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選擇的哲理小故事(通用12篇)
故事是漢語詞匯,意思是舊事、舊業、先例、典故等涵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選擇的哲理小故事(通用12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1
右腳放下,左腳才能前進
雅虎創辦人楊致遠曾說:因為擔心錯誤而猶豫,永遠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這是徐志摩最膾炙人口的詩句,而這世上能像他如此瀟灑自在的并不多見啊!
我常在演講中提到:左也布袋,右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然而外在的布袋、掛礙已經放下,但是心中的掛礙呢?是否還是緊緊抓住,不肯放手呢!
從古至今,許多為人母者往往都曾在掌控與放手之間奮力掙扎過。以我個人為例,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今年已經快四十歲了。過去的我也曾經是個憂心仲忡的母親,孩子小的時候,擔心他的功課好不好?有沒有吃飽?長大后,又開始煩惱孩子的交友、工作,總之,凡是想得到的事,我通通都憂慮過。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這么一句話:對孩子的擔心,倒不如轉念成祝福。過度擔心會造成負擔,祝福會帶來莫大的力量。
就這樣,我選擇放下,放下對孩子的擔心、牽掛,而在心里給予無限的祝福,因為兒孫自有兒孫福啊!
選擇放心,孩子才能活得安心。以此與所有為人父母者分享。
選擇放下,才能獲得
黑夜里,有個人傻傻地站在門外,鄰居看見了問:天黑了,為什么不進屋呢?
那個人說:我找不到鑰匙啊!
鄰居告訴他:門沒上鎖,快打開看看啊!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否也經常有類似的狀況發生?明明不需鑰匙就可以開門,卻還是拼命尋找那不存在的鑰匙。就如同許多人將自己的心門緊閉,卻企求別人來開門,那真是本末倒置、顛倒不分的做法。
在馬拉松比賽中獲勝的人,是因為他放棄了自己原本跑一百公尺的速度。人生其實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有時明智地選擇放棄,知道如何割舍,也是一種重要的智慧學習。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道如何割舍、如何放下,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倘使什么都不放棄、什么都緊抓住不放,到最后反而會一無所有。
有一個人去滑雪,才第一天就摔斷了腿。
那個人憤怒地說:我真倒霉,為什么不在滑雪的最后一天才摔斷腿呢!
一旁正幫他緊急治療的醫生說:你說得沒錯,今天的確是你能滑雪的最后一天啊!
既然已經受傷了,再怎么忿忿不平,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眼前最重要的,應該要祝福和祈禱自己早日康復,同時保持身心平衡和情緒的安定。
人生是學習放下的旅程
在河岸邊,有兩個和尚正要渡河,正巧岸邊有位姑娘也要過河。由于水流湍急,不易渡過,其中一名年長的和尚便說:姑娘,這河水既深又急,請讓老朽背你過河吧!
姑娘一聽,點頭道謝后,就讓和尚背她過河。
過了河,年長的和尚放下了姑娘,姑娘感謝離去。
兩名和尚走了一段路程之后,另一位較年輕的和尚對著年長的和尚說:師兄,出家人怎可親近女色呢?剛剛您怎么可以背姑娘呢?
年長的和尚聽了,從容地說:我早已放下了,怎么你還未放下呢?
唯有放下,才能輕松自在;唯有學會放下的智慧,才能讓你面對人生旅程中的任何困境,心無罣礙。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2
有選擇好,選擇愈多愈好,這幾乎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常識。但是,最近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表明:選項愈多反而可能造成負面結果。科學家們曾經做了,一系列實驗,其中有一個是讓一組被測試者在六種巧克力中選擇。結果一組中有更多人感到所選的巧克力不大好吃,對自己的選擇有點后悔。
另一個實驗室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個以食品種類繁多聞名的超市進行的。工作人員在超市里設置了兩個試吃攤,一個有六種、口味,另一個有二十四種口味。結果顯示有二十四種口味的攤位吸引的顧客較多:242位經過的客人中,60%會停下來試吃,而260個經過六種口味的攤位的客人中,停下來試吃的只有40%。不過最終的結果卻是出乎意料:在有六種口味的攤位前停下的顧客30%都至少買了一瓶果醬,而在有二十四種口味攤位的試吃者中只有3%的人購買東西。
過多選項會使人們陷入游移不定,自責后悔的怪圈。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3
云選擇山,水選擇海。人往高處走,鳥向亮處飛。世上萬生萬物,都有個選擇的問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選擇更為廣泛、迫切、實在。大如治國安幫,小到治家立業,無不面臨選擇。世上千條路,你選擇走哪條?事有三百六十行,你選擇干哪行?男怕干錯行,女怕嫁錯郎,說明選擇的重要。選擇得當,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選擇失當,如逆風行船,阻力重重難達目地,甚至還有風打船的危險。
選擇之要在知慧。人生之旅如何選擇?是走水路,還走旱路?是走擁擠的大路,還是走僻靜的小路?決斷時,當開啟智慧之窗,用優選法選擇便捷、好走、適合自己的道路。不妨舉個例子:
從前沒有鞋,不論貧窮貴賤,都亦腳走路。一次國王外出視察,走在路上被石子割了腳,鮮血直流。國王下令:將全國的路鋪上牛皮。他認為這樣,全國臣民走路便不會被石子傷腳了。此令一下,舉國驚愕,那該多少牛皮?行得通嗎?一大臣建議:只將人們的腳包上牛皮就行了。這樣,不是既方便又節省嗎。國王想了想,覺得有理,更改詔令,按這位大臣的建議辦。久而久之,便衍生出牛皮鞋了。
選擇牛皮包腳,替代在路上鋪牛皮,自然更合理、劃算、實用。智慧是一把神奇的鑰匙,用它選擇立身之業,不難找到創業的樂園。
選擇,當量材而為。詩仙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皆可成才,但人與人稟賦不同,才氣不同,境況不同,機遇不同。如何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要有認清自己的才能是什么的智慧,自量身材自栽衣。能夠跳起來摘著的果子不放棄,跳起來也夠不著的果子不強求。路有百條,才有差異,橋太擁擠,就繞開它,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或乘船而過,或直接泅渡。
加拿大有個名叫瓊尼馬汶的孩子,讀書很用功,成績卻總是上不去,他苦惱極了。在他16歲那年,一位心理學家撫摸著他的肩膀說:樹不傲高,草不卑矮。工程師不識簡譜,畫家背不全九九表,這都是可能的,但每個人都有特長你也不例外,終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的特長,到那時,同樣可以做出驕人的業績來的。后來,馬汶放棄考大學,從事他喜歡的園藝工作。不久,雇主們便開始注意到這個小伙子的手藝,夸他為綠拇指因為凡經他修剪的花草無不出奇繁茂美麗。自認為笨鳥一個的馬汶,直至今天也沒有學會說法語,也不懂拉丁文,微積分對他來說更是天數。但色彩和園藝是他的特長,二十多年后,他已經成為一名頗有名氣的頂級園藝家,受到人們的贊譽和敬重。
遭遇危難,應選擇和衷共濟。人生旅途上,難免會遇到無法預料的兇險困厄。當此之際,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有限,同舟共濟,安危勢同,選擇同心協力,共渡難關,亦是一種智慧。
澳大利亞有一個漁竿和漁簍的故事:兩個年輕人外出旅行,走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迷了路。正在絕望之時,遇到一個釣魚的老人,他們向老人求救。老人說,從這里出去,走到有人煙的地方,至少有七八天的路程,我手里有兩樣東西分頭送給你們,一是釣魚竿,一是漁婁,簍里有幾條魚,你們自己選擇吧。兩個年輕人,一個選擇了漁婁,暗想,吃著簍的里的魚,便可以走出去;一個選擇了釣魚竿,以為有漁竿可以釣魚吃,自然餓不著。沒幾天,拿漁婁的年輕人把魚吃光了,餓死在路上;拿釣竿的青年,當他距離有魚可釣的地方還有十幾里時,再也爬不動了,也餓死了。很多年以后,又有兩個年輕人同樣因為迷路來到這里,在山窮水盡的時候遇到釣魚老人,他們也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是分別送給他們裝有魚的魚簍和釣魚竿。這兩個年輕人比先前那兩個人陪明,他們商量,我們不能分開,兩個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個人大,我們共同吃著這些魚去尋找釣魚的地方。他們一路釣魚一路前行,10天后,他們成功地走出了死亡之地。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4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林邊,這時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你們各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說。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
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里等候著他們。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后,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發現,果林里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5
加拿大女演員斯達妮在22歲的時候,已是個頗有名氣的演員了。
有一次,她決定去參加一個集會,但她的經紀人阻止她:今天天氣不好,只有很少人參加這次集會,會場的氣氛會有些冷淡,不宜去。經紀人的意思是:斯達妮剛出名,應該把時間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動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氣。
然而,斯達妮堅持參加這個集會,因為她在報刊上承諾過要去參加。“我一定要兌現諾言。”結果,那次在雨中的集會,因為有了斯達妮的參加,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名氣和人氣從此而驟升。后來,她又自己做主,離開加拿人去美國演戲,從而聞名全球。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要求我們自己拿主意,別人的話只能是參考,這樣你才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個獨正的人,才配得上一個真正的人。當然自已拿主意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于自己,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時,拿定主意就要堅持到底,不要太在意別人說什么,路在自己的腳下,如何去行走,要自己拿主意。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6
在阿拉斯加北部,住著一位老人。她年紀大了,無法出去打獵和捕魚,只能靠鄰居們的施舍生活。
一個雪后的早晨,老人聽到外面有哭聲。她出門一看,雪地上趴著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北極熊,看樣子是為了逃避獵人的追逐才逃到這里來的。老人看著這只可憐的小熊,把它抱進屋,拿出東西給它說。此后,老人就精心照顧著小熊。
小熊長大了,成了一個精明的獵手。它有時會捕些魚回來,有時還能捕到海豹。老人的食物越來越多,他把多余的分給了村民。
但不久暴風雪遮蓋了村莊,村民們找不到吃的,于是有人想到小熊。他們趕到老人家里時,熊生病了,老人正抱著熊傷心地哭,村民們只好走了。
在老人的精心照料下,熊恢復了健康。有一天,風向變了。熊出了一趟門,回來沖著老人一次次抬頭,村民們感到奇怪,就跟在熊的后面。爬過冰山后,熊停了下來,原來冰上躺著一頭受傷的海豹。村民們高興地帶著食物和熊回到了村子,熊受到了熱烈地歡迎。
老人等熊走過來時,蹲下身,拍了拍熊的腦袋說:“我的孩子。”
心地善良的老人無意中救助的小熊,最后竟然救了全村人的性命,這也許就是“善有善報”吧!善良是一種好品質,它會使我們受益終身。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7
一個農夫栽了兩棵蘋果樹,到了收獲的季節,兩棵蘋果樹都碩果累累。在農夫的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兩棵蘋果樹被弄得枝折葉落,傷痕累累。
第二年,到了收獲的季節,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發現,只有一棵蘋果樹上果實累累,而另一棵上一個果實也沒有。
沉浸在收獲喜悅中的農夫和他的孩子們,雖然這回很小心地采摘蘋果,可也弄得這棵結果的樹折了不少枝葉,而另一棵沒結果的則絲毫無損。
不結果的蘋果樹得意地說:“多虧了我明智的選擇,才保全自己毫發無損。”
結果的蘋果樹說:“多虧了農夫的精心照料,我才能長大成材,能給農夫和他的孩子們帶來快樂,即使受點損失,我也很高興。”
不結果的蘋果樹嘆道:“真愚蠢,連愛護自己都學不會!”
第三年,到了收獲的季節,相同的事情又發生了一遍。
這年冬天,農夫想,反正這棵蘋果樹不會結果,砍了做柴禾燒算了。
于是,農夫砍倒了那棵不結果的蘋果樹。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8
一次,我慕名去拜訪一位公司主管。在他的辦公室,看到兩幅漫畫:一幅滿臉都是笑,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向上,彎彎的,象月芽,從上面往下掉的金元寶都接住了,一個也沒掉在地上。另一幅則滿臉都是氣,眉毛、眼睛、鼻子、嘴都朝下,一撇一捺,象斗笠,從上面往下掉的金元寶都落在了地上,一個也沒接住。我看了,忍不住笑了。
“你不是總問我成功的秘訣嗎?如果有的話,這就是。”主管微笑著說。
我看著這兩幅畫,有些疑惑:“就這個?”
“對,就這個。我每天早晨走進辦公室,每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我都會看著它,它會對我說:任何時候,都選擇快樂!”
“任何時候?”
“對,任何時候。”
“可有些事情是痛苦的,你怎么選擇快樂?”
“事情本身是沒有快樂和痛苦的,快樂和痛苦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感受。同一件事情,你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有個年輕人,家在郊區農村,每天到城里來上學。可是他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別人都以為他會垂頭喪氣,沒想到他卻高高興興地回家,搞起了科學養雞,不到兩年就致富了。他用自己賺的錢,給家里蓋了三間大瓦房。按照當地習慣,蓋房上頂梁時要放鞭炮請客。上梁那天,街坊鄰居都來了,殺豬宰羊放鞠炮,十分熱鬧。就在大家興高彩烈的喝酒吃飯的時候,只聽‘轟’的一聲,梁塌了!砸得滿地塵土。大家都愣住了,不知說什么好。這時,就聽有人哇地一聲哭了起來。這位年輕人一看,是他姐姐。他就說:哭什么?你哭它就立起來了?說著,他端起酒杯,對眾人說:來,大叔大嬸們,咱們接著喝!梁倒了,再上一次!正好咱們街坊鄰居又多了一次喝酒的機會!后天中午還請大家再來!”
“這件事,后來不知怎么傳到一位公司經理那,他們公司新開發了一個項目,正在招人,可是銷售經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他聽說后,就找到那位年輕人,說服他加盟自己的公司。當時公司的其它負責人都不同意,認為那位年輕人沒有學歷,沒有經驗,不能勝任這頂工作。可是這位經理聽了卻說:‘哦,那沒關系。因為我們不是用他20天,而是準備用他20年。所以你們說的這些,他會有時間學會的。可是,他這種樂觀自信的性格,卻不是別人可以花時間學會的。我看中的正是這一點。’這位經理力排眾議,起用了那位年輕人。”
“那么后來呢?那位年輕人怎么樣了?”
“后來,那位年輕人果然不負他所望,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發占領了整個東北市場,三年后,產品遍及全國并出口到國外。后來,他成了這家公司的主管,現在,他就坐在你面前。那個年輕人就是我。”
我驚詫地看著他,又轉身看看墻上的那兩幅畫,久久無語。(林夕)
【哲理啟示】:
上蒼不會給我們快樂,也不會給我們痛苦,它只會給我們機遇。
你可以選擇一個快樂的角度去看待它,也可以選擇一個痛苦的角度。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9
保送,將我從“黑色七月”中救贖出來,還賦予了我一項特權:選擇學校及專業。
那天,我一走進學校辦公室,就看見桌上擺著五顏六色的資料。老師笑著用手指了指:“北大所有的文科系,怎么樣,挑哪個?”
“北大?”我搖搖頭,“我不上北大。”
老師的笑容像是突然凝固了,她滿臉疑惑:“不上北大你上哪兒?”在人們心目中,只有北大和清華才是勝利者的歸屬,光榮而神圣。
拒絕北大,我的理由很簡單。我畢業那年是1991年,那年北大和復旦的新生必須在正規軍校里軍訓整整一年。我怕苦,怕累,更怕浪費時間,無論怎么訓練,我知道自己絕無可能脫胎換骨。
于是,我問老師:“除了北大,還有哪個學校哪個專業考分高?”
“你什么意思啊?”老師更加不解。
“我要選考分最高的專業。”這么簡單的道理,老師為什么不懂啊!
“考分最高的?”老師想了想,給了我答案,“人大國際金融?”
“好,就是它了。”
也許是我的回答太過果斷,老師又猶豫了一下,問:“你肯定嗎?要不要再考慮考慮?和父母商量一下?”
“不用商量了,我說了算!”
短短的10分鐘,我斬釘截鐵地為自己選擇了前途。其實,爸媽的意見并不是我聽不進去,而是對于專業和分數,他們遠沒有其他父母那么在意。
記得小學五年級,因為換了語文老師,幾乎“專寫”范文的我作文成績突然變得時而得優,時而得良。我年紀雖小,卻不那么迷信權威,心里總想:也許不是我的問題,根本就是老師的問題呢?
我爸媽都畢業于北大中文系,又在大學里教文學,因而成了我的首選裁判。他們把我的幾篇文章翻過來,覆過去,研究了半天,也沒找到小學生的作文標準到底是什么。于是,我爸身體力行,親自操刀,模仿著孩子的語氣替我寫了篇作文交上去。沒想到,這篇作文竟然得到了我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中。
而且,過去的作文即使是“良”,很多精彩的句子下面還會有老師用紅鋼筆劃出的波浪曲線,以示贊許。但是,我爸這篇“習作”發回來時,卻是光禿禿的白紙黑字,外加4句紅色批語:“中心思想不清晰,立意沒有拔高,前后缺少呼應,語言呆板不生動。”
對這唯一的一個“中”和4句全面否定的評語,爸媽和我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專門從事文學評論的大學教授,怎么寫出的文章竟然過不了小學老師這一關?
從那以后,對分數、對成績,爸媽有了全新的看法。對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福分。它讓我可以自由地讀書,自由地選擇。
18歲的我,以為金融就是和銀行有關,銀行就是和取錢存錢有關。至于國際金融,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對我來說都無所謂,因為我的標準簡單而“專橫”:考分最高的專業一定是最好的,既然我的分數不比別人低,別人能學的,我也要學!
憑借這樣好勝而又從眾的心理,我鬼使神差地走進了金融的大門。在日后的很多年里,金融不僅成為了我的職業,而且幾乎成為了我生活的全部。
2005年,我終于又回到北京工作,上班的鳳凰會館就在人大附中旁邊。
14年過去了,我竟然又回到同樣的地方。
在會館附近的小路上,我時常會看到穿著校服、一臉天真爛漫的學弟學妹們。站在辦公室里,我也常會透過玻璃窗,凝望人大附中的操場、花園、教學樓。恍惚間,我仿佛又看到了十七八歲的自己,和同學們在校園里嘻嘻哈哈
“昨天看見咱們校隊踢球了嗎?藍天射門的時候,太帥了!”
“知道嗎?小威那家伙,保送清華了!”
“齊秦那盤《大約在冬季》聽完了嗎?聽完借我翻一盤。”
……
如果可能,我愿意自己永遠17歲。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10
位于太平洋的布拉特島的水域中,生活著一種奇特的魚叫王魚,王魚又分為兩種,一種有鱗一種沒有鱗,而有鱗和沒有鱗全看王魚自己的選擇。
如果王魚從小到大都選擇沒有鱗,就能自由自在地生長50年。
但有的王魚為了便于捕食小魚,會選擇讓自己慢慢有鱗。王魚的鱗很奇特,它是由分泌的一種有毒的粘液組成的,這種粘液能粘住一些小的動物,這些小動物被粘住后,王魚就不費力地它的營養物質吸干,慢慢的將它變為自己的鱗。其實這不是真的魚鱗,只是一種附屬物,有了這些鱗的王魚體積會變大,比那些沒長鱗的王魚要大到四倍以上。由于長了鱗變得捕食容易,所以王魚經常能“不勞而獲”,它游泳的速度也會變慢了,很容易被別的魚抓住。
幾年以后,長鱗的王魚身體的機能退化,無法分泌粘液,它的附屬物會慢慢的退掉,使它回到原本的樣子。這對王魚是很痛苦的,養尊處優慣了的王魚速度追不上小魚,經常會挨餓,它會變得異常煩躁,絕望地掙扎,還會選擇自殘。
選擇長鱗的王魚活不過10年,不是自殘死掉,就是被別的魚吃掉。死時的王魚身上紅紅腫腫,到處是傷,樣子特別凄慘。人們都說王魚不應該選擇那些附屬物,那本來就不是自己的。
生活中,往往會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人,抵御不了誘惑,或為了某種欲望和目的,來改變自己,滿足自己的私欲,靠一些附屬物過生活。孰不知,這樣會讓你失去本真的自我,過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也根本不愿意過的生活。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11
人的一生總是在選擇有利于自身的事物,但有些東西不能光依靠選擇,例如愛。
——貝林斯
幾十年的獨身生活使奧里森厭倦了,他決定娶一個妻子。
奧里森來到一所位于市中心的婚姻介紹所。一位身穿淺藍色制服的年輕門衛在門口迎接奧里森,向他深深地鞠了躬,并把奧里森領進了屋。
在辦公桌后面,坐著一位穿戴雅致的女士,她老練地說:“現在,請您到隔壁的房間去,那里有許多門,每一個門上都寫著您所需要的對象的資料,供您選擇。親愛的先生,您的命運完全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
奧里森謝過了她,向隔壁的房間走去。
里面的房間里有兩個門,第一個門上寫著“終生的伴侶”,另一個門上寫的是“至死不變心”。奧里森忌諱那個“死”字,于是便邁進了第一個門。接著,又看見兩個門,左邊寫著“美麗、年輕的姑娘”,右面則是“富有經驗、成熟的婦女和寡婦們”。
你們當然可想而知,左邊的那扇門更能吸引他的心。可是,進去以后,又有兩個門。上面分別寫的是“苗條、標準的身材”和“略微肥胖、體型稍有缺陷者”。用不著多想,苗條的姑娘更中奧里森的意。
奧里森感到自己好像進了一個龐大的分檢器,在被不斷地篩選著。下面分別看到的是他未來的伴侶操持家務的能力,一個門上是“愛織毛衣、會做衣服、擅長烹調”,另一個門上則是“愛打撲克、喜歡旅游、需要保姆”。當然愛織毛衣的姑娘又贏得了奧里森的心。
他推開了把手,豈料又遇到兩個門。這一次,令人高興的是,“愛情”介紹所把各位候選人的內在品質也都分了類,兩個門分別介紹了她們的精神修養和道德狀態:“忠誠、多情、缺乏經驗”和“有天才、具有高度的智力”。
奧里森確信,他自己的才能已能夠應付全家的生活,于是,便邁進了第一個房間。里面,右側的門上寫著“疼愛自己的丈夫”,左側寫的是“需要丈夫隨時陪伴她”。當然奧里森需要一個疼愛他的妻子。下面的兩個門對奧里森來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抉擇:上面分別寫的是“有遺產,生活富裕,有一幢漂亮的住宅”和“憑工資吃飯”。
理所當然,奧里森選擇了前者。
奧里森推開了那扇門,天啊……已經上了馬路啦!那位身穿淺藍色制服的門衛向奧里森走來。他什么話也沒有說,彬彬有禮地遞給他一個玫瑰色的信封。奧里森打開一看,里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您已經‘挑花了眼’。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前,應當客觀地認識自己。”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 篇12
理智到底是什么呢?辭典告訴我們:理智是辨別是非、利害關系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生活告訴我們:理智乃于人于事的理性觀察、認定和對待。
其實,有理智的人就是做什么都要有節制,保持平衡,不要過分。我們說得道高僧一般都是有理智的,是因為他們除去了七情六欲,沒有了對功利的追求,修煉了平和的心態;尤其比較理智的人,是因為他們久經磨礪,什么都見過試過,知道了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學會了中庸之道。
有了理智,我們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理智認同的事八九不離十;而理智不許做的事,都是在尋常狀態下不應該做或不能做的事。
有了理智,我們才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理智能使人審時度勢,揚長避短,走向成功。而缺乏理智的人,往往憑借一時的沖動去行動,枉費了時間、精力,到頭來一事無成,甚至頭破血流。
有了理智,我們才能正確對待人生的各種境遇。勝不驕,敗不餒,順境不頭腦發熱,受到冷落以至羞辱也能保持冷靜。沒有理智,就會忘乎所以,或一觸即跳,或失去信心,或在憤怒中迷失方向。
那么,人生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遇事三思而行。
俗話說得好:遇事三思,切忌魯莽,理智行事。這就告訴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三思而行,不能魯莽行事,凡事要做到有理智。有理智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會保持平和的心態和鎮靜的頭腦,就會擺脫自私自利;就會有一顆寬容大度的胸懷。遇事就會保持相對的冷靜,就會考慮周全的處理所發生的問題;就會心情愉快的應對人生中發生的問題和困難。
而不理智的人,遇事就會暴跳如雷,就會自私沖動;就會頭腦發熱的干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來。那么失去理智的人,就會遇事走極端,就會鋌而走險;甚至滑入罪惡的深淵。人的不理智的深層次的、主要的原因是智力的偏低,不太聰明,知識和經驗的不足。年輕人容易沖動、魯莽就是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所造成的。年齡大的人,知識較多、閱歷豐富、比較有智慧,遇事后就能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思前想后、權衡利弊,從而控制自己的感情沖動。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做到心胸寬廣。
寬廣的胸懷更是一種理智,一種人格上的魅力,一種精神。理智代表人們本身一種向上的高尚品質,不理智則是魯莽之人自身體內的一種原始的沖動。人的理智一旦被妨礙,過分的欲望就會占據支配地位。一個寬廣的胸懷是由很多的委屈演練出來的,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的委屈,這些莫名其妙的委屈使我們的內心倍受折磨。
但是,又不可否認,每個人尤其是成功人士都是伴隨著諸多的委屈成長起來的。人們只有擺脫欲望的奴役,才能理智行事,獲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理智的做人做事,于己于人都有好處。寬廣博大的胸懷,看問題多半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不要獨斷專行固執己見的把一己之想視為絕對正確,更不能劃地為牢故步自封,聽不進去別人的一點兒建議、解釋、和想法、這樣考慮問題就不易偏頗而失之于全面了。
所以,朋友們,讓我們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一些理智;多一點謙和;多一點愛心;遇事三思而行。切忌魯莽!切忌沖動!都來做有理智的人。古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為此,我們寬容他人,寬容自己,用心做事,但不強求最終的結果,用平常心來對待一切人、一切事。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學會包容別人。
司湯達說過一句話:“理智的人面臨危險,會急中生智,可以說,比平時更聰明。”這說明了理智做事對人的好處,不僅可以保持人的風度,也可以讓別人被反擊的一無是處。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行進一步都難免會遇到不開心和不如意的事情,諸多煩惱也無時不在困撓著我們。無端的指責、無中生有的猜疑、甚忽背后的流言蜚語……
倘若我們因為不懂得或不善于寬容,事事逞強,處處患得患失,必然活得心累至極,人生也因此失去了許多愜意與美好。人人稱羨包容,常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和包容。遺憾的是,我們在希望得到他人包容寬恕的同時,卻很少想到他人也希望得到自己的包容。一些人安于接受別人的包容,卻從不打算把包容施之他人。殊不知,如果自己不能包容別人,就很難從別人那里獲得寬容。
所以,當你遇到別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時,不要總是計較,總想報復,要學會與人為善,豁達大度。忍讓待人,以德抱怨不是怕人,而是一種謙恭風度和崇高境界。有人認為,包容是姑息錯誤,是弱者避世的表現。其實不然,恰恰相反,包容是強者的愛心和理性的充分展示,是一種化怒為喜轉憂為樂的智慧,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大智若愚。只有心胸狹隘、固步自封的弱者才吝惜寬容。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理解別人苦衷。
理智是開啟直覺之門的最佳途徑。理解別人苦衷應注意聆聽,不僅是要用我們的耳去聆聽,更要用我們的心去聆聽,用我們的整個存在去聆聽。關閉我們的思維,屏蔽掉所有的記憶、概念、文化、傳統、習俗、概念的影響,單純地用我們的耳去聆聽,用我們的心去聆聽,用我們的整個存在去聆聽。這種聆聽,能夠讓我們與更高層次的能量相聯結,能讓我們接收到目前人類還無法理解的能量和信息。
如果人只站到自己這邊想事情,而不去理解別人的苦衷,還去指責別人,那很難與人相處,反而被別人孤立與冷眼。一個心胸狹窄,目光短視,常常苛求別人的人,由于他內心的矛盾沖突永久得不到解脫,極易導致人際關系緊張,處事法則輕率錯亂,折射到自己身上,自己也活得如負重載,憂郁寡歡。
所以,學會理解別人苦衷,也許這正是人生處事最高深、最艱難的修煉,誰的修煉最獨特,最成功,誰在生活中得到的益處就最多。誠所謂吃虧是福,忍讓是德。理解別人苦衷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良好道德和修養。如果你、我、他的做法完全一致時,不必怨恨,學會理解別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的想,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抱怨。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善于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說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并非易事。有時候,沖動戰勝了理智,一句“惡言”,足以讓人失去默契,即使在溫暖的春天,也會倍感刺骨的寒冷;一句“善語”,即使寒風凜冽,北風呼呼的刮,也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暖,溫暖人們的心田。
與人相處,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想一點、一點,在與之交談時,慎重的說出每一句話,有的話,三思而開口,先回味一遍。說出口的時候,又是另一種結果。雙方都會欣然接受,無論是不是他人想要的。生活之中,沒有不變的人,沒有不變的世界。很多的事情,未必都會讓所有的人滿意。
當自己滿意的時候,別人卻不滿意了,很多的事情都未必盡如人意。非人所愿時,心小了,在小的的事情都會無限擴大;心大了,再大的事情,都會變小。非人所愿時,不妨進行換位思考,心情也會好了許多。學會換位思考,用真心去交流,用心去換心。香甜的果實,不會遙遠,而苦果只能離我們遠去,從此再也不見影蹤。學會換位思考,朋友不會越來越少,反之會越來越多。朋友,是人生最大的一筆財富,是每個人一生不可或缺的,永遠是前進路上的燈塔,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
【選擇的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選擇_有哲理的小故事08-24
哲理小故事: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01-12
選擇的哲理故事08-31
有哲理的小故事:選擇適合自己的路02-28
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選擇大于努力05-06
選擇快樂哲理故事09-05
選擇快樂的哲理故事10-12
哲理故事:朋友的選擇09-12
選擇的智慧哲理故事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