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識作文(通用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普小知識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普小知識作文 篇1
英國劍橋大學最近在一項研究中,分析了10多個國家的人的飲食習慣和癌癥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食用淀粉類食物越多,小腸、結腸和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低。比如,以肉類食物為主食的澳大利亞人,結腸癌發病率是以淀粉類食物為主食的中國人的4倍。
所謂淀粉類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麥等,以及根莖類蔬菜,如土豆、山藥、薯類等,此外,還包括各種豆類和香蕉等含淀粉比較多的水果。
研究人員指出,淀粉類食物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抑制腸癌:一是當淀粉進入腸道后,經一系列反應有助于增加糞便,促使結腸排泄,加速致癌代謝物排出體外。二是淀粉在腸內經發酵酶作用,會產生大量的丁酸鹽。實驗已經證明,丁酸鹽是有效的癌細胞生長抑制劑,它能夠直接抑制大腸細菌繁殖,防止大腸內壁可能致癌的細胞產生。
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選擇含淀粉的食物呢?對于忙碌的上班族來說,超市中粗加工未經去除谷皮的全谷食物,如谷類面包應是首選。購買谷類面包時要注意識別:如果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谷類,說明它的谷類含量的確豐富;如果谷類成分排在其他成分或者糖的后面,說明這種食物里谷類成分不多。還有一個方法是:用手拿著面包,如果感覺面包密實緊湊,有明顯的麥粒,就是谷類含量豐富的面包.
除了谷類面包以外,用蕎麥做成的面條、涼粉、烙餅、蒸餃和米飯等主食也是不錯的選擇。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E的五谷雜糧粥,比如臘八粥、八寶蓮子粥、荷葉粥等則更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科普小知識作文 篇2
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著3種不同的變化。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20世紀初以后,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①長期減慢。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大約增長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xx萬年來累計慢了2個多小時。引起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學家發現在三億七千萬年以前的泥盆紀中期地球上大約一年400天左右。②周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從天文測時的分析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有季節性的周期變化,春天變慢,秋天變快,此外還有半年周期的變化。周年變化的振幅約為20~25毫秒,主要是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③不規則變化。地球自轉還存在著時快時慢的不規則變化。其原因尚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近數十年來,地球自轉減慢還與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其反作用力讓地球自轉直接變慢,根據動量守恒的原理,這種因素應該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轉變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類為了地球的安全,發射的衛星不應該再借助地球自轉的動量。
科普小知識作文 篇3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如同人類的母親一樣,大部分時間是和藹可親的。春天,鳥語花香;夏天,烈日高照;秋天,涼風習習;冬天,白雪皚皚。然而,“地球媽媽”一旦發怒起來,就會造成毀滅性破壞。為了讓我們在災難面前沉著冷靜機智地應對,學校組織開展了有趣的科普活動。
首先,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普電影。電影里的一些場景使我終身難忘:當海嘯爆發時,猛烈的海潮就像一頭兇猛的巨獅朝岸上的建筑撲去;當地震來臨時,房屋先是劇烈地晃動,接著瞬間墻倒屋塌,一片狼藉;當火災來臨,熊熊大火如同猛獸吞噬著周圍的一切。
接下來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操場,參加“穿越火線”活動。工作人員介紹說:只要鋼環繞著鋼桿走到終點,互相不碰觸,就算勝利。如果鋼環碰觸鋼桿,就會發出警報,警報聲一響,就代表游戲失敗。看似簡單的游戲,實際上拼的是心理素質。當我小心翼翼拿著鋼環慢慢地繞著鋼桿行走時,手的一個小顫抖,鋼環就被鋼桿吸引過去了,警報聲響起,我失敗了。緊接著,后面一個個的都失敗了。到最后,我們班劉旺同學不負眾望,憑著他得沉著冷靜贏得了成功。
今天的科普活動,我不僅學到了海嘯、地震、火災發生的一些原理常識,還學會了如何正確應對這些災難以及災難面前如何逃生的本領,收貨可真大呀!
科普小知識作文 篇4
20世紀60年代,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1923-2020)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一種思路:要想知道有沒有外星人,可以考慮是否有外星人把他們自己的太陽(恒星)當作能源,并以此觀察不自然的恒星閃耀(或"熄滅")現象——就像我們能夠從航拍中觀察城鎮燈火面積而判斷該地的經濟繁榮情況類似。
按照戴森的設想,外星人可能會用某種球型結構包裹其所在星系的整顆恒星,然后把恒星的能源全都吸收,再加以利用。依據戴森的想法,另外的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人應該造出屬于我們太陽系的戴森球,把太陽的能源都拿來為我們所用。
太陽能太強大了!
太陽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1秒鐘輻射的能量,只有22億分之一照到了地球。其中被我們利用的不過萬分之一。有了能夠大幅收取太陽能的戴森球,我們可以得到幾乎源源不絕的能源,可以從事包括星際航行、火星殖民等等重大的星際級活動,甚至進而使得人類可以在太陽萎縮坍塌以后,保持文明。
戴森球有什么用?
有一部電影叫《流浪地球》,講的`是未來的人們在地球的地底下造了很多發動機,用來推動整個地球一路走到土星和木星中間去。對戴森球來說,推動地球只是小兒科,戴森球收集的能量能夠把整個太陽系當作一艘超級宇宙飛船,飛出銀河系,去到數十億光年遠的地方。從而避開各種的星際災害、從事太空殖民。除了恒星發動機,戴森球的用處還有很多:為宇宙飛船提供動力、改造火星或其他星球的環境,讓它們適合地球人居住等等。簡單說,"戴森球"就是一個巨大的發電廠,電能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
為什么現在還沒有戴森球?
科學家現在構想出來的戴森球有戴森環、戴森云、戴森泡和戴森殼等好幾種形態。
然而,它們現在只是理論,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要把它造出來非常困難。因為太陽實在太大了,我們現在的技術還沒有辦法做出又輕又硬又不怕高溫的太陽能板,更何況還要把它們運到太陽的四周去。
不過,就像古代人想不到我們能登上月球,未來的人類也肯定會造出戴森球。
科普小知識作文 篇5
暑假,老師帶我們來到體育館,觀看了一次有趣的科普展。
走進體育館,我看到好多稀奇古怪的景象。咦,那是什么呀,一個水龍頭源源不斷的流出水來,卻沒供應給它水管的接頭。我看見介紹,才知道水里隱藏著一根透明的水管。啊!原來那根水管才是供應水龍頭里的水吶,這叫“無源之水”。我最喜歡的是“海市蜃樓”。我站在一米外,朝前面看,有一個彈簧懸在空中,我好奇地伸出手去摸,竟什么也摸不到,那就是“海市蜃樓”啊!
我又看見有一扇很大的屏風。上面有很多奇特的圖案,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大腦袋上有兩個人,下面寫到這幅有9張臉,據說全找到的智商有180。我好奇地區看,不少老師也來。唉,我只找著三張臉,而咱們的語文老師馬老師在背后指指點點,不一會兒便找著9長臉,真不愧是老師!
還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東西,我一路走走停停,說說笑笑,看同學們在用手觸摸大話筒“怒發沖冠”;聽同學們彈電子琴的“哆來咪”;感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我的收獲真的很多。
依依不舍地走了,我想科學的進步真是特別快,越來越讓我著迷了。也讓我們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太迷信,要相信科學,科學能帶領我們探索許多未知的秘密。
我覺得這次科普展很有意義。
科普小知識作文 篇6
要想知道天氣的變化情況,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大自然中有很多東西會告訴我們答案。比如,“要想知道天下不下雨,先看雨蕉哭不哭”,雨蕉就是一種預報天氣的好幫手。
在美洲的多米尼加,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前栽上幾棵雨蕉,外出前看一看,來判斷天氣的陰晴狀況。
這種樹木在當地真的十分常見。
雨蕉樹是怎樣預報天氣的呢?
原來,雨蕉的葉片和莖干的表皮組織十分細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層防雨布。天下雨以前,空氣溫度很高,雨蕉樹體內的水分很難靠平日的蒸騰作用散發出去,于是便從葉片上溢泌出來,形成水滴,不斷地流下來。這就是人們看到以后所說的雨蕉樹在“哭泣”了。因為看到雨蕉樹哭泣以后,天都要下雨,所以,人們便把雨蕉樹“流淚”當做要下雨的征兆。
大自然的規律總是那么神奇,留心的人總能從中收獲學問。
科普小知識作文 篇7
今天,我正在聚精會神哦寫作業,忽然,傳來一陣“嗡嗡”的聲音,我抬頭一看一只蜜蜂正在我的對面悠然自得地哼小曲呢!我素來很怕蜜蜂,連忙叫爸爸來為我“除害”。
爸爸聽見我叫他,急急忙忙地過來,問我:“什么事? ”我指了指蜜蜂說:"把它弄掉,太可怕了。”爸爸說:“看把你給嚇的,你如果不去招惹它,它是不會輕易地攻擊你的。”我奇怪了,說:“為什么呢?”爸爸說:“因為蜜蜂如果蟄了你,它屁股后面的刺就會帶著內臟一起拉出來,它也會活不成。”我一聽,來了興趣,說:“讓我看看它屁股后面的刺是什么樣的吧?”“好。”
爸爸扯了一點餐巾紙猛地朝蜜蜂一拈,蜜蜂還沒反應過來就成了爸爸的獵物,在爸爸手中無力地掙扎。爸爸拿著它,把它頭朝下拿著,指著它屁股上那一伸一縮的刺,說:“這就是它的毒刺,只要把它拔了,蜜蜂很快就會死的。”說罷,爸爸趁蜜蜂再次把刺刺出時,一拉,那刺帶著一個黃色的東西出來了。我問:“那是不是它的內臟呀?”爸爸說:“對,現在它已經沒有抵抗能力了,把它放了吧!”我點點頭。爸爸一松手,它就吃力地飛出去了。
我通過這件事又懂得了不少知識,原來科學真是無處不在呀!
【科普小知識作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1.科普小知識作文
3.科普知識作文五篇
5.小知識作文
8.數學小知識作文
9.科學小知識作文