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哲理小故事
哲理小故事1
哲理故事六:失去是另一種獲得
菲力斯獲取全歐洲前馬拉松長跑冠軍后被邀請到一所大學做演講。在他結束演講,即將走下臺時,一個學生忽然站起來,問:“在你的一生中,你最感謝誰?”菲力斯沉思片刻,說:“我最感謝一個特殊的人,他就是那個當年偷了我的自行車的小偷。”菲力斯的回答引起全場一片嘩然。
原來菲力斯從小由于家窮,上學不能住校,全靠一輛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車,一天兩次往返于相隔5公里的家與學校之間。有一天他到校后卻忘了給車上鎖,車子被小偷偷走了。從此,他只得跑步上學,一天10公里,3年下來,他吃了不少苦頭。然而,跑步先使他成了全校長跑冠軍,后來又在全市獲得亞軍。于是,他逐步走上運動生涯,直到今天。他真誠地說:“如果不是因為當初丟車,我絕不會有今天的榮譽。”
生活中,一些東西的失去在所難免,而且一旦失去了,也許永遠都無法挽回,你是選擇站在那里扼腕嘆息呢,還是如菲力斯一樣跑著從失去的背后尋找與發現另一種獲得呢?
哲理小故事2
第1個蘊含哲理小故事:《風度不是裝出來的》
一個40多歲優雅的女人領著她的兒子走進某著名企業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并在一張長椅上坐下來吃東西。
不一會兒婦女往地上扔了一個廢紙屑,不遠處有個老人在修剪花木,他什么話也沒有說,走過去撿起那個紙屑,把它扔進了一旁的垃圾箱里。
過了一會兒,婦女又扔了一個。老人再次走過去把那個紙屑撿起扔到了垃圾箱里……就這樣,老人一連撿了三次。
婦女指著老人說:“看見了吧,你如果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跟他一樣沒出息,只能做這些卑微低賤的工作!”
老人聽見后放下剪刀過來說:“你好,這里是集團的私家花園,你是怎么進來的?”中年女人高傲地說:“我是剛被應聘來的部門經理。”
這時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
對老人說:“總裁,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老人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老人吩咐完后徑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撫摸了一下男孩的頭,意味深長地說:“我希望你明白,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和每個人的勞動成果……”中年女人被眼前驟然發生的事情驚呆了。
她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她如果知道是總裁就一定不會做這無理的事。
可是她做了:只不過是在園丁身份的總裁面前做的。為什么?是因為身份的高低?
尊重每個人,不以身份而區分:這是你的風度,風度是裝不出來的,總會暴露出你真實的一面。
財富不是一輩子的朋友,學會尊重才是一輩子的財富。只有這樣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2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前車輪與后車輪
自行車在奔馳著,前車輪瞥了后車輪一眼,得意地笑出聲來:“哈哈,我們同樣都是車輪,可我總走在你的前面,你總跟在我的后面。你不感到屈辱嗎?”
后車輪也不爭辯,默默地繼續行它的路。不久,這輛自行車拆散修理了。在修好整裝的時候,主人把車輪換了一下位置。
自行車又開始奔馳了,過去的后輪瞥了一眼如今的后車輪說道:“老兄,你這回可明白了吧,過去并不是你能干、先進一些,而是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現在輪到后車輪默默無語了。
故事的寓意:
《菜根譚》有句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所以人對于自身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職場上,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只有崗位的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得志不必喜,失志不必憂。
第3個蘊含哲理小故事:《機會總在不經意間考量人的真誠》
在美國,一家百貨商店里,由于突下大雨,有位衣著簡樸的老太太渾身濕透進來避雨,幾乎所有的售貨員都不愿搭理這位老太太。
有位小伙子很誠懇對老太太說,“夫人您好,能為您做些什么?”“不用了,我躲一下雨馬上就走。”老太太覺得借別人的地方躲雨,有點不安,就想買一點商品,可是轉了半天實在不知道買什么。
這位小伙子看到了就對老太太說,“夫人,不必為難!我搬了一張椅子放在門口,您安心休息就好了。”兩個小時后雨停后,老太太要了小伙子的名片離開了。
幾個月后,這個小伙子獲得一個機會,被指定代表這家百貨公司和另一家大的家族公司洽談業務,利潤巨大。
后來才知道是一位老太太給的機會,這位老太太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于是,這位小伙子由此一帆風順,青云直上,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同時也是地位僅次于卡內基的富可敵國的重要人物。
第4個蘊含哲理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
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則亡,你該怎么辦”?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天無絕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進退兩難的境況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是路。
第5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少了一個發夾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
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遠近皆知,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發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發夾整理她的秀發,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個發夾。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個發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發夾;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于是,七公主的發夾只剩下九十九個。
隔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發夾,我想這一定是屬于公主們的,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發夾?”
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里想說:“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頭上明明完整地別著一百個發夾,所以都懊惱得很,卻說不出。只有七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發夾。”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發因為少了一個發夾,全部披散下來,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結局,想當然的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提示:為什么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補足?
一百個發夾,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少了一個發夾,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但是正因為缺憾,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無限的可能性,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呢!
贈語: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會一片明亮;你要是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
第6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心理邊際效應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為1。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啟示: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第7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廟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 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第8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吃餃子
有個富家子弟特別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別刁,只吃餡,兩頭的皮尖尖就丟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長,在他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這下他身無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飯。鄰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則發奮讀書,三年后考取官位回來,一定要感謝鄰居大嫂。 大嫂對他講:不要感謝我。我沒有給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當年你丟的餃子皮尖,曬干后裝了好凡麻袋,本來是想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個有名的三八理論: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在于業余時間怎么渡過。時間是最有情,也最無情的東西,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白天圖生存,晚上求發展,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第9個蘊含哲理小故事:乞丐和富婆
一富婆牽狗散步,路遇乞丐。她傲慢地奚落乞丐:“你管我的狗叫聲爸,我給你一百元!”乞丐說:“我要是叫十聲呢?”富婆開心地:“我給一千!”乞丐當即沖狗喊了十聲“爸”,引得觀者如云。眾目睽睽下,富婆只得掏錢給他。乞丐接錢,連聲喊:“謝謝媽!謝謝媽......”
墨者說:這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你善良, 別人都來占你便宜。你邪惡,反倒是人人都來討好你。對于欺負你的人,你唯一的報復辦法,用不同的方式,同樣的態度還擊一下,表示你對自己的尊重。同時,你要記住,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
第10個蘊含哲理小故事:做豬
有一次,我開玩笑問四歲多的女兒:“我們準備養頭豬,但是需要安排工作,要選一個人每天給豬喂好吃的,一個人每天給豬打掃房間,一個人每天給豬洗澡,還有要選一個人每天陪豬玩,請問你要做什么?”女兒毫不猶豫答道:“做豬!”
墨者說:生活沒有既定的答案,誰都喜歡最舒服的生活。雖然我們看似會出現的結果,往往會忽略了人性里最貪婪也最簡單的懶惰心理。你給別人的選擇往往只是你自己想讓別人選擇的,但不代表別人一定會按照你的意愿來選擇。有時候你做的再好,對別人來說,卻因為要的不同而拒絕了你的好意。簡單和投其所好讓你容易成功一些。
會感激的人不會失意,常失意的人不會感激!
人想進化很難,想倒退回禽獸,則是相當容易的!
斗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把酒言歡,識人很難!
哲理小故事3
清朝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常州天寧寺。有人打小報告說,天寧寺的住持不守清規。于是乾隆就問住持:“你有幾個妻子?”“兩個。”住持回答說。“哪兩個?”乾隆一聽,大為驚異。“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不正是兩個妻子?”住持慢條斯理地說。竹夫人又名竹幾、竹夾膝,是一種用青竹編成的長籠,也有將整段竹筒打通竹節、筒上開許多通風孔而制成的,夏天抱著睡覺,可以消暑。湯婆子是一種用銅、錫或陶瓷等制成的扁圓形壺,灌入熱水后可放在被中取暖。
乾隆聽后微微一笑,而后又心生一念,他想試探一下和尚們是聽從圣旨,還是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他命手下人拿來許多雞蛋賜給住持和其他和尚,并命他們做詩一首吃下雞蛋。僧眾們都驚慌失措地把目光集中在住持身上。只見住持微微一笑,手托雞蛋不慌不忙地念道:
皇上賜我一個桃,
既無核來又無毛;
老僧帶你西天去,
免在陽間挨一刀!
住持說完就吃下了雞蛋。乾隆皇帝本想用雞蛋是葷食還是素物難以分說這一點難住住持,而聰明過人、智慧超群的住持卻把雞蛋說成有生命的素食水果,化解了乾隆的這一難題。乾隆皇帝只好作罷。從此天寧寺的和尚就吃雞蛋了。
哲理小故事4
鄭板橋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家。
小寶6歲時上學了。為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余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說:“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說:“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為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后來,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于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著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里說:“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著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著窩頭。這時,一個光著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著他吃,小寶發現了這個用饑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著小寶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歡你。”
哲理: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
名人哲理故事十:《華盛頓砍樹華》
哲理小故事5
森林里有一只可愛的小狐貍。
每天早上,蜜蜂們出門采花蜜的時候,都會跟小狐貍打招呼:“早上好,可愛的小狐貍!”
小狐貍站在草地中央,朝蜜蜂們點點頭,微微笑,算是回答。
蜜蜂們說:“小狐貍的笑真甜啊,比1000朵茉莉花的花蜜加在一起還甜呢!”
有一天,小狐貍的外婆病了,媽媽讓小狐貍到白鸛[guàn]大夫家取藥,給外婆送去。
白鸛大夫開的藥苦極了,外婆不喜歡吃。并簍說:“我不吃藥。”
小狐貍說:“不吃藥病怎么好得了呢?”
外婆說:“你先給我蜜糖吃,我就乖把藥吃了。”
外婆家里沒有蜜糖,出門找蜜蜂去買吧,小狐貍又沒有錢,怎么辦呢?
突然,小狐貍有了一個主意,她站在外婆跟前,對著外婆微笑:“我的笑比1000朵茉莉花的花蜜加在一起還甜呢,外婆,你嘗嘗我的微笑吧!”
外婆說:“我很愿意嘗嘗比茉莉花蜜更甜的微笑。可是,小狐貍,你首先得告訴我,它們裝在哪個杯子里。”
小狐貍對著鏡子仔細找,馬上就找到了:“在這兒哪,外婆!”
外婆睜大眼睛朝小狐貍的臉上看,哈,可不是嗎!小狐貍臉上有兩個小酒窩,每個酒窩里面都裝滿了蜜糖般的微笑。
外婆把尖尖的嘴貼到小狐貍的臉頰上,親一親,高興地說:“呀,我嘗到了,真甜哪!”
吃過了甜甜的蜜糖般的微笑,外婆乖乖地吃下藥,病一下子就好了!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小豬變了
今天,小豬考了雙百分,它高高興興地走在公園里,吃著媽媽從超市里給它買的香蕉。這里的景色十分美麗,有雪白的梨花,黃燦燦的迎春花,粉紅的荷花,還有正在打哈欠的睡蓮呢!它們絢麗多姿,光彩奪目,淡淡的花香引來了勤勞的小蜜蜂、五顏六色的蝴蝶姑娘。嫩綠的小草在微風中輕輕擺動。茂密的大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那么蔥綠,充滿生機。這里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
“這里的景色真美!”小豬高興地說著,隨手把香蕉皮一扔。
正在一旁散步的大象伯伯看見了,很生氣,嚴肅地說:“小豬,你應該愛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看到垃圾應該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就把香蕉皮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
小豬很不服氣,心里想:“亂扔香蕉皮又怎樣?好好的心情被你這么一說,就全壞了。”想著,小豬繼續向前走。
小豬的好朋友小熊貓在田徑比賽中得了全校第一名。它很得意,唱著歌,頭朝著天,一不小心,踩到了地上的西瓜皮,摔了個四腳朝天。正從旁邊走過的小豬看見了,很慚愧,心想:“大象伯伯說得對,我不應該亂扔垃圾,如果亂扔垃圾,就會有更多的受害者。”想著,他趕緊扶起小熊貓,撿起地上的西瓜皮,扔到垃圾桶里。
大家夸他愛護環境,夸他的行為和這里的環境一樣美,他的心里樂開了花。
小朋友,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哦。
哲理小故事6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桿,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
勞埃德保險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議的經歷及在保費方面給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后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里。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卻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當他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么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歷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里,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
它使我們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
故事啟示:雖然屢遭挫折,卻能夠堅強地百折不撓地挺住,這就是成功的秘密、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
哲理小故事7
一只老鼠透過墻壁的裂縫,看見農夫跟他的妻子正在打開一個包裹。“里面裝的是什么美味的食物呢?”但是他的美夢被無情地毀滅了,它發現里面裝著的是捕鼠器。回到庭院里,這只老鼠就開始發布警報;“房子里面有個捕鼠器,請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只小雞“咯咯”地叫著過來了,它抬起頭說道:“老鼠先生,我認為這對你來說是墳墓,但是對我沒有任何關系,我不會感到困擾。”
老鼠轉向小豬說;“房子里面有個捕鼠器。”
小豬同情地說道:“老鼠先生,我非常的感到遺憾,但是除了祈禱以外,我無能為力。”
老鼠又走向了奶牛,奶牛說:“老鼠先生,對此我感到非常的遺憾,但這跟我沒有任何關系。”
老鼠只好回到房子里,垂頭喪氣地獨自面對那個捕鼠器。就在那個晚上,一個聲音響徹整個房子,農夫的妻子匆忙跑過去,查看到底抓住了什么,在黑暗中,她沒有注意到抓住的是一條毒蛇,毒蛇咬傷了農夫的妻子,農夫急忙把妻子送到了醫院,妻子回到家的時候仍然發著高燒。
農夫知道,高燒的病人最需要雞湯,他帶著斧子走到了庭院,去準備雞湯的主料。
他的妻子還是很虛弱,他們的朋友,鄰居都晝夜不停地來照顧她,為了招待他們,農夫只好宰了那只豬。
農夫的妻子還是沒好起來,她不幸地去世了,很多人來參加她的葬禮,農夫為了給客人準備足夠的肉,他屠殺了那頭牛。
所以,當你下次聽到某人遇到困難,而你認為跟你無關的時候,請牢記:如果我們之中的一個受到了威脅,那么我們所有的人都處在危險中。
恐龍與烏龜
哲理小故事8
一對年輕的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第二天早上,當他們吃早飯的時候,年輕的妻子看到了新搬來的鄰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對丈夫說道:那些衣服洗得不干凈,也許那個鄰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許她需要好一點的洗衣粉。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語。
就這樣每次鄰居洗衣服,妻子都會這樣評論對方一番。
大概一個月后,年輕的妻子驚奇地發現,鄰居的晾衣繩上居然懸掛著一件干凈的衣服,她大叫著對丈夫說:快看!她學會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誰教會她這個的呢?
她的丈夫卻回答到:?我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然后我把玻璃擦干凈了。
【啟示】:在我們作出判斷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你的窗戶是否干凈。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取決于眼前窗戶的純凈度。
在我們作出任何評判之前,我們應該檢查自己是否客觀,是否能看到對方好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找出問題審判對方。所以請務必擦凈你的窗戶。
哲理小故事9
上世紀50年代,曾傳出一條轟動美國的新聞:兩名駕駛戰斗機參加大西洋軍事演習的軍人,因為飛機出現故障,緊急降落在一座無名海島上。當他倆驚魂未定地鉆出飛機時,突然發現了一個上身赤裸腰間僅系一塊麻布的男人,而且是個白種人。飛行員試著用英語和他交談,那人竟能對答如流。從對話中得知,孤島上僅有他一名“居民”。
兩個美國人猜測,對方一定是二戰時期在某次戰斗中遺留在島上的美國士兵,多少年來竟然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他倆表示,待飛機故障排除后,他們將把他帶回美國。但這個消息并未引起對方的興趣,他淡淡地告訴他們,他是因為忍受不了城市的喧囂,主動將自己放逐到這座孤島上來的。
島上有一間他自己蓋的簡陋木屋,有一口自掘的淡水井,養了一大群雞和一只可愛的貓。雞、貓是他當年上島時特意帶的。院里還有圈養起來的野免。
不久,飛機故障排除了,他倆只好告別。伴隨著他們回國,有關這個“怪人”的新聞很快見諸媒體,一時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有家媒體對此窮追不舍,特意派一位攝影師租了條船趕到那座小島。那個男人盡管不樂意外界干擾他平靜的生活,但還是客氣地接待了來訪者。木屋的簡陋在攝影師意料之中,但想不到的是,屋里的陳設頗有秩序。牙具沒有污漬,就連掛在繩子上的毛巾都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有個細節令攝影師感慨不已。有一次,他喝完椰子汁后順手將椰殼扔在了院落里,主人顯然生氣了,他彎腰撿起椰殼將它拿出院子。
攝影師原以為一個自我放逐到荒島的人,生活也會如返祖穴居的野人。其實,何止這位攝影師,恐怕不少人都會這樣想。而這個人卻反駁了大家,無論他如何放逐自己,仍然保持著生命的一份尊嚴,并且不與任何環境妥協。
無獨有偶,在生活中我有幸結識過一對同樣令我感嘆的夫婦。
那天,我受命去采訪一位獲得政府表彰的盲人按摩師。19歲那年,他上山砍柴時不幸從巖頂跌落下來,掉在灌木叢中被樹枝戳瞎了雙眼。為了生活,他跟人學起了按摩,專治跌打損傷,并且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按摩療法,給許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為了解他,我去了他行醫的醫院,親眼見他如何工作。
按摩是件力氣活,四十多歲身材胖胖的他,隨著身體大幅度的擺動,臉上掛滿晶瑩的汗珠。他一邊按摩一邊與患者交談,每當說到開心處,伴著響亮的笑聲,兩只深深的眼窩仿佛也盛滿了快樂。下班后,他拿起盲人杖摸索著走到公共汽車站搭車回家,我也跟去了。到了他家門口,我才告訴他想進屋坐坐。開門的是他妻子,也是一位盲人,衣著雖然樸素,但和丈夫一樣漿洗得干干凈凈,褲縫也被精心地熨燙過了。
屋內陳設很簡單,但是出人意料的整潔。當我經過廚房時,留心望了幾眼,不僅案明幾凈,晾在鐵絲上的洗碗布也是清清爽爽的。說實話,即便在許多明眼人家里,也難見到這樣清潔的廚房。客廳的地上放著一只大木盆,他妻子歉意地說,被單還沒有洗完。我搬了一只小木凳坐在她旁邊,看著她洗。雪白的泡沫在她靈巧的手指間舞蹈,被單被她揉搓得一寸不漏。她笑道,以前鄰居見她搓洗衣服,曾勸過她不必這么用心,即使洗不干凈,誰又會笑話一個盲人呢?但她不這樣想,別人搓一遍,她會搓十遍。“我這個人很好強,洗衣服也要比別人洗得干凈。再說,雖然眼睛看不見,也不能糊弄自己”。待她抖落兩手泡沫,我和她一起將濕漉漉的被單晾曬在陽臺上。暖融融的陽光下,微風吹拂著已經有些褪色的鵝黃色被單,它驕傲地飄動著,在我眼中,那是一面寫滿尊嚴的旗。
哲理小故事10
被人記住是一種幸福
一對外地來的夫婦在我家樓下開了一家小餐館,每天早上食者如云,生意出奇的好。記得第一次去他們那兒吃早點,我給她提了個小小要求:佐料只放蔥、蒜、蝦仁、花生米和鮮辣椒,不要給大家都喜歡而我厭惡的豆醬、雞精、辣椒粉和蘿卜干。此后每次去,她總能在那么多顧客當中,清楚地記得我的喜惡。
在這家油漬遍地的小餐館,我不經意地鑿開了一眼泉源,幸福的甘泉在心里汩汩地往上冒。所以,每當妻子沒時間做早餐的時候,我都會到樓下那對中年夫婦那里找尋被人記住的感覺。我甚至想,這對夫婦能把這家小早點攤擺上五年,而且越開越大,其中定有他們能記住顧客習慣這一因素起作用。也許,這正是他們致勝的法寶。這不正是記住人的回報嗎?
曾經有一個小女生,其貌不揚,成績也不出眾,任課老師幾乎都不點她的名。她感覺自己成了被老師們“遺忘了的角落”。她很灰心,覺得十分沒趣,學習成績怎么也搞不上去。一次,她忘了把作業本交給課代表,一個人戰戰兢兢地來到老師辦公室,把本子一放,扭頭就走。那一剎那,老師準確無誤地叫出了她的名字,表揚她按時完成作業,并鼓勵她好好學習。那一聲招呼,小女孩感覺到了那種被老師記得的幸福,心里的陰云一掃而光。
哲理小故事11
我們夏天吃水果,一次會買很多回家。有的水果由于天氣熱很容易壞,我們大多數人會選擇先吃壞的再吃好的。結果等到我們把壞的吃完了,好的也變壞了。在我看來,這不是一種節儉的行為,這是一種貪婪和奢望。
有時候,如果我們只抓住自己的東西不放,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東西。特別是現代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貪,有些人什么都不愿放棄,結果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放棄不是失敗,是智慧;放棄不是削減,是升華。
哲理小故事12
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了井里,它伸長脖子哀鳴著向井外求救。驢子的主人聽到叫聲,立即喊來附近的鄰居,商量著如何把驢子弄上來。但是大家想了大半天,還是一籌莫展。最后,有人說,反正驢子老了,就填填土把驢子埋掉吧,況且這口枯井遲早要填上的。主人同意了。于是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第一鏟泥土落到枯井中的時候,驢子驚恐萬丈――它顯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圖。又一鏟泥土落到枯井中,驢子這時出乎意料地安靜了。此后每一鏟泥土打在它背上,驢子努力抖掉,踩在腳下,把自己墊得高一點。人們不斷地把泥土往井里扔,驢子不斷地抖落它背上的泥土。就這樣,驢子終于慢慢地升到了枯井口,在眾人驚奇的目光中,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枯井。
點評:任何事情都不會使我們陷入絕境。危機有時既是危險,又是機遇,關鍵看你如何把握。
哲理小故事13
篇一:隱形的'財富
有個大學教授,中年得子。免不了對兒子過分寵愛,兒子在他的溺愛下變得任性、浮躁、不愛學習。
當教授發現兒子不學無術的時候,他已經老了,管不住兒子。一氣之下教授病倒了,彌留之際,他把兒子叫到身邊。
顫抖著拿著一疊書稿道:“兒呀!我把我一生的財富都隱藏在這本書稿里,你只要認真的研究、參詳,就能找到。”說完老教授去世了。
兒子為了得到教師的財富,拿著書稿看了看,可他看不懂,只好先去學習基本知識,一邊學一邊看。看的很吃力,可他只要一想起能夠得到財富,渾身就充滿著力量。
等到他把父親的書稿完全研究透的時候,他發現書稿里根本就沒有財富。他很沮喪,恨父親騙他。就在他惱怒的時候,他接到了很多大學的重金聘請函,聘請他去大學任教。
這一刻他才明白,什么才是父親留給他的真正財富。
篇二:鑰匙和鑰匙扣
一把鑰匙整天被鑰匙扣栓著很郁悶,他經常唉聲嘆氣自言自語的說:“哎!我可真不幸,老是被鑰匙扣拴著一點自由都沒有。”
鑰匙扣聽了也不吭聲,依舊牢牢地綁住鑰匙。
直到有一天,主人喝多了酒,咧咧蹌蹌往回走時,鑰匙扣被撞開了。鑰匙瞧準這個機會趕緊掙脫了鑰匙扣的鐵圈,高呼:“我自由了……我自由了……”然后他啪嗒落在了地上,一骨碌掉進了暗溝里。
就在他興高采烈的慶祝自己自由的時候,他瞧見主人走了。他急忙高呼:“主人,我在這了,你別把我丟了呀!”可他的呼叫聲主人一點也沒聽見。
于是鑰匙只能躺在暗溝里,每天被數十雙腳踩來踩去十分痛苦,他不由得開始懷念和鑰匙扣在一起的日子,有鑰匙扣的保護,他永遠被主人重視,可如今,他哭了。
篇三:飛蛾撲火
在很久很久以前,飛蛾、蒼蠅還有蚊子是最好的朋友,它們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光亮,哪里有光它們就喜歡呆在哪里。
這一天,三個好朋友在一起聊天。
蚊子和蒼蠅對飛蛾說:“我們發現了一處非常光亮的地方。”
飛蛾驚訝地問道:“真的嗎?在哪里,我也要去看看。”
蚊子和蒼蠅說:“好呀!你跟我們來。”說著蚊子和蒼蠅帶路,它們飛進了一戶人家,蚊子指著灶膛說:“瞧!灶膛里很亮吧?只是不能靠近。”
蒼蠅點點道:“是呀,靠的太近會被燒死了。”
飛蛾見蒼蠅和蚊子都不敢靠近,正是自己顯示能耐的時候,于是飛蛾輕蔑地一笑道:“你們也太膽小了吧!看我的……”說完飛蛾沖著熊熊燃燒火光昂頭撲了上去。
蚊子和蒼蠅在后面拼命的喊,可來不及了,飛蛾已經火燒成了灰燼。
篇四:老人與小孩
爺爺帶著小孫子在門口玩,小孫子好奇地摸著自己的頭發問:“爺爺,為什么我的頭發是黑色的,你的頭發是白色的?”
老人感慨地說道:“因為我年紀大了,接受了歲月的洗禮,本來黑色的頭發在快樂、憂愁、煩惱、思慮中,逐漸由黑變白。”
小孫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繼續問:“可是爺爺為什么我不長胡子?”
爺爺笑了笑說“因為你還沒長大,就像你身邊這棵小樹苗,剛長出樹干,而我就像小樹邊上的大樹已經開枝散葉,渾身都是歲月的痕跡。哎!爺爺說這些你還不懂,等你長大了,經歷了成功喜悅與失敗痛苦,你就會明白的。”
“爺爺,那你一定經歷了許多,能告訴我嗎?這樣我就可以避免失敗,直接成功了。”小孫子天真地問。
爺爺搖著頭回答:“生活呀!是沒有捷徑的,你必須親自去經歷。”
“可是爺爺難道你就不可以在我未經歷的之前,提前告訴我該怎么做才不會失敗?”小孫子不解地問。
“傻孩子,生活沒是有提起預知的,以后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必須親身經歷過、實踐過,才是完整的人生。”
“噢!要是我失敗了可怎么辦呀?”小孫子沮喪地說道。
“孩子,那就準備接受另一個失敗,在不斷的失敗中,積累成功的經驗。”
篇五:公雞與蝸牛
有一只小公雞在散步時,遇見一只蝸牛。小公雞想吃了蝸牛,可蝸牛把身體縮在硬硬的殼里,小公雞很難下嘴。
小公雞想了想對蝸牛行了一個禮說:“蝸牛先生,你真酷,身上的殼可真夠時尚的。”
蝸牛聽了夸獎很驕傲,它伸出一點點頭說:“這其實不算什么,我還有個不為人知的絕技。”
“真的嗎??”小公雞驚訝地問。
“你不信?”小蝸牛有點生氣,大聲說:“喂!呆頭呆腦的小公雞,你聽好了,我的絕技就是能一邊走一邊留下一條印記,不仔細看誰也看不見,這樣我就不會迷路了!”
小公雞聽了連連搖頭說:“這……我可不信,除非親眼所見。”
“這有何難!”蝸牛說著探出了身子,背著重重的殼向前走去,果然在它身后出現了一道淡淡的水印。
小公雞高聲贊美著。
蝸牛更自豪了,把身體大半伸出了殼外,還沒等炫耀,小公雞一下子撲上來把蝸牛給吃了。
篇六:兩棵樹
在大森林里有棵參天大樹,它的身邊生長著一棵小樹苗。
大樹常常以教育的口吻說:“哎呦!我說孩子,你不要隨風搖擺,這樣你的根會松動的。”
小樹本來正和風玩得開心,聽大樹這么一說非常沮喪的說:“哎呀!我知道了。”
不久一只蝴蝶飛在小樹周圍,小樹伸著枝丫去和蝴蝶玩耍。
大樹又阻止道:“孩子你在干嘛?你不知道隨便伸展身體會長歪嗎?再不許亂動了。”
小樹聽完嘟著嘴,心想你不就是長的高長的大嗎?有什么了不起,老是教導我,真煩人。小樹對大樹是越來越反感,對它的話也愛理不理。
就這樣它一天天長大,最后長得比大樹還高,還壯,還挺,他很高傲,瞧著身邊的小樹總是忍不住說上它們幾句。
有一天它見身邊的小樹苗正在隨風搖擺,它忍不住出口阻止,在小樹不耐煩的眼神中,它驚訝于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成了讓小樹討厭的大樹。
哲理小故事14
開市不賺
在我家后面的市場,有一位賣古董、玉石、民俗工藝品的小販,他的聲名遠播,原因是他每天開市賣的第一件東西,不論價錢高低,都是以成本價出售,這“開市不賺”的哲學,使得他的攤子每天清晨都有人排隊等待,要買下他的第一件東西。
有一天,我在他的攤子上看中一把印度喇叭,第二天起早去買,發現攤子前已有一些人在排隊。
我問排隊的人:“既然只有開市的第一件東西不賺錢,你們又排在后面做什么?”
他們說:“通常一開門,所有人買的第一件東西,老板都是不賺錢的。”
我問:“你們怎么知道老板沒有賺你們的錢呢?”
“他在這里擺攤很久了,信用很可靠的。”眾人異口同聲地說。
那天我果然買到我要的那一把印度喇叭,昨天他開價一千二,今天以“開市不賺”的價錢只花五百元就買到了。
“為什么會有開市第一件東西不賺錢的想法呢?”有一次我問那小販。
他說:“最重要的是感恩吧!你想想,古董玉器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家都愿意花錢來買我的東西,使我過生活,所以很多年前我就立下這個規矩,每天表達我對顧客的感恩。”
小販自己也想像不到,那感恩的心使他的生意得到更大的回饋,幾乎成為市場中的傳奇人物。
哲理小故事15
在一座寺廟里,住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這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我們的米不多了,你出山到集上買些米吧。”小和尚答應一聲,第二天就出發了。
可是走了沒多久,小和尚就回來了。他告訴老和尚,出山過河的那座橋,木頭朽壞了,人不能走。老和尚問:“不是可以從別的路繞過去嗎?”小和尚說:“繞過去那得多走幾倍的路。我聽附近的山民說了,那橋他們馬上就修,還不如等橋修好了再出山。”老和尚沉默不語了。
幾天后,老和尚又派小和尚去買米,幾個時辰過去后,小和尚背著袋子又回來了。看到老和尚,小和尚立刻說:“師父,那橋正在搶修,現在還沒修完,等他們修好了再去買米吧。我想,修這橋不會用太長時間的。”老和尚看看已快見底的米缸,嘆口氣:“好吧,就按你說的等吧。”
估摸著橋該修好了,這時米缸里的米也已吃得干干凈凈了。老和尚說:“去吧,趕快去吧,再買不到米,咱就該餓肚子了。”小和尚收拾收拾東西,上路了。可是這一次,小和尚去得快,回來得也快。一見面,小和尚就著急地對老和尚說:“師傅,不好了,橋是修到頭了,可是被上游突然暴發的山洪又沖壞了,連那條繞過去的路也被洪水淹沒了,我們該挨餓了……”
老和尚嘆口氣:“其實,這種狀況是一開始就注定了的。當初橋朽壞了的時候,你如果早下決心,從繞過去的路出山,雖然費些體力,但米應該是早已買回來了。可你不想費力,又心存僥幸,結果,一而再,再而三,造成了今天的困境,你說,這能怨誰呢?”小和尚不由得低下了頭。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考慮如何抄近道、走捷徑,即使出現意外情況,也是心存僥幸,不肯相機而變,付出更多,結果,成功的時機就這樣被我們自己輕易地放走了。
【【熱】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勵志小哲理小故事10-16
哲理小故事作文08-26
哲理小故事【薦】02-02
哲理小故事【精】01-30
【精】哲理小故事01-26
哲理小故事【推薦】01-19
【推薦】哲理小故事01-02
英語哲理小故事12-27
簡短哲理小故事12-04
最新哲理小故事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