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哲理小故事(精選61篇)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熱門】哲理小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哲理小故事 篇1
兔子的膽小是出了名的,經常受到的驚嚇總是像石頭一樣壓在它們的心上。
有一次,眾多兔子聚集在一齊,為自己的膽小無能而難過,悲嘆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危險和恐懼。
它們越談越悲哀,就好像已經有許多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而這也就是它們之因此成為兔子的原因。到了這種地步,負面的想像便無止境地涌現出來。它們怨嘆自己天生不幸,既沒有力氣和翅膀,也沒有牙齒,日子只能在東怕西怕中度過,就連想要拋棄一切大睡一覺,也有什么都聽得見的長耳朵的阻擾,赤紅的眼睛也就變得更加鮮紅了。
它們覺得自己的這種生活是毫無好處的,這又成了它們自己厭惡的根源。它們都覺得,與其生命心驚膽戰,還不如一死了之好。
于是,它們一致決定從山崖上跳下去了結自己的性命,結束一切煩惱。就這樣決定了,于是它們一齊奔向山崖,想要投河自盡。這時,一些青蛙正圍在湖邊蹲著,聽到急促的腳步聲,如臨大敵,立刻跳到深水里逃命去了。
這是兔子每次到池塘邊都會看到的情景,但是這天,有一只兔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它大聲地說:“快停下來,咱們不必嚇得去尋死尋活了,正因咱們此刻能夠看見,還有比咱們更膽小的動物呢!”
這么一說,兔子們的情緒奇妙地豁然開朗起來了,好像有一股勇氣噴涌而出,于是它們歡天喜地回家去了。
哲理小故事 篇2
幸福是比較出來的,會比的才會幸福,不會比的就會比出痛苦,你會比嗎?很多人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門框上,或者在墻上畫上一道一道橫杠,橫杠的旁邊還注明哪年哪月哪一天,那是自己站在門框旁或墻根,讓別人用尺子或是別的什么物件貼著自己的頭皮做上的記號,說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自己是這樣的身高。過一段時間再去量量,再畫上一條杠,記上年月日。條條杠杠越畫越高、越來越清晰,那些橫杠,是成長的印記,是成長的步履,每畫一次杠,這一次比上一次高出了一截,哪怕僅是一點點,也高興得不得了,為自己長高了而高興好長時間。在那些日子里,飯吃得香,上學也更愿意學,尤其是農村的孩子,放了學割青草、刨地瓜、掃院子,有使不完的勁兒,這就是比出來的幸福。
一個老頭蹲在墻角,用手掰著饅頭吃得津津有味。某人上前問:“吃饅頭怎么也不就點兒菜呀?”老頭笑笑:“就什么菜呀,天天吃白面饅頭,比過去的地主都強多了。”老頭也比出了幸福感。如果他與天天吃白面饅頭又就著大魚大肉的人比,可能心里就不是啥好滋味了。據說,同一個村里的兩個姑娘結伴到外地打工,干了一年,兩個人一塊回家過年,其中一個姑娘給她爹帶回來三千塊錢,她爹高興得一邊數著票子一邊夸閨女好,說原來在家的時候,干一年也就是掙個千兒八百的,這可好,除了自己能掙出吃用外,還帶回來這么多錢!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可是過了幾天,她爹又生氣了,原來他看到另一個姑娘的弟弟騎著一輛嶄新的摩托車,說是他姐給他買的,他姐還給他家帶回來了五千塊錢。他回到家就開始埋怨自己的閨女,說:一塊出去打工,人家咋那么能掙?你看看你,才拿回這么幾個錢來,咋這么笨呢?說得他閨女直哭。與自己比,比出了高興和滿足;與別人比,就比出了沮喪和失落。然而,別人的錢再多,也不會給你花,與人家比圖個啥呢,圖個高興還是圖個不痛快?
還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是賣傘的,一個是賣鞋的。每到雨天,她就愁賣鞋的女兒;每到晴天,她就愁賣傘的女兒。于是晴天愁,雨天也愁,就到處去訴說,把這種心情傳染給別人,賺得別人的一些同情和悲憐,并習以為常,天天愁眉苦臉的樣子像個祥林嫂。后來,有個人告訴她:雨天時你就想想賣傘的女兒,能賣出好多傘,發財了,就會高興了;晴天時,你就想想賣鞋的女兒,能賣出去很多鞋,也發財了,也會高興的。這樣,晴天也高興,雨天也高興,多好啊,誰不羨慕你呀?老太太一想,對呀!為什么自己老和自己過不去呢?從那之后,她就照那個人說的那樣去想,于是,她晴天高興,雨天也高興,天天都高興。思維方式轉變了,結果就不一樣了。
怎樣有利于身心健康就怎樣比,怎么能夠比出幸福感來就怎么比,是很明智的態度。人活著不就是追求幸福的感覺嗎?能比出幸福來,是人生的智慧。季羨林老先生在談到和諧的創建時說,關鍵是人的內心要和諧,內心和諧,社會才會有和諧的基礎。所以,人只要有陽光的心態,眼前就會是一片光明,身邊就會處處溫暖,累中有樂。幸福是比較出來的,在比較中感受幸福,在比較中感受世界的美好、人間的溫暖,是正常的心態,是和諧的心境。懷著陽光的心態,擁有平和的心境,感受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會更好,就會天天都有好心情。
哲理小故事 篇3
漢斯·菲爾是一家主營家居用品的網店店主。大學讀了不到一年,他便辦理了退學手續。
走出校門,他才發現原來“金子”并不是那么好淘的。他先后做過推銷員、擺過地攤,但都和他的夢想相差甚遠。
經過考察,他發現人們外出購物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人開始鐘情于網上購物。于是,漢斯便辦起了一家主營家居用品的網店。
就在他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一個無情的事實呈現在他的眼前:由于網店知名度不高,好幾天也等不到一個買主。
情急之下,漢斯找到搞營銷的好友洛克,希望他能幫忙解決這個難題。經過一番謀劃,一個絕妙的創意誕生了。
一周后,各種大大小小的媒體爭相報道一個新聞:“一位名叫湯姆·伯丁漢的27歲男子,花15.5英鎊在網上訂購了一雙熊掌模樣的休閑拖鞋,結果收到貨時卻驚訝地發現,右腳的鞋子竟然比他預留的尺寸大了近100倍,足有家用汽車那么大!”伯丁漢興致勃勃地鉆進巨鞋照了張照片傳到網上,為了提高可信度,他把訂購此鞋的網店———也就是漢斯的網店地址附在了下面。一時間,這個事情被傳得沸沸揚揚。
一切皆在意料之中,漢斯小店的人氣在一夜之間便飆升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人們在看到新聞后出于好奇,都會進到照片下面的網店去看看。這時候,漢斯已經在網店的主頁上發布了一則聲明:因工作失誤,誤將客戶湯姆·伯丁漢訂購的14.50碼的拖鞋看漏了小數點,以至于按照1450碼的尺寸提交給工廠,當時誤以為這只巨型鞋是用于櫥窗展示之用,所以沒有進行核實便提交生產,本店愿為此給您帶來的不便道歉并進行賠償。
看到這則聲明,人們都被漢斯的真誠所感動,大都順便買些東西,以后逐漸成為常客。短短一個月,小店便為漢斯賺到了20萬美元。
感悟:創意是成功的源泉。其實創意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一個小小的創意,有時便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哲理小故事 篇4
十幾歲的桑德斯經常為很多事情發愁。他常常為自己犯過的錯誤自怨自艾;交完考試卷以后,常常會半夜里睡不著,害怕沒有考及格。他總是想那些做過的事,期望當初沒有這樣做;總是回想那些說過的話,后悔當初沒有將話說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老師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大家都坐了下來,望著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這堂生理衛生課有什么關聯。
過了一會,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突然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同時大聲叫道:“不好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邊,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對大家說,“我期望大家能一輩子記住這一課,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你們能夠看到它都漏光了,無論你怎樣著急,怎樣抱怨,都沒有辦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點思想,先加以預防,那瓶牛奶就能夠保住。但是此刻已經太遲了,咱們此刻所
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丟開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哲理小故事 篇5
一對年輕的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第二天早上,當他們吃早飯的時候,年輕的妻子看到了新搬來的鄰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對丈夫說道:那些衣服洗得不干凈,也許那個鄰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許她需要好一點的洗衣粉。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語。
就這樣每次鄰居洗衣服,妻子都會這樣評論對方一番。
大概一個月后,年輕的妻子驚奇地發現,鄰居的晾衣繩上居然懸掛著一件干凈的衣服,她大叫著對丈夫說:快看!她學會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誰教會她這個的呢?
她的丈夫卻回答到:?我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然后我把玻璃擦干凈了。
哲理小故事 篇6
有一位知名畫家,對登門求教的青年畫家總是很耐心地給人看畫指點,常常一耽擱就是大半天。對于有潛力的青年畫家,他還熱心地向有關部門、媒體推薦,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他的時間很寶貴,但提攜后輩完全是盡義務的。于是,就有人不解地問他:“您隨便畫一幅畫就是幾千上萬塊錢,多畫點畫多好,何必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些小人物的身上?”
他愣了愣,然后笑著說:“40年前,我拿了自己的畫作到了省城,想請自己敬仰的一位畫家指點一下。那畫家看我是無名小卒,連畫軸都沒讓我打開,就推說自己有事,下了逐客令。因為這件事,我發奮學藝,總算有了一點小名氣。但我時刻記得那一次冷遇,時刻提醒自己,一個人是否形象高大,并不在于他所處的位置,而在于他的人格、胸懷、修養。雖然給青年人指點浪費了我的時間,但卻有可能成就這個青年的一生。我們現在有機會站在山頂上,在我們往下望的時候,如果我們肯在關鍵的時刻扶年輕人一把,將來年輕人也許會有同樣的機會站到山頂上。”
問他的人沉默了,站在山頂上往下望,會從我們來時的路上看到別人未來的人生。
哲理小故事 篇7
“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第三天。
正在為排兵布陣發愁的將軍馬歇爾想到了一個陸軍上校。因為多年前的一次演習,這位陸軍上校出色地完成了艱難無比的保障任務,他給馬歇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當他推開陸軍參謀長辦公室的大門,馬歇爾開門見山地問:“我們在遠東太平洋的行動方針將是什么?”
上校聽了這個問題,知道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問題,但并沒有因為要在將軍面前表現自己而信口開河,而是誠懇又冷靜地答道:“將軍,我需要幾十分鐘時間來考慮這個問題。”
正是這一并非最佳之回答,改變了“二次大戰”的走向。因為馬歇爾正在尋找的,恰是一位能夠三思而后行的統帥,而非一位僅能攻城略地的猛將。正是這位沒干過連長、營長,也沒當過師長、軍長,更沒有指揮過一支部隊打過任何硬仗的上校,在此后的四年時間里,擔當起300萬大軍的統帥,成功指揮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并被擢拔為五星上將,與當初的伯樂馬歇爾將軍平起平坐。他就是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美國第34任總統。
世間的許多人,都在為機遇姍姍來遲苦惱不已;但很少有人知道,正是人們面對機遇時的機智、機靈、機敏,常常讓他們與機遇失之交臂。
哲理小故事 篇8
非洲的尼羅河里生活著一種全身碧綠的蝦子,當地人都叫它“綠蝦”。
這種綠蝦的奇特之處不在于它的顏色,而是它的生活方式。
綠蝦的一生都生活在扁魚的嘴里,這聽起來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令人驚奇的是,相對于瘦小的綠蝦來說,扁魚是龐然大物,而綠蝦在扁魚的嘴里生活得優哉游哉,絲毫不擔心扁魚會吞下自己。后來,漁民們終于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原來,弱小的綠蝦有一門絕活,那就是會不停地晃動自己身體來吸引其他小魚成為扁魚的美餐。如果沒有綠蝦的幫助,扁魚覓食將會變得很困難。而綠蝦呢,也樂于為扁魚效勞,因為一旦離開扁魚的保護,它們很快就會成為其他生物嘴里的快餐。
對于扁魚和綠蝦來說,這是相互利用的關系。扁魚被綠蝦利用,是借助強者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綠蝦被扁魚看重,是為了方便自己覓食。如果不是被雙方利用,綠蝦和扁魚或許就永遠也找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不僅是動物界,人類也是如此。
當你被別人利用的時候,你也在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并從中發現自身與眾不同的價值,從而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生存之道。
哲理小故事 篇9
他出生在英國的博爾頓,是一名動物標本剝制師,常年與各種各樣的動物打交道。工作枯燥前途渺茫,這讓他很苦惱。
有一天,他來到家附近的天鵝飼養廠。河邊散落著一片片潔白的羽毛,此時正是天鵝換羽期,每到換羽期,在河邊嬉戲的天鵝都會脫落下許多羽毛。他小心翼翼地撿起來凝視著,這么漂亮的羽毛就這樣零落在泥水里,多么可惜呀。
他把幾片羽毛放在掌心里,潔白的羽毛有著一種靈動的美。他突然間想起,有一年曾在新西蘭,看到那里的毛利人,用羽毛來制作藝術品,但那種藝術品很粗糙,就是把幾根羽毛用一種膠,粘貼成各種動物形狀來出售,毫無美感而言。但卻激起了他的靈感,如果在這些羽毛上畫出漂亮的圖案,那么這些羽毛不再是隨意丟棄在河邊的廢物,而將成為人們欣賞的藝術品。
他馬上沿著河邊,把那些散落的羽毛,一根根地撿起來,寶貝似地捧回家里。此前的他從來沒有拿過畫筆,一切都將從頭學起。他把這些臟兮兮的羽毛清洗干凈,用鑷子將一片片羽毛拉直展開,然后在上面作畫。這是一項緩慢而艱辛的工作,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重新開始。他幾乎足不出戶,潛心研究創作,整整四年時間,他的羽毛畫終于成功問世。
藝術之美來源于發現和創造,誰能想象得出如此輕薄的羽毛上竟能繪畫,而他不僅給這些輕盈的羽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變成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色彩斑斕。他就是英國的藝術家伊恩?達維。
如今,達維的每幅“天鵝羽毛畫”要賣到700英鎊的高價,不僅成為威爾士現代藝術博物館中的展品,還榮幸地成為格格斯特郡自然藝術博物館的常駐藝術家。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我們要用心去品味生活,發掘生活中的美并給予創造,那么小小的羽毛,也能成就美麗的人生。
哲理小故事 篇10
一個人在森林中漫游時,突然遇見了一只饑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逃開,但是老虎緊追不舍,他一向跑一向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斷崖邊。
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死,還不如跳入懸崖,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他縱身跳入懸崖,十分幸運地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
正在慶幸之時,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只兇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但轉念一想:“獅子與老虎是相同的猛獸,被什么吃掉,都是一樣的。”
剛一放下心,又聽見了一陣聲音,仔細一看,兩只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干。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干跌死,總比被獅子咬死好。”
情緒平復下來后,他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從沒吃過那么好吃的梅子,他找到一個三角形的枝丫休息,心想:“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于是靠在樹上沉沉地睡去了。
睡醒之后,他發現黑白老鼠不見了,老虎和獅子也不見了。他順著樹枝,留意翼翼地攀上懸崖,最后脫離了險境。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饑餓的老虎按捺不住,最后大吼一聲,跳下了懸崖。
黑白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地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崖下的獅子展開激烈的打斗,雙雙負傷逃走了。
哲理小故事 篇11
曾經有一位柔道冠軍在教學生時說過這樣一句話:“要像楊柳一樣柔順,不要像橡樹一樣挺拔。”生活中,我們可以在不可避免的暴風中彎下身子,也可以因強烈抗拒而被摧折,這都取決于你自己的選擇。但是,要明白的是,只有學會接受,你才能以一種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懷來享受已有,你才不會在抗拒中過早夭折。
有些人天生骨子里就散發著一股清高勁,凡事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標準,有自己的做人原則,一旦別人的舉動不在自己的標準和原則之內,就開始疏遠、鄙視他人。他們認為自己鶴立雞群,周圍的人都不配與自己一起交流,一起同樂。這樣就免不了被他人疏遠。
李莉是一個典型的職業女性,她本科畢業后來到上海一家宣傳公司做業務助理,煩雜的工作讓她逐漸生厭,在公司的發展空間又小,于是兩年后選擇離開。之后李莉又到了一個教育機構做會計,同樣因為越做越覺得沒意思,很快就再次離開了這個單位。
對工作的百般挑剔,讓李莉萌生了繼續深造的想法。懷著對深造的憧憬和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美好規劃,她不惜花上幾年的時間重歸校園。兩年后李莉獲取北京一所名校市場營銷的碩士學位,接下來的三年李莉又繼續攻讀國際管理專業的博士,并最終拿到博士學位,胸有成竹地走進人才市場。
李莉的高學歷使她在求職的過程中很是順利,但是由于她還是和原先一樣,只要是身邊工作的環境、同事以及工作中稍微出現一點不順自己心意的問題,便不停地抱怨。而且對于有些同事的工作習慣,她也很是看不慣,時常在工作中對他人大加指責。于是,李莉很快在辦公室便成了孤家寡人一個。后來李莉又辭去了這份工作,緊接著又跳了好幾次糟,結果都不甚滿意,最后反而拿著高學歷而一事無成。
有句話叫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伙伴。所以,我們做人不要太苛刻,看問題不要過于嚴厲,否則,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與你打交道,就像水過于清澈養不住魚兒一樣。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一些“毛病”,朋友間要互相體諒,不能求全責備,不要總挑別人的“刺”,看人家的不足。既要接受他人的優點,也要接受他人的缺點。“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比如說,你愛干凈,有的同事就是不太講衛生;你喜歡安靜,有的同事天生就愛熱鬧不管別人是對的,還是錯的,不管自己喜不喜歡,都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平常心,寬容待人,不能隨意批評別人。這樣,別人才能與你友好相處。
因此,千萬不要自命不凡,自以為了不起,對周圍的人一律瞧不起。實際上這樣做是愚笨至極,更是得不償失。你等于自己給自己砌起一道高墻,有意割斷與別人的自然聯系,讓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絕地。如果你想要融入某個圈子的話,就不要太挑剔圈子成員的某些共同的、在你看來是缺點的“缺點”。不要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要懂得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
陸民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他會不停地向旁邊的同事說:“修理工這活太臟了,瞧瞧我這衣服,好像從來沒有洗過。”“天天都累死了,真羨慕人家天天坐辦公室的人啊。”“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他總是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干活。因此,他每時每刻都窺視著師傅的一舉一動,稍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幾年過去了,當時與陸民一同進廠的3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獨有陸民,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
哲理小故事 篇12
一懶人整天抱怨上天沒讓他出生在豪門之家,憤怒于大千世界沒給他一席發財之地,甚至痛恨財運之神偏心,一直沒讓他發大財。絕望之下,懶人想盡一切辦法,找到了山上的大師,并將內心的不滿一股腦兒全都倒給了智者,期望他能給自己指明一條能迅速發財致富的道路,最好是越快越好。
大師聽完他喋喋不休的抱怨之后,平靜一笑說:“這個很簡單,我可以告訴你發財致富的道路。”
懶人大喜,忙伏地作膜拜狀,且一臉虔誠地等著智者的答案。
“多一些辛勤汗水,少一些懶惰之心;多一些堅定之心,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智慧,少一些貪欲……”
“不不不,我不想聽這些大道理,”懶人迫不及待打斷了大師的話,“你只要告訴我,什么辦法能快速致富,最好是立即、馬上。”
大師長嘆一聲:“唉,我可以告訴你發財致富之道,卻實在沒有快速致富,特別是立即致富的答案呀。”
大師看懶人一臉失望之情,微微一笑,“不過,我可以滿足你的一個愿望,只能是一個。”
懶人大喜過望,脫口而出:“我要全世界的錢現在就全都屬于我。”
懶人話音剛落,大師點了點頭,念了聲佛號,只見大把大把的錢突然從天而降,鋪天蓋地往懶人身上砸去。
最終,懶人的愿望實現了。但是,懶人最終卻被大把大把的錢砸死了。
看著壓在身上數也數不清的錢,懶人臨死前氣若游絲地說:“原來,即使想賺再多的財富,還得要一個能夠接得下的容器。”
大師長嘆曰:“世間萬物,凡欲所求,即使再多的財富,也必經辛勤拼搏、腳踏實地鑄就的容器,方能容納得下。”
哲理小故事 篇13
他姓弗萊明,是一個貧窮的蘇格蘭農夫。
一天,當他在田里辛勤勞作時,聽見附近沼澤地里傳來呼救聲。他丟下手上的活跑過去,看到一個男孩陷在黑色的爛泥里。驚恐的男孩尖叫著,掙扎著,但越陷越深,腰以下部分已經陷入泥中。農夫弗萊明沉著勇敢地把這個少年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第二天,一輛華麗的馬車停在了蘇格蘭人貧瘠的土地上。一位氣度不凡、衣著華貴的貴族走下馬車,對農夫說自己是被救男孩的父親。
"我要報答你,"這位貴族說,"你救了我兒子的命。"
"不,我救他不圖回報。"這位蘇格蘭農夫說,擺擺手拒絕了貴族的提議。
這時,農夫的兒子從簡陋的農舍里走出來。"那是你兒子嗎?"貴族問。
"是的。"農夫驕傲地回答。
"我要和你簽訂個協議。請允許我給你兒子提供和我兒子一樣的教育。如果這個男孩像他的父親一樣勇敢和善良,他無疑會成為一個讓我們所有人都為之驕傲的人。"
第56節:這次拯救他生命的是什么
農夫的兒子的確做到了。他進了最好的學校讀書。從倫敦圣瑪麗醫學院畢業,后來因發現青霉素而成為享譽世界的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
許多年后,從沼澤里被救出來的貴族的兒子患上了肺炎。這次拯救他生命的是什么?是青霉素。
這位貴族的名字是什么?倫道夫·丘吉爾勛爵。他兒子的名字?溫斯頓·丘吉爾,大名鼎鼎的英國前首相。
哲理小故事 篇14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哲理小故事 篇15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哲理小故事 篇16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后火被撲滅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并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哲理小故事 篇17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著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松了。當然,這是基于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
后來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著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贊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 :有什么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么。
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
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哲理小故事 篇18
一個農夫的家里總是有老鼠到訪,于是他安裝了一個捕鼠器。
一只老鼠透過墻壁上的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擺弄一個捕鼠器,急忙跑到農場的院子里發布警報。
但院子里的雞、豬、牛等動物均一笑置之,認為與自己無關。
當天晚上,一條毒蛇被捕鼠器夾住了,農夫的妻子趕來查看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為給住進醫院的妻子補身子,農夫把雞殺了。
鄰居和朋友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輪留照顧農夫的妻子,為了款待他們,農夫又把豬殺了。
后來農夫的妻子毒發不治而死,許多人前來參加葬禮,于是農夫又殺了牛款待。
一個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雞、 豬、牛等動物失去了生命。
故事寓意:
小朋友們,你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什么呢?有些時候你所遇到的事,其實已經有人告訴你了,你自己不留意最后導致缺口越來越大,最后的結局一定是失敗了。我們不要認為一切事都說的那么無關緊要,我們要盡量懂得體諒對方,對方告訴你的某些事,對你來說都是一個選擇!千萬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哦!
哲理小故事 篇19
從前,某個國家的森林內,喂著一只兩頭鳥,名叫“共命”。這鳥的兩個頭“相依為命”。遇事向來兩個“頭”都會討論一番,才會采取一致的行動,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兒筑巢棲息等。
有一天,一個“頭”不知為何對另一個“頭”發生了很大誤會,造成誰也不理誰的仇視局面。
其中有一個“頭”,想盡辦法和好,希望還和從前一樣快樂地相處。另一個“頭”則睬也不睬,根本沒有要和好的意思。
如今,這兩個“頭”為了食物開始爭執,那善良的“頭”建議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進體力;但另一個“頭”則堅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對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氣。和談無法繼續,于是只有各吃各的。最后,那只兩頭鳥終因吃了過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
在一家公司內,每個組織之間的關系就好像是個大家庭,成員中的兄弟姐妹,應該和和氣氣,團結一致。若發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大家應開誠布公地解決,不應將他人視為“敵人”,想盡辦法敵視他。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家公司內服務,一旦某個組織潰不成軍時,其他組織也將深受其害。
親密是介于組織、主管和員工之間的一條看不見的線。有了親密感,才會有信任、犧牲和忠貞。
哲理小故事 篇20
寺廟里新來了一個小沙彌。
那天,師父派小沙彌去菜地種菜。山上的土壤貧瘠,這一小塊菜地,是師父領著眾僧經過好幾年才開墾出來的。
可是,小沙彌準備播種的時候,發現菜地與鹽堿地之間有一尺多寬的空地,看得出來,這空地土壤肥沃,這么空著太浪費了,于是小沙彌自作主張,在這一尺多寬的空地上也種上了青菜。
半個月后,小沙彌發現四周的青菜葉子開始發黃,甚至整棵都蔫了。
他慌了神,忙找來了師父,師父說:“把菜地四周邊上的青菜拔掉,重新留出一尺的空地。”
小沙彌照著做了,經過一段時間,菜地里的青菜重新恢復了生機。
對此,小沙彌疑惑不解,師父意味深長地說:“不被壞事物侵染的最好辦法就是劃清界限,不管對人,還是對事,都應以一尺為戒。”
聽完師父的話,小沙彌頓時如醍醐灌頂……
感悟:
生活往往不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那個樣子,都有他的另一面。善與惡,天堂與地獄,往往真滴只有一線之隔,一念之差,關鍵還得看你自己的心。
就像佛法所言:“佛與魔,善與惡,皆在一念之差。向善即是佛,向惡既是魔。”
哲理小故事 篇21
森林里有一只很著名的狗熊,他的著名之處在于:每年冬天森林里有獵人來獵熊的時候,只有它能逃脫。
于是,一只年輕的熊前來求教。老熊卻先問他是否見過獵人如何獵熊。
原來,根據當地的捕獵習慣,獵人們在獵熊的時候通常都會采取圍捕的方法——幾個獵人帶著幾條獵狗聯合起來,先將冬眠的熊從樹洞里趕出來,然后四面出擊,一步步縮小包圍圈,最后將已經暈頭轉向的熊逼入羅網。
年輕的熊向老熊轉述了他聽來的獵熊場面,老熊表示他說得沒錯,隨后又問它是否聽說過有哪頭熊被獵狗咬傷的事情。年輕的熊想了想,竟發現森林里的熊多是被獵人活捉,沒聽說過有哪頭熊被獵狗咬傷過。
老熊告訴年輕的熊:狗不咬熊是因為它們知道打不過熊。獵狗們只是在周圍狂吠,目的就是把熊嚇懵,使其迷失方向,最終逼入羅網——這就是獵人們獵熊的奧妙所在。所以逃脫的秘訣就是:首先不要被嚇暈,因為沒有誰敢上前攔住一頭熊,而熊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從冬眠中清醒過來,然后辨清方向一路跑下去。
哲理小故事 篇22
三只蜥蜴結伴同行,要走出故鄉尋找新的生存環境。這天,他們走進一片森林。這里空氣濕潤,食物又多又美味。第一只蜥蜴覺得地方不錯,決定就在這里住下了。于是,他借著光影,慢慢改變膚色,漸漸地融進了周圍的環境中。
第二只蜥蜴看了看自己弱小的身體,又警惕地打量著這個全新而陌生的地方。覺得這個地方雖然不錯,但對于他來說還不夠理想。于是,他開始著手修建一個堅固的窩,希望將這里改造成真正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
第三只蜥蜴覺得這個地方與自己的理想差距很大,根本不適合自己。他既不愿像第一只蜥蜴那樣改變自己,也不愿像第二只蜥蜴那樣僅僅為了一個住處而大費力氣。盡管前兩只蜥蜴竭力勸說,但第三只還是執意離開了。
在接下來的一年里,第一只蜥蜴不斷地改變膚色自由地生活在不同的美景里。第二只蜥蜴也在建好的隱蔽住所里生存了下來。
一天,一只麻雀給他們帶來了第三只蜥蜴的消息:第三只蜥蜴的消息:第三只蜥蜴找遍所有能找的地方,始終沒能找到他心目中那個十全十美的地方,最后在尋找的路上累死了。
哲理小故事 篇23
有一個鎮子受到了洪水的襲擊,鎮上的牧師被困在了教堂的房頂上,他口中念念有詞,祈禱上帝來救他。
遠遠地他看見鎮上的木匠抱著一塊門板飄過來,木匠奮力游到牧師身邊,要他從房頂上跳下來。牧師看了一眼木匠,拒絕道:“這太危險了!我已經祈求上帝來就我了,你自己逃走吧。”木匠抱著門板游走了。
過了一會兒,鎮上的漁夫劃著小漁船過來了。漁夫要牧師跳到自己的小船上。牧師看了看,覺得自己不可能登上去。于是他說:“這太危險了!我相信上帝會救我的。”漁夫駕著小船走了。
洪水越來越大,牧師對上帝的祈禱也越來越虔誠。又過了一會兒,幾個消防隊員架著救生艇過來了,水流湍急,救生艇無法靠近牧師,只能一次次將艇上的繩子拋給他,可每次都拋不到合適的位置。牧師對消防隊員們高喊:“不要浪費時間了,上帝會救我的。”
……教堂終于在牧師的祈禱中塌了。牧師上了天堂。
見到上帝,牧師很生氣地責問上帝為什么不救他。上帝無奈地說:“我給了你一塊門板,又給了你一艘小船,最后還派了幾個消防隊員去救你,你還要怎么樣?”
哲理小故事 篇24
一個貧窮的年輕人來到一個村子里找活干。村民們覺得他可憐,看他又年輕,就給了他一把斧子,對他說:“我們村子也不富裕,不過這山里有很多樹木,如果你愿意,可以靠打柴為生。”就這樣,年輕人在村邊的一個窩棚里住了下來,成了一名樵夫。
時間長了,樵夫和村民漸漸熟了。他告訴村民想給自己蓋一棟房子,打算在這里長期定居下來。村民們雖然覺得這小伙子不錯,但都勸他不要想太多——賣柴掙的錢也就僅僅能夠糊口,蓋房子談何容易?
年輕的樵夫沒說什么,但大家發現他從此每天進山都會多砍一些樹干回來,這些樹干被樵夫加工成一根根椽子和梁柱,幾個月過去了,一座房子的雛形居然形成了。
然而,就在房子即將落成的時候,一場森林大火席卷了村子,村民們紛紛出逃。等再回來的時候,村子所有的房子都成了廢墟,村民們望著自己的家園號啕大哭起來,只有樵夫一人瘋了似的在廢墟中找來找去。過了好半天,樵夫興高采烈地回來了。沉浸在悲傷中的村民們都覺得他一定是精神受到了刺激。沒想到樵夫回到村民們中間,給他們展示了他在廢墟中找到的寶貝——村民們送給他的那把斧子。樵夫認真地說:“只要這把斧子在,我們就能重建家園。”
哲理小故事 篇25
約翰·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小時候,在大家眼中,杜威是一個沉默寡言且不太聰明的孩子。
一年夏天,學校剛擴建完畢,很多地方需要清理。杜威的班級蚊子特別多,尤其傍晚,學生被叮咬得根本無心上課。一天放學時,老師吩咐學生自帶工具,準備進行“滅蚊”行動。第二天,同學們帶來了各種工具,大部分是捕蚊網、滅蚊拍,還有滅蚊藥水等等。
當杜威拿著一把鐮刀走進教室時,同學們都露出了吃驚的表情,老師也不解地問:“你帶鐮刀干什么?”
杜威回答:“滅蚊子呀!”同學們忍不住大笑起來,用鐮刀滅蚊子?
真是天大的笑話!杜威輕輕地搖了搖頭,不置可否。
接下來,同學們在教室里忙了起來,直到累得筋疲力盡,蚊子還是不斷冒出來,怎樣都消滅不完。
而杜威呢,他獨自走出教室,來到后面的一片雜草叢旁,揮舞鐮刀割起草來。同學們發現,隨著雜草的清除,加上大家的努力,蚊子似乎消失了。
同學們這才佩服起杜威來,杜威則紅著臉說:“昨天我發現,教室后面的雜草叢才是蚊子的來源和藏身之處,只有把雜草清理掉,蚊子才會徹底消失。”
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徹底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
哲理小故事 篇26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鐘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一職。
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由于主持沒有提前公布工作標準造成的。
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鐘的標準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
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
缺乏工作標準,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不統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
因為缺乏參照物,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導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標準盡量做到數字化,要與考核聯系起來,注意可操作性。
哲理小故事 篇27
一位國王忽然心血來潮,要到那些偏遠的鄉間旅行。結果因為道路崎嶇不平,遍地碎石子,咯得國王雙腳疼痛難忍而敗興而歸。等回宮后,氣急敗壞的國王一邊揉著青紫的雙腳,一邊憤憤不平地下了一道圣旨:“把全國的道路給我用牛皮鋪起來!”而且他還頗有“人文關懷”,認為這樣大動干戈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國百姓的雙腳著想……于是越想越覺得應該鋪路。
可問題是就是把全國的牛都殺掉,也不夠用來鋪路。然而圣旨如山倒,誰敢不從?于是百姓們只得搖頭嘆息。這時,有一位聰明的仆人斗膽向國王進言說:“與其勞師動眾犧牲那么多牛,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雙腳呢?”國王如夢方醒。
當我們的前進目標遇到阻礙時,與其去“愚公移山”般地改變外界,不如“反求諸已”,去首先改變自己——同樣,當我們要進入的市場尚不成熟時,與其做一個栽樹與人的先烈,不如學會調整自己的目標與節奏——同樣,當職業經理人進入一家新企業,發現諸多看不入眼的“怪現象”時,與其螳臂擋車地去改變企業,不如先改變自己,融入進去。
哲理小故事 篇28
有個騙子,他拿著一根他從沒見過的草到處去兜售,他心想城里人太聰明不好騙,不然把這株草拿到鄉下去買,鄉下的人沒見過大世面,最好騙了。
于是騙子來到了鄉下,他在一條比較繁華的街道上,站好,然后大聲的吆喝道:“大家快來瞧,快來看呀,這是一株神奇的仙草,它能包治百病,不管用不要錢……”
經過他這么一吆喝,他的身邊聚集了許多的人,人們見他兩手空空,都忍不住問:“你那包治百病的神奇仙草在那里?”
騙子說:“大伙先別急,排好對,因為這草數量有限,不可能所以人都得到,所以我只能向一部分人提供仙草。”
眾人聽了更加好奇,你擁我擠的排了長長一條隊。騙子見時機成熟,伸手在懷里掏出了那株不知名的草,舉給眾人看。
眾人看完不但沒有購買,反而一哄而散了。
騙子很不解,大叫著:“你們怎么了,怎么不買仙草了嗎?”
這時站在他身邊的一個鄉下人說:“你手上的根本不是仙草,是一種喂豬的野菜,在鄉下連小孩子都認識,你別指望在這里騙人了。”
騙子這一聽才傻了眼。
自己不知道事情,就以為不如自己的人也不知道,真是愚蠢。
哲理小故事 篇29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
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愛貓撲。愛生活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
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哲理小故事 篇30
孔子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事情已經這樣了,人已經得了大病,既然已經無法挽回,就不必說,不必諫,不必歸咎。
同樣的道理,老孫的女兒交了個男朋友,老孫怎么看怎么不順眼,信誓旦旦地說就算打死女兒也不準她嫁那小子,搞不好還挖出一堆那“渾小子”的爛事。你聽了也覺得確實是一朵花插在牛糞上。
但是漸漸地老孫不吭氣了,遇到你甚至避談她女兒的男朋友。這時候你該怎么說?主動問“你女兒還跟那個小混蛋來往嗎”,還是先打破僵局說:“老孫哪,我覺得你這個人有偏見,其實我看你女兒那個男朋友很不錯,你女兒比你有眼光。”你這么說保證萬無一失。因為如果“他們”已經吹了,老孫大不了說:“當然混蛋,已經拆了!”表示老孫厲害,他贏了。
相對的,老孫可能突然臉上一亮:“沒想到你還真會看人,可不是嘛,經過這陣子的觀察,那小子還真不差。”接著他很可能說:“下個月他們要結婚了。”
突然間,你發現老孫由躲著你,變成跟你特別親近。為什么?因為她女兒非嫁那渾小子不可,他軟化了。而他過去所有詛咒的話,都回到了他身上,好像自己打了自己一個耳光。而你,主動為他解了圍。
哲理小故事 篇31
一位漁民告訴我,因觸礁傾覆的船比被颶風掀翻的船要多。人生的許多關頭不在于抗風雨,而在于補漏洞。
一位園丁告訴我,不是所有的花都適于肥沃的土壤,沙漠就是仙人掌的樂園。人生的許多成敗不在于環境的優劣,而在于你是否選對了自己的位置。
一位羊倌告訴我,他很快活,因為他可以與野花攀談、與飛鳥對話,隨白云飄蕩、隨綠草起舞。人生的許多空虛不在于人的孤獨,而在于心的寂寞。
一位廚師告訴我,真正的好湯從不添加味精,而是慢慢熬成的原汁。人生的許多檔次不在于外在的包裝,而在于內在的品質。
一位煉鋼工人告訴我,煉鋼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滾燙的鋼錠放到冷水里急驟降溫。人生的許多輝煌不在于狂熱地宣泄,而在于冷靜地凝結。
一位教師告訴我,他發現,上課積極提問的學生比認真聽講的學生進入社會后有更強的適應能力。人生的許多境界不在于跟隨,而在于自己探求。
一位畫家告訴我,大師的作品常常留白,太滿太擠容易使人失去想象的空間。人生的許多魅力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對缺憾的回味。
一位高僧告訴我,如來并不住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就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于千山萬水,而在于咫尺之間。
哲理小故事 篇32
一個獵手非常喜歡在冬天打獵。這天,天氣異常寒冷,獵手準備到幾十里外的鄉下去。到達鄉間野地不久,他就驚喜地發現了鹿留下的痕跡。在鹿痕的引導下,獵手來到了一條結冰的河流跟前。
河面完全被凍冰所覆蓋。雖然冰面上明顯地留下了鹿走過的蹤跡,但能否承受得了一個人,獵手并沒有一點把握。
獵手伏下雙手和膝蓋,開始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起來。當他爬行到將近一半的時候,他的想象力開始空前活躍起來。他似乎聽到了冰面裂開的聲音,他覺得隨時都有可能跌落下去。巨大的恐懼向獵手襲來,但他已經爬行得太遠了,無論是爬到對岸還是返回去,都危險重重。他的心在驚恐緊張中怦怦地跳動個不停,趴在冰面上瑟瑟發抖,進退兩難。
就在此時,獵手聽到了一陣可怕的嘈雜聲。一個農夫駕著一輛滿載貨物的馬車,正悠然地駛過冰面。當農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滿臉驚恐不安的獵手時,一臉莫名其妙。
很多時候,我們躊躇不前,并非因為外界的阻擋,而是受到了內心的羈絆。
哲理小故事 篇33
塞隆蓋地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大群隨水草而居的代號A的角馬,在它們遷徙的途中有三頭獅子緊緊地追隨著它們,這三頭獅子組成了一個代號BY的組織,其中代號為M的獅子領頭,另外兩頭代號分別是分別是Y和F。
如果正面沖突,單打獨斗,每一頭雄性角馬都可以與一頭獅子抗衡,群起而攻之這三頭獅子將死無葬生之地,但是這一大群角馬卻絲毫沒有集體力量大的概念,角馬中也有驍勇善戰的,它們的代號分別是S、B、K,三頭獅子卻緊緊團結在一起,它們先是屠殺了S,而后又殺死了B,如今把K也殺死了,三頭獅子高興地說:“A這一群角馬群馬無首了,任我們宰割吧!”
這一群角馬中唯一有一點反抗精神的是B,它學習非洲野牛的精神,報復了一下獅子M,獅子M受傷以后用舌頭舔著傷口,很久都沒有進行掠殺行動,獅子并不可怕,可悲的是角馬不覺醒,所以它們始終處于被殘酷屠殺的境地。
世界上沒有任何動物是完美無缺的,地松鼠用填埋沙土的方法就能趕走響尾蛇,草原長腿兔采用奔跑中急停的方法可以讓蒼鷹束手無策。
哲理小故事 篇34
最難聽的聲音是嘲諷、譏笑;最好聽的聲音是贊美、鼓掌!
"體驗,是體諒的開始!"當我們被人侮辱、歧視、瞧不起時,我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不愿意"受侮辱、受歧視、被看輕";然而,這也是我們學習到的功課。以后,我們絕不能像那些"沒口德"的人一樣,去無情地傷害別人。
愛默生說過:"用刀解剖關鍵性的字,它會流血!"
真的,聽到別人刺傷我們、沒口德、或刻薄的話,我們的心真的會"流血"。也因此,"會讓別人的心流血"的話,絕不要從我們的口中說出;因為,沒"口德"的人,就沒有"品德"啊!
猶太人說:"天下最好的東西是舌頭,最壞的東西也是舌頭。"
有些話,未經思考即脫口而出,它對別人的殺傷力,比砍對方一刀還痛,痛不欲生。所以,最難聽的聲音是嘲諷、譏笑;最好聽的聲音是贊美、鼓掌!
美善的溝通,是具有極大魔力的!它能融化人際厚厚的冰墻,也會帶給人們快樂與溫暖!
哲理小故事 篇35
有一位農夫,家境貧寒,散淡疏放,疏于勞作。
別人忙于農事時,他卻常常躺在樹邊的樹蔭下自去乘涼。
一次,又值農忙季節,一個下田去干活的鄰居看到他還像沒事人似的悠然躺在大樹下,勸道:"你不該這樣活著。"
農夫問:"那么該怎樣活著?"
精明的鄰居說:"你應該比別人更勤于耕作,春天不要偷懶,夏天不要怕熱,起早搭黑,把你田里的莊稼種好。"
"那以后呢?"農夫問。
"到秋天,你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鄰居說,"你再省吃儉用,又會節余下很多糧食。把節余的糧食賣了,換成錢,又可以買許多田地。有了更多的田,你可以打更多的糧,賣更多的錢。這樣下去,你就越來越有錢,過些年,你就可以蓋深宅大院,買許多螺馬,雇一大群人,替你干活了。"
"那以后呢?"農夫問。"
那以后你就自在了。別人去干活,你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樹蔭下過日子啦!"
"那么,你看現在呢?我不就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樹蔭下嗎?"農夫問。
哲理小故事 篇36
相傳老子的恩師叫常楸。
有一年,常楸老了快病死了,老子趕去探望。老子扶著常楸的手問:“先生怕快要歸天了,有沒有遺教可以告訴學生呢?”
常楸緩緩回答:“你就是不問,我也要告訴你的。”他歇了口氣問:“經過故鄉要下車,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故鄉而下車,不就是說不要忘記故舊嗎?”
常楸微笑著說:“對了。那么,經過高大的喬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喬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說要敬老尊賢嗎?”
“對呀,”常楸又微笑著點點頭。想了一會兒,常楸張開嘴問老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
“在啊。”老子回答道:“您為什么這樣問?”
常楸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又繼續問道:“那你看我的牙齒還在不?”
“一顆也沒有了。”
常楸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頭還能存在,不就是因為它柔軟嗎?牙齒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為它太剛強了嗎?”
常楸摸著老子的手背,感慨地說:“對啊,天下的事情,處世待人的'道理都在里面了,我再也沒有什么可告訴你了。”
哲理小故事 篇37
戰國時期,有一個北方人,要到南方的楚國去。他從太行山腳下動身,騎著馬兒朝北進發,一路上遇人便說:“我要到楚國去!”臉上并且還流露出一股興奮勁兒。
有些路人看到了,好心地勸說他:“到楚國去,應該要朝南走,你為什么反而向北跑呢?”
這個北方人回答說:“不要緊,我有一匹好馬,它可是我國有名的千里良駒,你看它跑得多快啊!”
“不管你的馬跑得怎樣快,朝北走,總是到不了楚國的!”過路人說。
“不要緊,我還帶有充足的旅費哩。”
過路人又說:“旅費多也不濟事,朝北走,無論如何是到不了楚國的。”
“不要緊,我還有一個頂好的馬夫,他可是我國趕馬技術領域里數一數二的高手,我有他幫我趕馬,還怕到不了楚國嗎?”那個北方人說道。
可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馬愈好,所帶的路費愈多,馬夫趕馬的技術愈高,只能是離楚國愈來愈遠。
一個人做事,如果方向不對頭,那么,條件越好,主觀努力越大,就只有使他距離目的越遠。
哲理小故事 篇38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姓葉的員外,他在鎮里很有人緣,很愛幫助窮苦的百姓,于是鎮里的人們也非常尊敬他,大家都叫他葉公。
葉公有個奇怪的嗜好——喜歡龍,他認為龍這種動物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它能呼風喚雨,上天入地,變幻無窮。葉公特意請來了各地的能工巧匠,在他的房屋里,所有梁、柱、門、窗都雕上了龍的花紋,墻壁上繪著龍的生動形象,甚至衣服和被帳上也都繡上了龍。總之,他家里到處都是龍。
葉公好龍遠近聞名,最后被天上的龍知道了,大為感動。龍想:世界上從來沒有如此喜歡我的人。他既然這么喜歡我,那我就真的現身去見見他。
于是有一天,天上的真龍便下降到葉公家里。真龍可不像柱子上雕刻的那般渺小,而是一個龐然大物。龍頭從窗口伸進來,龍尾巴拖在客堂里,搖頭擺尾,吞云吐霧。葉公一看見是真龍,登時嚇得魂飛魄散,轉身就拼命往外逃跑了。
真龍見到這種情況非常失望,才知道葉公喜歡的并不是真龍,而是假龍。
人生哲理:有的時候,真的喜歡某件東西,并不是表面上的喜歡,而是真正的喜歡。做人要表里如一。
哲理小故事 篇39
老酒鬼在柜臺前坐下,要了價值26美分的食品。他吃起來像是真的喜歡吃似的。店主威廉斯先生要他付款時,老酒鬼不撒謊,也不假裝摸衣袋,而是突然亮出衣袋上的一個洞。
他直截了當地說:“沒錢。”
店主吼叫著說:“沒錢你為什么進來吃東西?那食品是我花錢買來的!”
威廉斯先生從柜臺上跳過來,將酒鬼從椅子上推下去,用汽水瓶揍他的頭,然后他退后幾步,看著酒鬼流血,后來有又踢了他幾腳。
我看見酒鬼血流滿地,便走了過去,說:“別打他了,威廉斯先生。我來付那26美分吧。”
酒鬼站立起來緩慢地掙扎著扶住椅子,隨后又扶著柜臺,靠在柜臺上過了一會兒,直到兩條腿不再顫抖得那么厲害。他惡狠狠地看著我:“留著你那26美分吧,你不必付錢,現在不必了。我剛才算付錢了。”
他開始往外走,從我身旁走過時,他伸手摸著我的肩膀說:“謝謝,孩子,不過現在太晚了。你為什么不早些為我付錢呢?”
我感到難為情,我等的太久了,想幫助人已經為時過晚。
光有助人之心是不行的,還需要你及時地付出行動。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掉進洪水中的人,若無人及時伸出雙手,他瞬間就會被沖得無影無蹤。
哲理小故事 篇40
傾聽是一個溫暖的字眼,它可以給人安慰,給人鼓勵,更能給人無窮的力量。
生活中處處需要傾聽。
當好友因家庭變故,而跑到你面前訴苦時,你要學會傾聽;當同學因人際關系的困擾而向你傾訴時,你要學會傾聽;當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向你表述他獲得的成功時,你要學會傾聽……
誰不渴望有人來聆聽自己的心聲。傾聽,它可以使對方獲得輕松的心境,即使你沒能插上話,但你的聆聽早勝過一句句安慰的話語;你伸出的雙手,早已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溫暖;你悲憫的眼神,早已給他們深深的撫慰……你那專注的傾聽,已在無形中愈合了他們一顆即將破碎的心。
我們要學會去傾聽,傾聽母親對我們那雖然平凡但卻飽含濃濃深情的話語;傾聽那位結巴者內心的掙扎與努力;傾聽成功者背后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傾聽那對殘疾夫婦對幸福生活的解讀;傾聽那位因失足而付出生命代價的罪犯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懺悔;傾聽那名勇敢的登山運動員訴說他在饑渴與惡劣的環境中攀登的故事……在傾聽中,我們懂得了愛和寬容。
傾聽春天的鶯歌燕語,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傾聽大海的潮起潮落,讓我們感受到激越和壯美;傾聽長者的教誨,我們如坐春風……
哲理小故事 篇41
插在瓶子里的花。元代的青花瓷,嬌艷的紅唇似的瓣。以為你能給房屋帶來生機卻在某日的清晨發現你竟早已奄奄一息,花瓣滿地,聞不到你的清香,而你的伙伴在花園里花香四溢,爛漫無比,像孩童般充滿朝氣,目光轉向你,你卻老態龍鐘。
喔,那時我才明白,一朵花的悲哀不是秋日的到來,而是被擺弄在花瓶里,孤芳自賞,最后被主人扔入垃圾桶里。
古人發現的早,于是便有了“黛玉葬花”和襲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花自泥土中生長出嫩芽,然后長大,塵土便是她最好的歸宿。正如人,從平凡中來,最后回歸塵土,什么名利或金錢亦不過是墓碑上幾個朱紅的大字或作棺木上一縷卑微的塵埃。
同樣,不想匯入江海,有著自成江河小溪這一愿望亦是水滴的悲哀。
離群的山羊,縱使擁有強健的體魄,驕健的身姿,也不過是狼群用以果腹的食糧……這是它作為一只羊的悲哀。
人亦如此,縱使你才華橫溢,不能融入群體便無所謂“技藝超群”,“艷壓群芳”,孤芳自賞不僅是作為一朵花也是作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如果想要告訴它,請試著融入群體吧!
哲理小故事 篇42
能控制,也還是放棄好。
一位在感情上極度失意者感嘆:“一個人一生之中的悲歡離合,如果能由心控制,那就好了。”聽到他這樣說的人,自然都以為他在異想天開,絕無可能。
若是真可以由心控制的話,那么任何人都會只選擇一個“歡”字,其余一切皆可不論,離、合只不過是一種現象,并不重要,離可以歡,也可以悲;合可以歡,也可以悲,所以重要的只是:歡。
但如果一個人的一生之中,只有歡這一種感覺,那么,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可以說他根本沒有歡。因為若沒有了悲來作比較,如何能知道歡之所以為歡,是和悲大不相同的呢?
人一生下來,就承受大氣壓力,大氣壓力的力道相當強,可是不會有什么人覺察到這種壓力的存在,就是因為一直有這種壓力存在的緣故。一個人的一生之中,若只有歡,就等于無歡,道理也在此。
所以,就算悲歡離合,可以中心控制,也還是放棄這種控制能力,聽其自然的好。若當真由心控制起來,想來一定無趣得很,不會像如今生活那樣,變化無常,多姿多彩。
哲理小故事 篇43
年輕人在射箭大賽中頻頻奪得冠軍,自以為天下無人可比,于是挑戰禪宗大師,大師以精湛的箭術聞名遐邇。年輕人拈箭在手,射向遠處的一頭公牛,正中牛眼,第二支箭射出去,將第一支箭削為兩半,年輕人對大師說:“我很想看看,你如何贏我。”
大師泰然自若,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對年輕人做了個手勢,叫他跟著上山,年輕人出于好奇,也沒再說什么,便跟著大師往山里走。
當他們來到一處斷崖邊,大師止住了腳步,只見一根原木橫在斷崖上,木頭經過日曬雨淋,已呈腐朽之狀,斷崖下就是萬丈深淵,從這座“橋”上過去,足以使人膽戰心驚。
大師跨步來到原木中央,腳下的原木晃晃悠悠,只見他抽出一支箭,拈弓向遠處的一棵樹射去,箭穩穩地射中樹干。
大師從容地從“橋”上下來,平靜地說:“現在輪到你了。”
年輕人木立在原地,看著晃悠悠的木橋和橋下的深淵,連腿都抬不起來,甭說站在原木上拈弓搭箭了。
“年輕人,你的箭術確實一流,”大師說,“不過,你的心術還有待提高。”
哲理小故事 篇44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反間諜隊的高級教官伯尼·費德曼在一次戰地值勤中不幸被德軍俘虜獲。鑒于費德曼的特殊身份,為了從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報,德國審訊員施出了種種手段:嚴刑拷打,心理壓力,耍弄詭計,給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國審訊員無奈地道:“費德曼大概愿意我們折騰他,這樣可以給他機會成為英雄。”但這位鐵打硬漢,最后卻被“出賣”了——“出賣”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弱點。原來,德國人后來把他送到德國一所培養領導間諜的干部學校去,并讓他每天陪同一個教官上大學。
這位教官不知是故意還是有意,每次學員的東西大都是錯誤的。起初,費德曼極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實在忍無可忍了,便情不自禁地批駁了德國人一通并談了美英情報機關的一些內幕,還向德國人提了一些應該怎樣搞清通訊網的建議,自然,這些正是德國人希望知道的。
費德曼的悲劇,在于他容不得褻瀆的職業神圣感和其強烈的敬業精神。德國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將欲取之,乃先誘之,刺激得他“一時技癢”,在維護他的職業尊嚴中落入別人的圈套。
費德曼的敬業,本不是弱點,德國人都能讓它成為弱點,真有弱點的人就更容易被人抓在手里任意擺布了。
哲理小故事 篇45
喀麥隆有一種叫“撤息尼米”的樹,意為兇殘好斗的樹,因此也叫斗樹。這種樹枝丫很多,枝丫上長有許多三角形的棕黑色硬刺,長長的枝條帶著硬刺,像繩子一樣伸展出去,將鄰近的小樹鉤纏,這些小樹被鉤刺得遍體鱗傷,最終死去。
斗樹如此“殘暴”,源于它體內供輸養分的系統很脆弱,因此,它必須采取辦法,把同一區域內和它爭奪養分的植物殺掉,否則,它便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死。
供輸養分系統脆弱,僅從斗樹枝丫上的葉子便可以看出。它的枝條硬刺多而葉片少,斗樹必須通過減少葉片的生長,來降低本就脆弱的供輸系統的壓力。
現實中,有時斗樹傷害周圍別的植物,它自己的下場也不好。因為,在它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上有兩個同樣的斗樹相鄰并處的情況,于是兩棵樹之間便開始爭斗,互相傷害,最后造成兩敗俱傷——要么一起死去,要么一棵樹死去,另一棵艱難地生長,因受傷后,留下的這棵斗樹的供輸系統也會受到傷害導致供應養分的能力更弱,最后也會死去。
斗樹這種通過傷害別人,獲得生存的斗爭方式實在讓人心生憤恨,也為人所不齒,這種殘酷的斗爭方式讓它喪了命。它的死提醒我們,對待競爭對手耍狠的結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逼人太狠終究是害人害己。
哲理小故事 篇46
有一年,一位牧師到歐洲大陸旅行,住在某城市的一個旅店里。一天早上他起床后,樓下傳來的口哨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種悠揚的聲調讓他為之一震。起初,他以為那是一種善啼的鳥類發出的聲音,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可能,因為口哨聲聽來婉轉細膩,極具穿透力。
于是他跑下樓去,想看看演奏者的廬山真面目。他仔細打量每一個他遇見的人,但似乎都不是他們發出的口哨聲。最后,他只好問旅店服務員,是誰吹出如此了不得的哨聲。服務員聽后哈哈大笑,指了指掛在大廳籠子里的鳥。那是一只個頭小小的金絲雀,看上去毫不起眼,然而發出哨聲的正是它。
“究竟用了什么法子,能讓它吹出如此美妙的哨聲?”這位牧師不解地問。
服務員介紹說:“在這只鳥很小的時候,就要對它進行訓練,而且每次訓練前不給它進食,把它餓得有氣無力,然后將它關在一個漆黑的密閉房間里。在這種環境下,除了自己發出的哨聲,鳥聽不到任何其他的聲音。這樣才使得它心無旁騖,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擾,幾天甚至十幾天地重復吹唱同樣的哨聲。日復一日,它的發聲器官逐漸發育成熟,變得適合吹出動聽的口哨聲。經過這種近乎殘酷的折磨后,這只鳥最終練就一副金嗓子。”
——有些成功是折磨出來的
哲理小故事 篇47
有一天柏拉圖問自己的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并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把他帶到了一個麥地旁,讓他在這片麥地里摘一個最大最黃的麥穗回來給他。但有一個要求,只準往前走,不準后退。但結果柏拉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麥地,蘇格拉底問其原由,柏拉圖老實的說:“因為不能回頭,所以我一直不確定自己身邊的是不是最好的,總認為最好的還在前面,但后來發現,后來的還不如之前的好,所以自己什么也沒有摘到。”蘇格拉底笑著說:“這就是所謂的愛情。”
后來,柏拉圖又問老師什么是婚姻,蘇格拉底同樣的讓他在一片樹林里走一遍,同樣的讓他找到一個最大最粗的樹回來。同樣只準向前,不準回頭。這次,柏拉圖帶著一個很普通的樹回來了。蘇格拉底問他為什么帶回來這么平凡的樹,柏拉圖答道:“我一路上是錯過了很多又大又粗的樹,但我怕自己前面的樹比現在的還小還差,所以就選了支較為平凡的。”蘇格拉底說笑著:這就是婚姻。有關柏拉圖的故事很多,其中很多的哲理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好好品味,咀嚼。
哲理小故事 篇48
一只小象出門旅行,在路上碰到了同樣旅行的小豬。小象看著小豬,忍不住哈哈大笑著說:你的鼻子那么短,真是太好笑了,太差勁了,哈哈。小豬反駁道:笑個P啊,你鼻子那么長,就象臉上長個J8似的,還笑呢。兩個小家伙互相嘲笑著前行,繼續他們的旅行路程。
他們來到了一顆蘋果樹前,又紅又大的蘋果掛滿了樹冠膨大的蘋果樹。兩只小家伙不禁口水橫流,垂涎三尺。小象來到樹下,用他的長鼻子輕松地將蘋果擊落下來。于是兩只小家伙開開心心地吃起來。小豬邊吃邊說:原來你的鼻子也不是那么討厭嘛,嘿嘿。
吃完蘋果,他們繼續前行。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塊番薯地。小豬說:看我的。說完,小豬用他的鼻子去拱地,拱啊拱啊,把埋在地下的番薯都拱了出來。于是兩只小家伙開開心心地吃起來。小象邊吃邊說:原來你的鼻子也不是那么差勁嘛,哈哈。
哲理小故事 篇49
一頭來自印度的大象名叫伏蘭特,是一家馬戲團的明星演員,既溫和又敬業。但輾轉各地多年后,有一天它卻無緣無故“發瘋”了,給馬戲團和觀眾們帶來不小的威脅與麻煩。
當地警官要求馬戲團老板處死它,老板無奈答應了。臨刑前有一位戴禮帽的小個子先生匆匆趕來,他竟要求老板給他兩分鐘時間治好大象,并自愿立下生死文書。老板同意后,這位先生進入鐵籠,他果真只用兩分鐘真治好了這頭“瘋”象。所有觀眾起立鼓掌高聲歡呼,馬戲團的明星伏蘭特得救了!小個子先生爾后感情深沉地對老板說:“大象伏蘭特沒有發瘋,它只是思念故鄉,它想回去,所以我用印度語同它談了一會兒心,它從小在印度長大,太想念家鄉了……”
馬戲團老板后來細看生死文書的簽名,發現這位小個子“醫生”竟是英國一位有名的作家和詩人、19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基普林先生。原來,基普林從小就熱愛動物,他曾長期同印度象生活在一起,了解它們的個性,并學會用印度語同大象“談話”。
哲理小故事 篇50
一大清早,鶴就爬起來,拿起針線要給自己的白裙子上繡一朵花,以顯出自己的嫵媚動人。剛繡了幾針,孔雀探過來問她:鶴妹你繡的什么花呀?
我繡的是桃花,這樣能顯出我的嬌媚。鶴羞澀地說。
咳,干嘛要繡桃花哩?桃花是易落的花,不吉祥,還是繡朵月月紅吧,又大方、又吉利!
鶴聽了孔雀姐姐的話覺得言之有理,便把繡好的金線拆了改繡月月紅。正繡得入神時,只聽錦雞在耳邊說道:鶴姐,月月紅花瓣太少了,顯得有些單調,我看還是繡朵大牡丹吧,牡丹是富貴花呀,顯得多么雍容華貴!
鶴覺得錦雞妹說得對,便又把繡好的月月紅拆了,重新開始繡起牡丹來。
繡了一半,畫眉飛過來,在頭上驚叫道:鶴嫂,你愛在水塘里棲歇,應該繡荷花才是,為什么要去繡牡丹呢?這跟你的習性太不協調了,荷花是多么清淡素雅,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多美呀!鶴聽了,覺得也是,便把牡丹拆了改繡荷花……
每當鶴快繡好一朵花時,總有人提不同的建議。她繡了拆,拆了繡,直到現在白裙子上還是沒有繡上任何的花朵。
人生哲理: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立場與決定,一旦決定了的事,就不要因為旁人的否定而輕易做出變化,在處理事件時,要立場堅定,不要猶豫不決,變來變去。
哲理小故事 篇51
有一天,農夫帶著驢子和騾子出門運東西。貨物大大小小的,有好幾袋,驢子和騾子運的東西一樣多。一路上驢子和騾子風塵仆仆,累得大汗淋漓。到了歇息的時候,農夫喂給騾子的飼料總是驢子的兩倍。
驢子十分氣憤地對騾子說:我馱的東西和你一樣,也和你走同樣的路,干同樣的活,可是主人給你的卻是雙倍的飼料,我真是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么!
看起來一樣,實質上還是不一樣!騾子只是這樣回答了一句,就再也沒有說什么。
接著它們又上路了,剛走一會兒,農夫看見驢子走得越來越慢,于是便從它背上拿下一部分貨物,加在騾子背上。又過了一會兒,驢子落下了很長的一段距離,農夫轉回來感嘆道:驢子和騾子就是不一樣!騾子雖然吃得多,但是很頂事!
說完農夫又從驢子背上取了一部分貨物放到騾子背上。最后驢子背上只剩下半袋花生,它這才趕上馱著大堆貨物的騾子。
這時,騾子回過頭對驢子說:喂,朋友,你現在還為我吃雙倍飼料憤憤不平嗎?
人生哲理:豐厚收入的背后一定有更多的壓力和艱辛,當然也有更多的貢獻。當你抱怨待遇不公,嫉妒別人幸運時,想想你自己到底能出多少力,能頂多少事。
哲理小故事 篇52
從前,趙國有戶人家,家中老鼠泛濫成災,于是,他就到附近的中山國尋找一只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一只在中山國是有名的捕鼠好手的貓。只是,它有個比較特別的習慣,即不僅善于捕捉老鼠,還喜歡吃雞。一個多月后,趙國人家的鼠患被消除了,老鼠帶來的困擾不見了,可是隨之而來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家里的老鼠被捉干凈的同時,飼養的雞也被貓吃了個精光。
兒子覺得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便對父親說:這只饞貓吃光了我們家的雞,為什么不把它趕走呢?你有所不知啊,我們家的禍患是老鼠,而不是有沒有雞。試想一下,假如家里沒有雞,頂多在餓時我們不吃雞就是了,還不至于挨餓和受凍!但是假如家里有老鼠,它就會偷吃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物,損壞我們的家具,打穿我們的墻壁,到那時我們就要忍饑受凍了。那樣,豈不是比沒有雞更可怕?照這樣講,我們能把貓趕走嗎?父親告訴兒子說。
人生哲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學會站在整體效益的角度和高度上去考慮問題,用長遠的目光權衡事物的利弊。
哲理小故事 篇53
一個旅客經過一番長途跋涉后,又累又渴,發現前面的大樹底下有一口水井,于是奔過去捧起清涼甘冽的水美美地喝了個夠。大樹底下特別涼快,微風吹來很舒服,由于太過疲乏,他就躺在井旁睡著了。
可是,他的位置十分危險,只要一翻身就會掉進井里。命運之神看到他危險的境地,感嘆地說:人啊人!凈讓我為難!他找到了井水,卻并不感謝我命運之神對他的照顧。可是如果他在這個時候掉進井里淹死了,人們肯定會詛咒我的不公平!
命運之神走過去,正要把他叫醒,旅客果真一個翻身就掉了下去:天啊!命運之神啊!你為什么要這么對我?旅客掉下去的時候喊叫道。
明明是你自己不小心,還把所有的罪過都推給我!先讓你吃點苦頭!命運之神讓旅客抓住一塊突出的石頭,讓他在那里懸掛了足足半天,最后才被一個過路的人救了上來。
人生哲理:人遭遇的不幸和波折大都是因為自己的疏忽和大意。與其抱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感謝上天,畢竟它給了你一個吸取教訓的機會。
哲理小故事 篇54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碼的要求;做好是盡力而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意義相去千里。
許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質粗糙,架構松散,許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質,價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許多藝術品千錘百煉,千雕百塑,量雖不多,品質卻完美,贏得不少眼光與贊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無論人際,無論職場,無論托付,無論交代,無論交易,無論承諾,都應以做完做好為目標。
有位師傅要徒弟整理庭園。第一個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樹,未見庭園之美,反添荒涼之感;第二個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還依地形地貌,植花蒔草,庭園一下變得有氣勢、有特色。師傅對第一個徒弟說:“你做完了。”對第二個徒弟說:“你做好了。”差別立現。
有人為趕做完,草草了事;有人為求做好,費盡心力。結果一個有負所托,一個有了交代。當然評價有所不同。
聰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
哲理小故事 篇55
古時候,有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名山一個寺廟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前去拜訪。
到了寺里以后,先是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了他,很是不高興,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也算小有名氣,方丈卻派個小沙彌來接待,太看不起我了吧?后來老方丈出來后,他對方丈也是表現得十分不滿,態度傲慢。結果老方丈還是非常恭敬的親自為他沏茶,但在倒水時,明明茶杯已經滿了,老方丈還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么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里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干嘛還倒呢?”老方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干嘛還要到我這里求教?
這就是“空杯的心態”的起源,這個故事的道理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想要學習更多的銷售方法,學習好的經驗,就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空杯心態”并不是完全的否定過去,而是要懷著否定或者說放空過去的一種態度,去融入新的工作環境,新的事物,以適應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哲理小故事 篇56
這是美國東部的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推銷員克雷斯的汽車壞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區。野地四處無人,克雷斯焦急萬分,因為,如果不能離開這里,他就只能活活凍死。這時,一個騎馬的中年男子路過此地,他二話沒說,就用馬將克雷斯的小車拉出了雪地,拉到一個小鎮上。當克雷斯拿出錢對這個陌生人表示感謝時,中年男子說:"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去幫助他。"
在后來的日子里,克雷斯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并且將那位中年男子對他的要求同樣告訴了他所幫助的每一個人。
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驟然發生的洪水圍困在一個小島上,一位少年幫助了他。當他要感謝少年時,少年竟然說出了那句克雷斯永遠也忘不了的話:"我不要求回報,但你要給我一個承諾……"克雷斯的心里頓時涌起了一股暖流。
愛心感悟:愛心是無價的,它不需要回報,但卻可以心心相傳。如果說,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顆珍珠的話,那么我們每一個人的愛心都是一根金線。用金線把顆顆珍珠串起來,就是世界上一條最珍貴的無價項鏈!
哲理小故事 篇57
幾個人在風景區游玩,在一處涼亭歇腳休息時,大家看見這個亭子的正中,懸掛著一口巨鐘。
小高很是感興趣,便詢問起撞鐘的價格來,看鐘的老者回答說:“撞一次兩塊錢,你就撞三次吧!”
小高連忙把六塊錢交到看鐘人的手里,然后運足力氣用那根懸掛的圓木撞鐘。每撞一次,鐘聲悠然間,便聽看鐘人跟著喊一聲:“一撞身體棒……二撞保平安……三撞財運旺……”
很快,三次鐘已經撞完了。這時,小高發現看鐘人正在與其他游客閑聊,便乘其不注意,又多撞了一次。
小高正在暗暗自喜,看鐘人卻突然回過身子,對他喊道:“怎么能撞四次呢?這個便宜是不能賺的,你剛才的三次等于白撞了!”
小高一臉不解地問道:“為什么不能撞四次,有什么說法嗎?”
看鐘人笑道:“四大皆空嘛!”周圍的人聽了,全都哈哈大笑起來,只有小高面紅耳赤地呆立一旁。
貪念產生于一瞬間,如果付諸行動,就有可能在瞬間,把原本擁有的一切輸得精光!
哲理小故事 篇58
一個在柏林飽受歧視的波蘭學生曾去拜訪愛因斯坦,請愛因斯坦為他寫一封推薦信,使他能夠順利地在柏林求學。問清緣由后,愛因斯坦答應了他的請求,為他起草了一份熱情洋溢的推薦信。
拿到推薦信之后,滿懷感激之情的年輕人又提出了一個請求:“能不能給我一張有您簽名的相片?”
他要永遠記住這個慷慨幫助他的名人。
“好的,”愛因斯坦接著說,“但是你得答應也送我一張有你簽名的照片,這樣才平等。”
就是這句話改變了這位青年的一生。拿到推薦信后,這個年輕人順利進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學校。他發憤學習,畢業后成為愛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一篇《麥克斯韋場方程的非線性概括》揚名天下。他就是后來飲譽物理學界的科學家英費爾德。
很多年后,英費爾德回憶起這件事,依然淚流滿面:“他的話使我感到平等并給了我自信,他的話是我前進的強大動力……盡管當時他穿了一件皺皺巴巴的上衣,褲子上還掉了一個主要的紐扣,但是什么都影響不了我對他的無比崇敬。”
哲理小故事 篇59
一次,去拜會一位事業上頗有成就的朋友,閑聊中談起了命運。我問: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命運?他說:當然有啊。我再問:命運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奮斗又有什么用?
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但笑著抓起我的左手,說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幫我算算命。給我講了一能生命線、愛情線、事業線等諸如此類的話之后,突然,他對我說:把手伸好,照我的樣子做一個動作。他的動作就是:舉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來越緊地握起拳頭。末了,他問:握緊了沒有?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緊啦。他又問:那些命運線在哪里?我機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他再追問:請問,命運在哪里?我如當頭棒喝,恍然大悟:命運在自己的手里!
他很平靜地繼續道:不管別人怎么跟你說,不管“算命先生們”如何給你算,記住,命運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別人的嘴里!這就是命運。當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頭,你還會發現你的生命線有一部分還留在外面,沒有被握住,它又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命運絕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還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奮斗”的意義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爭取。
哲理小故事 篇60
一位到新加坡游覽了兩個星期的外地朋友,在臨別晚宴上,談起新加坡的名勝,如數家珍。
我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越聽越慚愧。
他眉飛色舞地描繪著的好些名勝,尋幽探秘的好些島嶼,都是我足跡未及的。
不是全然缺乏尋訪探究的好奇心,只是因為這些名勝都近在咫尺,就像是握在掌心里的東西一樣的安全牢靠。心里老想:又飛環掉,急什么嘛!這樣無意識地一日拖一日,一年拖一年。地方慢慢的老去了,人呢,始終沒有把腳步印上去。最最糟糕的是;不去、不看,心里居然也沒有任何遺憾的感覺。
近讀上海女作家查志華女士的散文集《無華小文》,內有一段文字:
人對自己初來乍到的城市都有一種尋訪探究的濃厚興趣,而對自己生活其中幾年幾十年的地方卻常常無意中薄視并怠慢了。所以有人寫詩說:熟悉的地方無風景。
薄視、怠慢。
對對對,身在廬山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置身于廬山的那個人對于氣勢磅礴的廬山心存怠慢。
被怠慢7的風景,可以等即使等上十年八年,那風景,依然嫵媚如昔。可是。倘若被怠慢了的是人才,這人才,可經不起一等再等呀!
哲理小故事 篇61
《文匯報》2月15日刊登解本友的文章說,緬懷王選院士,不僅要紀念他勇于創新的精神,也應讀一讀他生前的一些雋語。
“錯誤地把院士看成是當前領域的學術權威,我經常說時態搞錯了,沒分清楚過去式、現在式和將來式。”——王選說,自己38歲的時候,在電腦照排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處在最前沿,但是是無名小卒;58歲時,當選中國兩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但已離開了具體設計一線;今年68歲,雖然3年前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但離學科前沿更遠了,現在靠虛名過日子。
“名人是過時的人。”——王選說,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態,知道自己是一個過時的人。別人尊重你,無非是自己過去有點貢獻,僅此而已。
“上電視說明科學生涯快結束了。”——王選說,上電視說明我的科學生涯快要結束了,一個處在創造高峰期的科學家是沒有時間頻繁上電視露臉的。媒體記錄的王選院士的這些典型話語,至今讀來發人深思。社會各界大大小小的“名人們”,不妨抽空讀讀這些雋語,像他一樣保持普通人的心態。
【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小故事哲理故事03-07
經典哲理小故事(精選)01-08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01-18
經典哲理小故事04-21
經典小故事的哲理02-19
哲理小故事07-17
經典小哲理故事09-04
哲理小故事06-24
哲理的小故事06-13
哲理小故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