實,他們想錯了,他們遇到的只是毛毛雨而已。
對于貪官污吏們(同樣的,也是“窮人”),應了那句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以前有大黑傘給遮著,他們倒是挺安全,而現在黨中央一厲行反腐,那些貪官污吏們可吃不了兜著走嘍——被查出來的家伙不僅丟官罷職,貪多少也都得吐出來,輕的住班房,重的連小命兒都保不住;那些尚未被查出來的主兒們,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估計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終日提心吊膽的,簡直快愁死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壺膽與壺塞
主人把燒好了熱水倒進暖壺里,暖壺膽最喜歡這種熱乎乎的感覺了,它滿足地發出磁磁叫聲,并用壺嘴舒服的喘著粗氣。
“啪”一聲,壺塞壓住了它的熱氣,蹲坐在了它的頭上。
它生氣地說:“喂!我說壺塞,你也太缺德了吧!沒看見我正在喘氣哪嘛?你這樣蓋在我的頭上,我還怎么喘氣了?”
壺塞捂著被燙傷的屁股說:“哎呦!我還沒說你燙了我屁股那,再說了,我蓋住你完全是為了你好,真是狗咬呂洞賓。”
就這樣壺膽和壺塞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它倆越吵越生氣,越吵火越大。最后壺膽氣鼓鼓地說:“你小子快從頭上滾開,不然別怪我不客氣。”
壺塞“哎呦”一聲道:“我到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我就不滾開你怎么樣?”邊說邊用力地往壺膽上使勁的蹲了蹲。
壺膽這一下可被惹怒了,它憋足了氣。猛地一使勁,“噗”的一聲,把暖壺塞頂飛了出去,然后得意洋洋地喘著粗氣哈哈大笑,可是它笑得越來越沒有勁。因為一股涼氣趁虛而入,正在侵蝕它身體里的熱乎勁。它嚇得哭了,像眼淚一樣的蒸汽水順著它的身體往下流,這才知道自己是離不開壺塞。
這時,主人來了。咦!的一聲說:“壺塞怎么掉在地上了。”說著撿起壺塞從新蓋在了壺膽上。
這一次壺膽非但沒有生氣,還感激地對壺塞說:“兄弟,謝謝你!要是沒有你,我這一壺熱水就變成涼水了。”
壺膽一說好話,壺塞到不好意思了,連忙說:“這沒什么……這沒什么……”
從此壺膽和壺塞成為了形影不離地好兄弟。
撕花瓣的女孩
一個癡情的女孩非常喜歡一個男孩。她很想知道男孩到底喜不喜歡她,但她又不好意思問。她每天都 在做白日夢,幻想與心儀的男孩約會,只要這樣她就覺得很滿足了。
不過她常常拿著一朵五片花瓣的花,然后一片片撕去花瓣。她撕去第一片時習慣這么說:“他不喜歡我”在撕第二片時說:“他喜歡我”。可想而知,當撕到第五片時,當然就是說:“他不喜歡我”。她每次因此感到傷心,……
她的一位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就對她說:“當你撕第一片花瓣時,你要說‘他喜歡我’,這樣他最后就會喜歡你的了。”
后來,她果然因此開朗起來了,因為她撕最后的一片花瓣時都是:“他喜歡我”。
心語:故事里的小姑娘有點癡,不過很感人不是嗎。
同樣一件事情,換個人、角度換個方法思考,可能會出現決定性的轉變。命運也是一樣,在遇到重大抉擇的時候,不妨也靈動一下,給命運做出一個決定性的轉變。
應帖帖一首歌:紅莓花兒開。
有一種人生沒有為什么
有個德國人來到中國,在廣西的大山里住了十幾年,他過著拉牛耕田、揮鋤種菜的簡單生活,把教育當地學生、跟孩子們打鬧作為人生的樂趣。
央視記者柴靜在采訪這位名叫盧安克的德國支教者時,心中疑惑不解,你一個外國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跑到這種窮鄉僻壤里來干啥呢?柴靜問他:“當時你是為了什么?”盧安克說:“我記不起來了。”“那個時候你怎么想的?”“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真是很雷人的回答——這個外國人,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來這里;更雷人的是,他的人生甚至沒有目的。他說:“如果想改變中國的現狀,然后帶著這個目的來做我做的事情,那我不用做了。我不是這樣的,我不想改變,我沒有這個。”
我們當然又很驚訝:“如果不是為了改變,那你是在做什么?”“當然會發生改變,改變自會發生,但這不是我的目的。”盧安克說。
好像總有一些人,就像盧安克這樣——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卻活在我們的世界之外,讓人很費解。他們使我們慣常的生活常識和觀受到沖擊,常常不由得大吃一驚:“什么?這樣都行?”
前不久我采訪一個英國籍的在讀博士,本來在藝術當,名叫格法·普拉扎。他在倫敦搞三維動畫,同班好多都在好萊塢掙大錢。
這么一個人,十幾年前無意中看了一場京劇演出,整個人就被京劇迷住了,書不教了,博士也不讀了,拋家舍業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來學京劇。什么壓腿、踢腿、下腰、拿頂,什么唱念做打,受的那個罪,說出來人家都不信。
人家問格法:“你那個條件干什么不行,非得來中國唱戲干嗎?”格法很奇怪:“京劇美啊。你們的國粹嘛。所以我就來了。”這個理由簡直太難以讓人信服了。我采訪他,也不解,向他要個靠譜的理由,能讓廣大讀者信服的“說法”出來。我問他:“格法,你原來的日子那么好,現在日子這么苦,你愿意這么過嗎?”“我當然愿意啊。”格法很吃驚,好像我的問題不但多余,而且不可理喻。
“那你為什么。”“沒有為什么。愿意就是為什么。”這個回答,雷人嗎?
還有一次,我采訪“80后”小馬。他本來在里過得好好的,有一天卻回到的去種樹。多種些樹,就能擋一點風沙,可他自己,生活很苦。我采訪了兩天,回去以后寫出稿子,同事看后說:“嗯。事跡很感人。只是有一點。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回想這兩天我與他的交談中,似乎他都沒有提到為什么。有時我問起,他也總是輕描淡寫:“這樣挺有意義吧。”一句“有意義”,似乎也太“假大空”了一點。
我加了他的qq,聊天時我又無意中提起這個話題。他說:“你為什么總想要問為什么呢?”我也愣住了。所謂“因果關系”,世上事,都是有原因的吧。可他說:“真的沒有為什么。不是為了,也不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更不是想讓歷程變得豐富多彩。如果說我去做了,有一天實現了這些,那也是后來的事。而之前,我什么都不想。我只是去做。”
我想起了盧安克,也想起了格法。他們和小馬一樣,只是去做,并不在乎結果。就像一句語說的那樣,“just do it”。有一種人生沒有那么多功利,只是想做就做,沒有為什么。
至于結果,遲早會來。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07-27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07-14
贈人玫瑰 手有余香05-08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寓言故事07-29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作文07-26
作文贈人玫瑰手有余香05-26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作文06-09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作文01-22
作文:贈人玫瑰手有余香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